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竹湯
LI ZH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二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9.50)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胃經 16%
大腸經 16%
心經 16%
肺經 16%
腎經 16%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立竹湯中加入三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三七性溫,味苦甘,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立竹湯多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三七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減輕疼痛和腫脹。
- 補氣益血,增強體質: 三七亦有補氣益血的功效,能改善患者的體質,增強抵抗力,有利於傷口癒合,促進康復。
因此,立竹湯中加入三七,能更好地發揮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及補氣益血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跌打損傷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立竹湯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諸魚骨鯁在喉中」,屬古代處理咽喉異物哽塞的應急方劑。其功效核心在於「促異物鬆脫下行」,而非溶解魚骨。古代醫家可能觀察到竹材的物理特性(如纖維結構、彈性)及三七莖的特殊質地,兩者配伍可達到緩解喉部肌肉痙攣、輔助異物移位之效。
組成與治療原理推論
立死竹(高處刮皮細劈):
- 物理特性運用:取竹竿高二尺以上部位,質地較堅韌纖維化,刮皮後露出內層富含縱向纖維,細劈如算子(形似算盤細桿),可增加與喉部接觸面積。
- 推測機制:煎煮後黏液質或微小纖維釋出,可能於吞服時附著骨鯁處,形成潤滑層,或輕微刺激喉部蠕動,誘發咳嗽反射以排出異物。
三七莖:
- 莖部特殊性:非用常見的根部(三七主活血),而取莖部,可能取其纖維質地或特殊辛辣味(如皂苷成分),刺激喉黏膜分泌唾液,間接鬆動魚骨。
- 協同作用:與竹材共煎後,或產生輕微收斂與潤滑雙重效果,緩解局部腫脹。
邏輯歸納
此方體現「以形治形」思維:竹纖維似喉部結構,或藉其物理特性干擾骨鯁卡位;輔以三七莖調節黏膜狀態,屬古代就地取材的急救智慧。然其效用可能受限於異物大小,嚴重者仍需專業處置。
傳統服藥法
立死竹(從地高二尺以上刮去皮,細劈如算子)、 三七莖。
用水2盞,煎7分,去滓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立竹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四。 組成:立死竹(從地高2尺以上刮去皮,細劈如算子)、三七莖。 主治:諸魚骨鯁在喉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