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瘡丹

斂瘡丹

LIAN CHUANG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大腸經 19%
腎經 19%
胃經 11%
心經 11%
肺經 11%
小腸經 8%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斂瘡丹方中使用輕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殺菌消炎: 輕粉為水銀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能抑制細菌感染,有助於控制創口感染,加速傷口癒合。
  2. 收斂止血: 輕粉性寒,具有收斂止血作用,可止住傷口滲血,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有助於傷口快速結痂。

因此,輕粉在斂瘡丹方中發揮著抗菌消炎、收斂止血的雙重功效,幫助治療外傷、瘡瘍等病症。

斂瘡丹中加入三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止血生肌: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功效,能有效控制傷口出血,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因外傷或手術造成創傷的傷口,三七能幫助快速止血,並加速肉芽組織生長,縮短傷口癒合時間。

2. 消腫止痛:三七亦具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傷口周圍的疼痛和腫脹,改善患者的舒適度,加速傷口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斂瘡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臁瘡不斂」。臁瘡為古代對下肢慢性潰瘍的稱呼,多因氣血虧虛、濕熱下注或外傷感染所致,瘡面久不癒合,膿水淋漓。本方以「斂瘡」為名,旨在收斂瘡口、化腐生肌,促進潰瘍癒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馬屁勒(一兩)

    • 馬屁勒為古代瘡科常用藥,亦稱「馬勃」,性味辛平,具清熱解毒、止血斂瘡之效。其孢子粉質地輕浮,能吸附瘡面滲液,形成保護層,隔絕外邪,助傷口乾燥收口。
    • 《本草綱目》載其「主癰腫瘡毒」,外用可治「金瘡不斂」。推測其在此方中為君藥,奠定收斂生肌之基。
  2. 輕粉(一錢)

    • 輕粉(氯化亞汞)辛寒有毒,古用以攻毒殺蟲、祛腐生肌。其強效抗菌作用可抑制瘡面腐敗,但用量需謹慎(本方比例較低),佐助馬屁勒清理瘡口腐穢。
    • 《外科正宗》多以其配伍治療頑瘡久潰,反映其「去腐推新」之效,在此為臣藥。
  3. 三七根末(三錢)

    • 三七甘微苦溫,善散瘀止血、消腫定痛。外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減少瘡面滲血。
    • 《本草新編》云三七「止血之神藥」,配伍輕粉可緩和其毒性,防活血過甚,兼顧「斂」與「活」之效,為佐使之藥。

配伍邏輯
三者協同形成「清—斂—活」體系:

  • 馬屁勒吸附滲液,隔絕外邪;
  • 輕粉攻毒祛腐,潔淨瘡基;
  • 三七活血生新,促進癒合。
    全方以外治直達病所,針對「久潰不斂」核心病機,通過「祛腐生肌」與「氣血調和」共奏斂瘡之效。

臨床推論
此方設計反映古代瘍科「祛腐為先,生肌在後」的治療邏輯,尤其適用於臁瘡膿腐未盡而氣血已傷者。輕粉雖有毒,但配伍馬屁勒吸附減毒、三七活血解毒,可緩其峻性,突顯古人「以毒攻毒」之巧思。

傳統服藥法


馬屁勒1兩,輕粉1錢,三七根末3錢。
上為細末。
先用蔥鹽湯洗淨,拭乾,以藥末敷之。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斂瘡丹,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五。 組成:馬屁勃1兩,輕粉1錢,三七根末3錢。 主治:臁瘡不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