方劑組成解釋
三七膏以「三七」為主要成分,原因有二:
- 藥性相合: 三七性溫,味甘微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消腫生肌之效。三七膏中其他藥材亦多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與三七藥性相合,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主治功效: 三七為三七膏的核心藥材,其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使其成為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等症的常用藥物。三七膏配方中加入其他藥材,可針對不同病症,更精準地發揮三七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三七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三七膏主要應用於蛇咬傷的治療。古代醫家認為此方能解毒消腫、活血化瘀,用於蛇毒入侵所致局部腫痛、瘀血等症狀。其使用方法強調先以童便清洗傷口,再外敷藥膏,體現了古代外治法的特色。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物組成與特性
土三七(主藥):
土三七為菊科植物,性味甘微苦、平,具有散瘀消腫、止血止痛之效。其搗爛成膏後,能直接作用於患處,發揮解毒消腫作用。童便(輔助清洗劑):
童便(兒童尿液)在古代中醫外治中常用作清洗劑,其性涼,能清熱解毒,並有助於傷口清潔,為後續敷藥創造條件。
2. 配伍邏輯與作用機制
解毒與活血並行:
蛇咬傷後,毒素易導致局部氣血壅滯,形成腫脹、疼痛。土三七能活血散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毒素代謝;其消腫作用則能緩解患處壓迫。外治法的直接作用:
此方採用外敷法,使藥物直接作用於傷口,避免口服藥物需經代謝的延遲效應,適合急症處理。童便先清洗傷口,既能物理清潔,又能輕微收斂,為後續藥效發揮鋪墊。
3. 可能的擴展功效
雖原文記載主治蛇咬傷,但從土三七的功效推測,此方或可應用於:
- 其他蟲獸咬傷(如蜈蚣咬傷)
- 局部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腫疼痛
三、總結
三七膏以土三七為主藥,通過活血解毒、外敷直達病所的方式治療蛇咬傷。其組方簡潔,體現古代中醫「簡便效廉」的外治思路,注重局部處理與整體解毒的結合。
傳統服藥法
土三七。
搗膏。
先用童便洗淨傷處,然後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三七膏, 出處:《醫級》卷八。 組成:土三七。 主治:蛇咬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