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香糖丸中包含輕粉,主要是因為輕粉具備以下兩個特性:
- 清熱解毒: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抑制細菌及病毒的生長,對於熱毒所致的疾病,如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瘡瘍腫毒等,都有不錯的療效。
- 消腫止痛:輕粉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能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然而,輕粉屬於毒性藥物,使用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並嚴格控制劑量,避免過量使用造成不良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香糖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香糖丸主治小兒兩種證候:
「吃泥害肚,進退不定」:
- 古代認為小兒異食癖(如嗜食泥土)多因「脾虛蟲積」或「疳積」所致。脾虛運化失職,濕濁內生,或蟲擾腸胃,導致腹脹痛、食欲不穩(進退不定)。
- 「害肚」指腹中不適,可能伴隨消化功能紊亂,如腹瀉或便溏。
「疳瀉」:
- 疳證為小兒慢性營養不良合併腸胃功能失調,瀉痢多因脾胃虛弱、濕熱積滯或蟲積所致,表現為黏液便、消瘦、腹脹等。
此方透過攻積導滯、驅蟲殺蟲,先瀉下病邪,再以益黃散(典型健脾溫中方)調補後天,符合中醫「先攻後補」的治療邏輯。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分析
輕粉(主要成分:氯化亞汞 Hg₂Cl₂):
- 性味:辛寒,有毒。
- 傳統功效:殺蟲攻積、逐水通便,常用於疳積、蟲積及痰涎壅滯之證。
- 作用機制:
- 殺蟲:對腸道寄生蟲(如蛔蟲、絛蟲)有毒性作用。
- 瀉下:輕粉與腸道中的硫化氫反應生成硫化汞,刺激腸壁蠕動,導致腹瀉,排出「泥土」(可能指蟲體或積滯穢濁)。
糖沙(砂糖或糖霜):
- 性味甘平,緩和輕粉峻烈之性,兼能護胃,減少毒性刺激。
- 丸劑賦形:砂糖黏合藥物,便於小兒服用。
2. 配伍邏輯
- 攻邪為先:輕粉為主藥,取其殺蟲瀉下之力,針對蟲積或濕熱壅滯腸胃。
- 顧護脾胃:
- 瀉後用「益黃散」(含陳皮、丁香、訶子等),溫中健脾、固腸止瀉,防止輕粉傷正。
- 若治疳瀉痢,加「陳皮、地榆煎湯」:
- 陳皮理氣燥濕,助運化;
- 地榆涼血止血,適用於疳痢伴隨熱性下血。
3. 治療原理
- 驅蟲瀉積:輕粉使蟲體或腸道積滯隨瀉下排出,改善腹脹、異食。
- 分階段調治:
- 初期攻邪(香糖丸)→後期固本(益黃散),符合中醫「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原則。
- 針對疳證病機:疳積多虛實夾雜,此方先清濕熱積滯,再補脾虛,避免「愈補愈滯」。
三、總結
香糖丸為古代「攻积驅蟲」之方,以輕粉為核心,攻瀉力強,適用於實證明顯的疳積、蟲積或異食癖。其設計兼顧「祛邪不傷正」思路,但需嚴格掌握劑量與後續調理(如益黃散)。反映了傳統中醫對小兒疳證「標本分治」的辨證智慧。
傳統服藥法
輕粉1錢。
糖沙溲和為丸,如雞頭子大。
3歲1丸,米湯化下。食久瀉下泥土後,服益黃散。若治疳瀉痢,以陳皮、地榆煎湯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香糖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二。 組成:輕粉1錢。 主治:小兒吃泥害肚,進退不定,並治疳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