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仙傳方」的組成中,包含輕粉,是因為輕粉具有強效的解毒和安神作用。輕粉能夠清除體內的毒素,並且對於神經系統的不安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其主要作用是解毒安神,幫助方劑治療由毒素引起的症狀。輕粉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提升安神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仙傳方」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多部醫學典籍記載,可見「仙傳方」並非單一固定方劑,而是指稱多個不同配伍的方劑,這些方劑雖出自不同傳承,但皆冠以「仙傳」之名,暗示其療效神奇。以下將根據古文內容,分析不同「仙傳方」的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
1. 針對風熱外腎腫痛的「仙傳方」:
- 主治: 風熱所致的外腎(陰囊)焮紅腫痛,伴隨日夜啼哭,數日後患處皮膚脫落如雞蛋殼,且易反覆發作。
- 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主要治療方向,透過老杉木燒灰的收斂、膩粉的清熱解毒、清油的潤滑,達到消腫止痛、促進皮膚修復的效果。
- 古籍佐證: 《萬病回春》、《疑難急症簡方》皆記載此方,以老杉木燒灰、膩粉、清油調敷患處,強調其針對風熱外腎腫痛的療效。
2. 治療氣積、腹脹的「仙傳方」:
- 主治: 各種氣積、腹脹,不論男女老幼皆可使用。
- 治療原理: 此類方劑多以理氣消積為核心,透過枳殼的破氣消積、巴豆的峻下逐積等藥材,達到疏通氣機、消除積滯的功效。
- 古籍佐證: 《本草綱目》、《本草單方》中皆提及此類方劑,以枳殼為基礎,搭配不同藥材,如巴豆、蒼朮等,強調其消積順氣的功效,且認為此方為仙人所傳。
3. 治療癰腫瘡瘍的「仙傳方」:
- 主治: 各種癰腫瘡瘍,包括發背、流注等,不論冷熱不明者皆可用之。
- 治療原理: 此類方劑多以活血消腫、解毒散結為原則。紫荊皮的活血消腫、獨活的祛風止痛、赤芍的活血化瘀、白芷的排膿消腫,再搭配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 古籍佐證: 《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疏》提及楊清叟《仙傳方》的沖和膏,以紫荊皮為主藥,搭配獨活、赤芍等,強調其針對癰疽腫毒的療效。
4. 治療脾虛肝盛的「仙傳方」:
- 主治: 脾土衰弱,肝木氣盛,木來剋土導致的心腹脹滿,或黃腫如土色。
- 治療原理: 此方以蒼朮健脾燥濕,皂礬收斂解毒,醋糊為丸,達到健脾益土,疏肝理氣的效果。
- 古籍佐證:《本草綱目》、《本草從新》、《重訂廣溫熱論》、《濕溫時疫治療法》均記載張三丰仙傳的伐木丸,以蒼朮、皂礬為主要成分,強調其健脾益土的功效。
5. 其他「仙傳方」:
- 眼科用藥: 《銀海精微》記載的「仙傳方」為眼科點眼藥,以雪水、白蜜熬製,加入藥末攪勻,具有收斂清熱的功效。
- 接骨丹: 《魯府禁方》提及的「神仙接骨丹」為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的方劑,但具體組成並未詳細說明。
- 止咳散: 《怪證奇方》記載的萬山觀蘆吸散,為治療咳嗽的方劑,配伍軟石膏、款冬花蕊等,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
- 急救錠劑: 《驗方新編》提及乩仙傳方,以豬膽汁製錠,用於治療時症,但具體成分不明。
綜合分析:
「仙傳方」並非單一方劑,而是多個流傳於世的、被認為是仙人所傳的秘方。這些方劑的共同點是:
- 療效突出: 皆以「仙傳」命名,暗示其療效神奇,能夠治療疑難雜症。
- 配伍精當: 雖然組成不盡相同,但都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針對不同病因病機選用不同的藥物。
- 多途徑治療: 涵蓋內服、外敷、點眼等不同給藥方式,體現了中醫治療方法的靈活性。
總而言之,「仙傳方」雖然名稱一致,但組成各異,功效也各有側重。在運用時,應根據具體病情選擇適合的方劑,不可盲目套用。
傳統服藥法
老杉木(燒灰)、膩粉。
清油調敷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仙傳方, 出處:《回春》卷七。 組成:老杉木(燒灰)、膩粉。 主治:風熱所致的外腎焮赤腫痛,日夜啼叫,不數日,退皮如雞卵殼,癒而復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