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不奪散中包含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癢: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邪入侵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不奪散主治風熱邪毒入侵肌膚所致的皮膚病,防風的祛風止癢作用可以幫助清除風邪,改善皮膚症狀。
- 疏散風邪:防風能疏散風邪,使邪氣外散,避免邪氣在體內鬱積,加重病情。不奪散中的其他藥材如黃芩、金銀花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配合防風的疏散作用,可以更好地消除風熱邪毒,達到治療目的。
不奪散中包含荊芥,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風散寒: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發汗之功。不奪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咳嗽痰多等症,而荊芥的疏風散寒作用,可幫助驅散風邪,緩解感冒症狀。
二、通竅止痛:荊芥善於通鼻竅,可治療鼻塞不通、頭風頭痛等症狀。不奪散中常含有其他通竅止痛藥物,如辛夷、蒼耳子等,荊芥的加入可增強通竅止痛的效果,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總之,荊芥在不奪散中發揮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達到治療風寒感冒、鼻塞頭痛等症的效果。
不奪散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不奪散主治溫熱病熱入營血,症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舌絳苔黃、脈洪數等。生地黃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熱證對營血的損傷,起到清熱涼血的作用。
2. 養陰生津: 生地黃性寒,入心、肝、腎經,有滋陰降火、養陰生津的作用。溫熱病耗傷陰津,患者常表現為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生地黃能滋陰生津,補充體內津液,緩解陰虛津傷的症狀。
不奪散中加入木瓜,主要原因在於其 消食化積 和 舒筋活絡 的功效。
消食化積: 木瓜富含蛋白酶,能幫助分解食物,促進消化吸收,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舒筋活絡: 木瓜性溫,具有舒筋活絡的功效,能緩解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不奪散整體方劑以疏風散寒、化痰止咳為主,加入木瓜則可以增強其消食化積、舒筋活絡的效果,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不奪散中含有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行氣,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不奪散常用於治療血瘀氣滯引起的各種疼痛,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解除瘀阻,而行氣止痛的功效則可以緩解疼痛症狀。
- 引藥入肝,改善血瘀: 不奪散以肝經血瘀為主要病機,而川芎入肝經,可引藥直達病所,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同時,川芎還能疏通肝氣,解除肝鬱,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改善血瘀症狀。
「不奪散」方劑中包含「紫金皮」,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紫金皮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對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痛、吐血、衄血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針對病因:不奪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疾病,而紫金皮正是治療此類疾病的常用藥物。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地消除熱毒,抑制血熱,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綜上所述,不奪散中包含紫金皮,正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性,以及針對病因的治療作用。
不奪散中包含五加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肝腎,強壯筋骨:五加皮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其具有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的功效。不奪散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痿軟等病症,而五加皮正好可以補益肝腎,從根本上改善筋骨的營養狀態,進而緩解疼痛、改善痿軟。
2. 行氣活血,舒筋止痛:五加皮除補益肝腎外,亦有行氣活血、舒筋止痛的功效。不奪散中往往還會配伍其他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藥物,與五加皮共同作用,能夠更有效地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進而緩解疼痛。
不奪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白芷味辛溫,性微燥,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之功效,可有效治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頭昏等症狀,與不奪散疏風解表,通竅止痛的功效相符。
- 升舉陽氣,止咳化痰:白芷能升舉陽氣,通利鼻竅,對於風寒引起的咳嗽、鼻塞、痰多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有助於提升不奪散整體的治療效果。
「不奪散」方劑中包含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化滯:檳榔味苦、辛,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消食積、化痰濕、驅蟲等功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檳榔能有效促進消化,排除積滯。
- 行氣止痛:檳榔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胸痛等症狀,檳榔能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不奪散中加入檳榔,主要用於治療食積停滯、氣滯血瘀等病症,達到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
不奪散方劑中包含木香,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肝經,能行氣解鬱、燥濕止痛,對於氣滯血瘀、脘腹脹痛、食積不消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健脾消食: 木香能增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在不奪散方劑中加入木香,可發揮其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不奪散中含有羌活,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散寒: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經,能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不奪散主治風寒濕痹,肢體疼痛,麻木不仁等症,而羌活的祛風散寒功效能有效緩解這些病症。
- 疏通經絡: 羌活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緩解疼痛,恢復肢體功能的目的。不奪散中加入羌活,可增強其通絡止痛的功效,使療效更加顯著。
不奪散方劑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 獨活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不奪散主治風寒濕痺,肢體疼痛,麻木不仁等症,而獨活正是針對這些病症的關鍵藥物,可有效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恢復肢體功能。
- 活血化瘀: 獨活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的修復。風寒濕痺常伴有氣血瘀滯,而獨活可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使藥效更全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不奪散方中加入當歸尾,主要是考慮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溫和補血:當歸尾性溫,善於溫補血虛,且無頭部之燥性,能緩和補血之效,避免滋膩礙胃。
2. 疏肝解鬱:當歸尾入肝經,可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悶、脅痛、情緒不佳等症狀。
不奪散主要用於治療血虛肝鬱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而當歸尾的溫和補血及疏肝解鬱之效,恰好能協同其他藥物,達到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效果。
不奪散中包含威靈仙,主要原因在於其祛風濕、通經絡之效。
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腎經,擅長 舒筋活絡、消腫止痛,對於風寒濕痹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不奪散作為治療風濕痺證的常用方劑,加入威靈仙能加強其祛風濕、通經絡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不奪散方劑中包含杜仲,主要是基於其補腎壯骨、強筋健骨的功效。
杜仲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不奪散主要用於治療腎虛腰痛、筋骨痿軟、胎動不安等症。杜仲能補益腎氣,強健筋骨,有助於緩解腰痛、肢體乏力等症狀,並能固腎安胎,防止胎兒滑脫。因此,杜仲的加入,可以起到補腎壯骨、強筋健骨、固腎安胎的作用,與不奪散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不奪散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緩解肝氣鬱結: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方中常因肝氣鬱結,氣機不暢而導致各種症狀,白芍可舒肝解鬱,使氣血流通,緩解不適。
- 緩解疼痛: 白芍亦有鎮痛作用,可緩解因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如頭疼、脅肋疼痛等。
綜上所述,白芍在不奪散方中起着舒肝解鬱、緩解疼痛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不奪散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經活絡,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通經活絡、引血下行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並將藥力引導至下焦,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 祛風濕,止疼痛: 川牛膝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對於因風濕寒邪侵襲所致的腰膝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川牛膝能夠起到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祛風除濕、止痛的效果。
不奪散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不奪散作為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的方劑,乳香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加速傷患恢復。
- 引導藥力,促進吸收: 乳香氣味芳香,具有引導藥力深入病竈的作用。在不奪散中,乳香能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功效,促進藥力吸收,提升治療效果。
不奪散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 沒藥味苦、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不奪散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而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生肌斂傷: 沒藥還具有生肌斂傷的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不奪散中包含沒藥,有助於傷口癒合,加速傷者恢復。
因此,不奪散中加入沒藥,可有效發揮其活血止痛、生肌斂傷的功效,促進傷者痊癒。
不奪散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腎,助陽氣生髮: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功效。不奪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寒溼凝滯所致的腰膝冷痛、肢體麻木等症,補骨脂溫陽補腎,可助陽氣生髮,溫通經絡,改善寒溼凝滯,從而緩解疼痛麻木。
2. 燥濕化痰,止咳平喘:補骨脂還具有燥溼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不奪散治療的疾病,常伴有痰溼咳嗽症狀,補骨脂的加入可以起到燥溼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使治療更加全面。
不奪散方劑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五靈脂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不奪散主治血瘀阻滯,經脈不通所致的胸脅脹痛、腹痛、經閉等症狀,而五靈脂能有效改善血瘀狀態,促進氣血流通。
- 止血止痛:五靈脂亦具止血止痛之效。不奪散中常與其他止痛、止血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到更佳的療效。五靈脂能減少出血量,緩解疼痛,提升藥效。
不奪散中包含石南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石南葉味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方中加入石南葉,可以針對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疼痛等症狀進行治療。
- 疏散風熱、止咳化痰: 石南葉亦有疏散風熱、止咳化痰之效。對於因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石南葉可以起到清熱解表、化痰止咳的作用。
因此,不奪散中加入石南葉,可以綜合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疏散風熱、止咳化痰等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不奪散」方劑中,包含「自然銅」,其原因主要在於:
- 化瘀止痛: 自然銅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經脈、疼痛難忍的症狀,自然銅能有效疏通血脈,減輕疼痛。
- 清熱解毒: 自然銅亦具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滯、瘡瘍腫毒等症。在「不奪散」中,自然銅能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總之,自然銅在「不奪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化瘀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為治療相關疾病提供了有效幫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不奪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諸虛百損,遍身疼痛」,意指各種虛勞損傷所致之周身疼痛。其疼痛成因可能涉及氣血不足、經絡阻滯、風寒濕邪侵襲,或跌打損傷後遺症。古代醫家認為「虛損」與「疼痛」並存時,需兼顧補益與疏通,故方中既用祛風活血之品,亦配伍補肝腎、強筋骨之藥,以標本兼顧。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祛風解表、通絡止痛
- 防風、荊芥、白芷、羌活、獨活:此類藥物辛溫散風,善治風寒濕邪所致之頭身疼痛,尤擅解除表證兼痺痛。
- 威靈仙、石南藤、紫金皮、五加皮:祛風濕、強筋骨,兼能通利關節,針對久痺或筋骨痿弱之痛。
- 勾藤、木瓜:舒筋活絡,緩解筋脈拘急,適合轉筋或肢體屈伸不利。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芎藭、歸尾、赤芍、乳香、沒藥、五靈脂、自然銅:活血散瘀,專治跌撲損傷或氣滯血瘀之痛。自然銅尤擅接骨續筋。
- 木香、檳榔、天台烏(烏藥):行氣導滯,氣行則血行,助化瘀而止痛。
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 杜仲、牛膝、故紙(補骨脂):溫補肝腎,強腰膝,針對虛損性腰腿痠軟無力。
- 生地、芍藥、當歸(歸身):養血滋陰,適合血虛或久病陰血耗傷者。
加減與配伍特點
- 孕婦去牛膝、赤芍:因牛膝下行滑利,赤芍活血力強,恐動胎元,改「歸身」養血安胎,配「北艾」溫經止血。
- 熱象加黃連、赤芍:清熱涼血,避免溫燥藥助熱傷陰。
- 酒浸服用:酒性辛溫,可助藥力通行經絡,增強活血止痛之效。
三、治療原理
此方以「通補兼施」為核心,通過祛風除濕、活血行氣以治標,補肝腎、養氣血以固本。尤其針對「虛中夾瘀」或「風濕久痺」之證,既緩解外在疼痛,又調理內在虛損。古方以酒為引,進一步強化溫通之性,適合慢性疼痛或體質偏寒者;若兼熱象,則需調整配伍,體現靈活辨證思維。
整體而言,「不奪散」體現中醫「攻不傷正,補不滯邪」的用藥智慧,適用於虛實夾雜之痺痛證候。
傳統服藥法
防風、荊芥、生地、勾藤、角茴、木瓜、芎藭、紫金皮、五加皮、白芷、檳榔、木香、羌活、獨活、歸尾、天台烏、威靈仙、杜仲、芍藥、牛膝、乳香、沒藥、故紙、五靈脂、石南藤、自然銅各等分。
如孕婦服,除牛膝、赤芍,加歸身,北艾;人熱者,加黃連、赤芍為散各等分。
每月頭酒,一塊用絹袋兜,宜浸五七日。
取出隨量,不拘時候常熱服。
忌紅酒、鹽、鹼、油膩等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不奪散, 出處:《外科百效》卷五。 組成:防風、荊芥、生地、勾藤、角茴、木瓜、川芎、紫金皮、五加皮、白芷、檳榔、木香、羌活、獨活、歸尾、天台烏、威靈仙、杜仲、芍藥、牛膝、乳香、沒藥、故紙、五靈脂、石南藤、自然銅各等分。 主治:諸虛百損,遍身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