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疼痛,對於因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引起的疼痛有明顯療效。
- 補血養血,滋潤筋骨: 當歸還有補血養血、滋潤筋骨的作用,能改善氣血不足,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修復,有利於傷後恢復。
綜上所述,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加入當歸,既能活血化瘀止痛,又能補血養血滋潤筋骨,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散血定痛、補損傷的作用。
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緩解疼痛。
- 補益氣血: 川芎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補益氣血作用,有助於改善氣血虛弱所致的疼痛。散血定痛補損丹往往用於治療跌打損傷,而跌打損傷常伴有氣血損傷,川芎的補益氣血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加速恢復。
散血定痛補損丹方中使用赤芍,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赤芍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清熱解毒: 赤芍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幫助清除體內熱毒,改善炎症反應。對於因熱毒導致的疼痛和腫脹,赤芍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總而言之,散血定痛補損丹中使用赤芍,主要是為了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並輔助清熱解毒,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對於因熱毒瘀血所致的疼痛腫脹具有良好的緩解效果。
- 滋陰補血,養血生津:生地黃還具有滋陰補血,養血生津的功效,可改善因血虛所致的疼痛乏力、口乾舌燥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散血定痛、補益氣血的效果。
散血定痛補損丹方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疼痛:白芍具有鎮痛止痙之效,可緩解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與方劑中散血活血、定痛止痛的功能相輔相成。
- 養血柔肝:白芍能養血柔肝,滋陰潤燥,對於因血虛氣弱、肝氣鬱滯而引起的疼痛,具有緩解作用,有助於整體調理身體狀態,促進傷口癒合。
白芍的加入,不僅有助於緩解疼痛,更能滋養氣血,促進傷口癒合,整體提升療效。
散血定痛補損丹方中使用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川牛膝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緩解疼痛。
- 補益肝腎: 川牛膝亦可補益肝腎,對於因肝腎不足而導致的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川牛膝能起到一定的補益作用,有助於恢復筋骨功能。
因此,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加入川牛膝,可以有效地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並同時補益肝腎,從而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的目的。
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包含續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續筋接骨,活血止痛: 續斷性溫,入肝腎經,具強筋骨、止痛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散血定痛補損丹主要針對外傷或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續斷可幫助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續斷能補益肝腎,改善因肝腎虛損引起的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狀。對於因外傷導致的筋骨損傷,續斷可以起到補益作用,幫助恢復筋骨功能。
因此,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加入續斷,既能止痛消腫,又能補益筋骨,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
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散血定痛補損丹主要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白芷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消腫止痛: 白芷亦具消腫止痛之效。跌打損傷常伴有腫脹,白芷能消散腫脹,減輕疼痛,有助於傷患的康復。
白芷在散血定痛補損丹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發揮療效。
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包含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肝腎,強筋骨:杜仲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效。方中可能因骨折或跌打損傷導致筋骨損傷,杜仲可促進骨骼生長修復,緩解疼痛。
2. 祛風濕,止痛:杜仲亦有祛風濕、止痛作用,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疼痛。散血定痛補損丹可能針對因跌打損傷或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杜仲可起到輔助止痛的作用。
總而言之,杜仲在散血定痛補損丹中起到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止痛等作用,有助於促進骨折癒合,緩解疼痛,達到治癒目的。
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加入骨碎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腎強筋止痛: 骨碎補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骨、消腫止痛之效。方劑中加入骨碎補,旨在補益腎氣,強健筋骨,以緩解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狀。
- 活血化瘀,促進癒合: 骨碎補亦具活血化瘀、生肌接骨之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瘀血消散,進一步促進骨折癒合,加速傷痛恢復。
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加入五加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五加皮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散瘀止痛,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等導致的瘀血腫痛,五加皮能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 補益肝腎,強筋健骨:五加皮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健骨之效。對於跌打損傷後導致的筋骨損傷,五加皮能起到修復和補益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加速恢復。
因此,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加入五加皮,可謂取其活血化瘀止痛、補益肝腎強筋健骨之效,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行氣止痛: 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疏風散寒、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引起的疼痛,羌活可透過行氣活血、疏通經絡,達到止痛效果。
2. 溫陽散寒: 散血定痛補損丹多用於瘀血阻滯、寒濕凝結所致的疼痛。羌活溫陽散寒,可溫通經絡,驅散寒邪,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改善疼痛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包含獨活,主要源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止痛: 獨活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獨活能有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幫助傷口癒合。
- 補益肝腎: 獨活兼具補益肝腎之效。對於因跌打損傷導致的肝腎虧損,獨活能起到補益肝腎,促進傷口修復的作用。
因此,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加入獨活,可發揮其活血止痛、補益肝腎的功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的目的。
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是由於天南星具有以下特性:
- 散瘀止痛: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跌打損傷、骨折等引起的疼痛。
- 活血化瘀: 天南星可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瘀血消散,有利於傷口癒合。
因此,天南星在散血定痛補損丹中起到散瘀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疾病。
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疏風解表、止痛止癢的功效。
防風性溫,善於疏散表邪,而散血定痛補損丹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這些病症往往伴有外邪入侵,致使氣血凝滯,疼痛難忍。防風的疏風解表作用,可以驅散外邪,使氣血流通,從而減輕疼痛。
此外,防風亦有止痛止癢的功效,可以緩解跌打損傷引發的局部疼痛和瘙癢。因此,防風的加入,可以起到疏風解表、止痛止癢,促進氣血運行,加速傷口癒合的作用。
「散血定痛補損丹」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其溫經散寒之性,可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疼痛;其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
- 補益腎陽,溫陽散寒: 肉桂入腎經,能補益腎陽,溫陽散寒。腎陽不足,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寒凝血瘀,加重疼痛。肉桂溫陽散寒,有助於恢復腎陽功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綜上所述,肉桂在「散血定痛補損丹」方劑中,不僅能活血止痛,更能溫陽散寒,補益腎陽,起到綜合治療的效果。
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包含乳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方劑中加入乳香,可促進血行,散瘀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補益氣血: 乳香同時具有補益氣血之效,可以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疼痛、虛弱等症狀。方劑中加入乳香,有助於補益氣血,促進傷口癒合,加快恢復速度。
總而言之,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加入乳香,是為了充分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益氣血的功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氣血不足等症狀的目的。
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達到止痛的效果。
- 補益氣血: 沒藥能補益氣血,對於氣血虧虛引起的疼痛,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同時,它也能促進傷口癒合,修復受損組織,有助於恢復身體機能。
散血定痛補損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之效。散血定痛補損丹因其方名可知,主治血瘀疼痛,而木香的行氣作用能疏通血脈,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
- 健脾和胃: 木香亦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瘀血疼痛往往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氣血生化不足。木香的健脾和胃作用,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為治療疼痛提供有利條件。
「散血定痛補損丹」方劑中使用丁香樹皮,主要源於其藥性具有以下兩方面作用:
- 行氣止痛: 丁香樹皮味辛性溫,具有溫經散寒、行氣止痛之效。可針對寒凝血瘀、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起到溫通經絡、散瘀止痛的效果。
- 補益氣血: 丁香樹皮入心、脾經,具有補氣養血、益氣生津的功效。對於氣血虧虛、損傷導致的疼痛,可以起到補益氣血、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並提升機體抵抗力。
總而言之,丁香樹皮在「散血定痛補損丹」中,透過行氣止痛和補益氣血的雙重作用,有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狀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散血定痛補損丹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諸般傷損腫痛」,即各類跌打損傷、筋骨挫傷,伴隨瘀血腫痛之證。其功效以「散血」(活血散瘀)、「定痛」(止痛)、「補損」(續筋接骨)為核心,適用於外傷後血瘀阻絡、筋骨受損之症,兼顧消腫與修復。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活血散瘀,通絡止痛
-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四物湯變方):養血活血,祛瘀生新。尤以赤芍助散瘀,生地涼血防瘀熱。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為傷科要藥,能破血滯、消腫生肌。
- 南星(制)、防風、白芷、羌活、獨活:祛風勝濕,通絡止痛。南星制後毒性減,善化痰消腫;防風、白芷上行散風;羌活、獨活下行除濕,共解經絡痹阻。
- 丁皮(丁香皮)、角茴(茴香)、官桂:溫通經脈,行氣止痛。官桂引火歸原,助血行;丁皮、茴香理氣散寒,協同化瘀。
2. 續筋接骨,強壯筋骨
- 續斷、骨碎補、杜仲、牛膝、五加皮:補肝腎、強筋骨。續斷「續筋接骨」為傷科首選;骨碎補專治折傷;杜仲補腎壯骨;牛膝引血下行,助筋骨修復;五加皮祛風濕而強筋。
3. 行氣導滯,助藥力通行
- 南木香:理氣止痛,使氣行則血行,增強活血藥效。
- 白芍:與赤芍同用,一收一散,調和營血,防辛散過度。
4. 用酒調服
酒性溫通,助藥勢直達病所,加強活血散瘀之效。
三、方劑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活血藥(當歸、川芎)與補益藥(續斷、杜仲)並用,祛瘀不傷正,補虛不滯瘀。
- 氣血同調:木香、丁皮行氣,乳香、沒藥活血,契合「氣為血帥」之理。
- 標本兼顧:急則治標(散瘀止痛),緩則治本(補肝腎強筋骨),適用於傷損中後期調理。
四、推測臨床應用
此方適用於 跌打損傷後期,瘀血未盡而筋骨未復,症見腫痛未消、活動不利,或陳舊傷逢陰寒加重者。若新傷腫甚,可合消腫外敷藥;若氣血虛弱,可加參、芪輔助。
總結
散血定痛補損丹以「活血—止痛—補損」為軸心,融合祛風濕、溫經絡、益肝腎之法,體現中醫傷科「內治調氣血,外治理筋骨」的整體思維,為治傷損腫痛之複效方劑。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半,川芎1兩半,赤芍藥1兩半,生地1兩半,白芍藥1兩半,牛膝1兩半,續斷1兩半,白芷1兩半,杜仲(制)1兩半,骨碎補1兩半,五加皮1兩半,羌活1兩半,獨活1兩半,南星(制)1兩半,防風1兩半,官桂1兩,乳香1兩,沒藥1兩,南木香5錢,丁皮5錢,角茴5錢。
上為末。
酒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散血定痛,補損強壯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散血定痛補損丹, 出處:《準繩·瘍醫》卷六。 組成:當歸1兩半,川芎1兩半,赤芍藥1兩半,生地1兩半,白芍藥1兩半,牛膝1兩半,續斷1兩半,白芷1兩半,杜仲(制)1兩半,骨碎補1兩半,五加皮1兩半,羌活1兩半,獨活1兩半,南星(制)1兩半,防風1兩半,官桂1兩,乳香1兩,沒藥1兩,南木香5錢,丁皮5錢,角茴5錢。 主治:諸般傷損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