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味藥

ER SHI WU WEI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6%
心經 15%
腎經 14%
肺經 11%
胃經 5%
膀胱經 4%
膽經 4%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1%
大腸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二十五味藥方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止痛: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散寒止痛、通竅止涕的功效。二十五味藥方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白芷可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達到止痛通竅的效果。
  2. 解毒消腫:白芷還具備解毒消腫、生肌止癢的功效。方中可能因其他藥材具有毒性,或治療的病症伴隨局部腫痛,加入白芷可起到解毒消腫、緩解不適的作用。

總而言之,白芷在二十五味藥方中發揮著散寒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提升藥方的治療效果。

紫金皮,又稱為地錦或爬山虎的根皮,在中醫學中被視為珍貴的草藥之一。根據中醫理論,紫金皮性微寒,味苦澀,歸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其應用範圍廣泛,常見於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關節炎癥等症狀。在由二十五味藥組成的複方中,紫金皮的加入,旨在增強整體方劑的活血祛瘀與清熱解毒能力,對於改善因血瘀或熱毒所導致的各種病證,如肌膚瘡瘍、瘀血疼痛等,具有顯著療效。此外,紫金皮還能協同其他藥物,共同調節人體氣血平衡,促進傷口愈合,減輕炎症反應,是中醫臨床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良藥。在複方配伍中,紫金皮的使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使方劑能夠全面而精準地對抗病邪,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二十五味藥中包含劉寄奴,主要原因在於其 疏肝理氣、活血止痛 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的作用相契合。

劉寄奴性味苦寒,入肝經,能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並具 活血化瘀 功效。二十五味藥多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 胸脅脹痛、消化不良、月經不調 等症,而劉寄奴的藥性正好可 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目的。

二十五味藥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二十五味藥方劑多用於氣血不足、經絡瘀阻所致的各種疾病,當歸可為方劑中補血活血之要藥,改善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潤腸通便: 當歸亦有潤腸通便之效,可緩解因氣血不足導致的便祕。二十五味藥方劑中常加入其他具有潤腸通便作用的藥材,如火麻仁、枳實等,當歸的加入可提升方劑的通便效果,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排便。

二十五味藥中包含赤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二十五味藥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赤芍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有效改善血脈流通,消除瘀血腫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二、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赤芍還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二十五味藥中常加入一些具有溫熱性質的藥材,而赤芍的清熱涼血作用可以平衡藥性,避免藥性過偏,使藥效更加溫和。

二十五味藥方中包含黑牽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瀉下的功效。

黑牽牛,即黑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通便瀉下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攻肺、咽喉腫痛、濕熱腹痛、便祕等症。

在二十五味藥中,黑牽牛與其他藥物配合,主要起到清熱解毒、通便瀉下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發揮整體的治療效果。

二十五味藥方劑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基於其活血通絡、利水消腫的藥性。

川牛膝味苦、性寒,入肝、腎經。其 活血化瘀 的作用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此外,川牛膝還有 利水消腫 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減輕水腫。

因此,在二十五味藥方劑中,川牛膝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改善症狀的效果。

二十五味藥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潤燥: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其性質潤燥,可緩解因陰虛火旺導致的燥熱症狀,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
  2. 涼血止血: 生地黃能涼血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等。
  3. 補益腎陰: 生地黃能補益腎陰,有助於改善腎陰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耳鳴耳聾、頭暈目眩等症狀。

二十五味藥方劑中加入生地黃,可有效調節陰陽平衡,緩解因陰虛火旺或血熱妄行導致的各種症狀。

二十五味藥中含有川芎,主要原因在於川芎的藥性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祛風濕的功效。二十五味藥屬於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方劑,其主要治療血瘀阻絡引起的各種疼痛,如頭痛、腹痛、胸痛等。

川芎的活血行氣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助於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同時,川芎還具有祛風濕的功效,能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因此,川芎的加入,可以增強二十五味藥的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二十五味藥方劑中含有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在二十五味藥中,乳香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能有效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減輕疼痛腫脹。
  2. 促進傷口癒合: 乳香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在二十五味藥中,乳香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能加速傷口組織修復,促進傷口癒合。

總之,乳香在二十五味藥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十五味藥方中包含沒藥,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樹脂成分具有抗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等作用。在二十五味藥方中,沒藥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尤其針對外傷所造成的瘀血、腫痛、疼痛,效果顯著。

二十五味藥方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腎壯陽,助陽氣生髮: 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的功效,能溫煦腎陽,促進陽氣生髮,有助於改善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溫腎壯陽藥物如肉桂、附子等協同作用,增強溫腎壯陽的效果。
  2. 祛風止癢,改善皮膚病: 補骨脂還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對於風濕痹痛、皮膚瘙癢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二十五味藥方中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腎虛腰痛、皮膚病等,補骨脂的加入能增強祛風止癢的作用,提高療效。

二十五味藥方劑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通淋: 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之效。二十五味藥主要針對泌尿系統疾病,如尿路感染、腎結石等,木通的利水通淋作用可以幫助排泄尿路中的病邪,緩解症狀。
  2. 清熱解毒: 木通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泌尿系統感染,如尿頻、尿痛、尿血等。二十五味藥中加入木通,可以增強方劑清熱解毒之效,促進病患恢復。

二十五味藥方劑中確實包含自然銅,但其並非作為藥材本身使用,而是作為藥引。

自然銅是一種礦物,其主要成分是金屬銅。在中醫理論中,金屬屬金,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而二十五味藥方劑主要針對寒濕引起的各種病症,例如腹痛、腹瀉、風寒濕痹等。

自然銅作為藥引,可起到以下作用:

  1. 引導藥力: 自然銅的收斂特性,可引導藥力直達病竈,增強藥效。
  2. 助藥性: 自然銅的固澀作用,可幫助藥材收斂止瀉,減緩病情發展。

因此,二十五味藥方劑中加入自然銅,是為了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二十五味藥」方劑中含有烏頭,其原因主要在於烏頭的峻烈藥性。

烏頭性溫熱,具有祛風散寒、止痛、解毒等功效,在治療風寒濕痹、頑固性疼痛、寒性腫毒等方面效果顯著。二十五味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寒性疾病,烏頭的強悍藥力可迅速驅散寒邪,並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然而,烏頭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在二十五味藥方劑中,烏頭用量較少,且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以降低其毒性,並發揮其最大療效。

二十五味藥方中包含木香,主要源於其行氣止痛的功效。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能行氣解鬱,燥濕止瀉

該方劑常用於肝胃不和,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噯氣吞酸等症。木香在其中可以疏肝理氣,健脾消食協同其他藥物共同奏效,達到和胃止痛的目的。

二十五味藥方中包含藿香,主要原因如下:

  1. 芳香化濕: 藿香氣味芳香,具有化解濕邪的作用。二十五味藥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藿香可通過其芳香之氣,開達脾胃氣機,驅散濕邪,達到止瀉止痛的效果。
  2. 理氣和中: 藿香不僅能化濕,更能理氣和中,調節脾胃功能。二十五味藥中常配合其他理氣藥,如陳皮、枳殼等,共同作用於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腹脹、腹痛等不適。

因此,藿香在二十五味藥中起到化濕理氣、和中開胃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治療濕熱蘊結的效果。

二十五味藥方劑中包含骨碎補,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腎壯骨: 骨碎補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骨、強筋健骨之效。方劑中多用於治療因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骨質疏鬆、骨折難癒等症狀,骨碎補可增強骨骼的強度與韌性,促進骨折癒合。
  • 止血生肌: 骨碎補亦具有止血生肌之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適用於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等。二十五味藥方中,骨碎補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因外傷導致的疼痛、腫脹、瘀血等症狀。

二十五味藥中包含木賊,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木賊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血生肌的功效。其利尿消腫作用可有效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而清熱解毒功效則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發熱、瘡瘍等。

在二十五味藥中,木賊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等功效,起到協同作用,更好地治療相關病症。

二十五味藥中包含肉桂,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陽散寒、補腎助陽: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腎助陽的功效。二十五味藥主要針對寒凝血瘀、腎陽不足等症,肉桂的溫陽作用可以溫煦腎陽,改善陽虛之症,並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溫經散寒的效果。
  2. 引藥入腎,增強藥效: 肉桂味辛,能引藥入腎,有助於其他藥物發揮其藥效。二十五味藥中多為滋補腎陽的藥物,肉桂的引導作用可以使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二十五味藥中包含羌活,主要原因有二:

  1.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二十五味藥以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證為主,羌活可有效改善痺證引起的疼痛和活動受限。
  2. 配伍增效: 羌活與二十五味藥中其他藥物如獨活、川芎、防風等相配伍,可增強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達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痺證。

二十五味藥中包含獨活,主要原因在於其 祛風濕 的功效。

獨活性溫,味辛,入肝、膀胱經,擅長 散寒止痛、祛風除濕 。其藥性與二十五味藥中其他藥材如羌活、防風、當歸等相配合,能夠更好地 疏通經絡、祛除寒濕,治療風濕痺痛

此外,獨活亦有 解表 之效,可輔助其他藥材 散寒發汗,緩解風寒感冒。其加入二十五味藥,可加強方劑 驅風除濕、止痛活血 的療效。

二十五味藥方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原因在於其補血滋陰的功效。熟地黃為地黃經炮製而成,性溫而不燥,入肝腎經,能補益精血滋養陰液,並有潤腸通便之效。

二十五味藥方多用於陰虛血少精血不足之症,如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腰膝酸軟等。熟地黃作為方中主要藥材,能改善陰虛血虧的病症,並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二十五味藥 」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
  • **補骨脂:**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代功效。
  • **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
  • **骨碎補:**補腎強骨、活血止血、通經活絡等。
  •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
  •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
  • **沒藥:**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
  • **木賊:**散風熱、發汗解表、退翳、止血、透疹等。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乳香:**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活絡止痛、清熱解毒等。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
  • **烏頭:**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
  • **自然銅:**活血化瘀、接骨和排膿。

總結:

中藥方劑「 二十五味藥 」具有跌打損傷,骨折斷裂,筋斷刺痛,無論輕重程度的功效。其組成包括白芷、紫金皮、劉寄奴、當歸、赤芍、黑牽牛、川牛膝、生地黃、川芎、乳香、沒藥、補骨脂、木通、自然銅、烏頭、木香、藿香、骨碎補、木賊、肉桂、羌活、獨活、熟地黃。

傳統服藥法


香白芷(醋炒)1兩,紫金皮(醋炒)1兩,劉寄奴1兩,川當歸(鹽炒)1兩,赤芍藥(米泔浸)1兩,黑牽牛1兩,川牛膝(茶水浸)1兩,生地黃(鹽水浸,炒)1兩,川芎1兩,乳香1兩,沒藥1兩,破故紙(醋炒)1兩,木通1兩,自然銅1兩,草烏(醋炒)1兩,木香1兩,川烏(火煨)1兩,藿香1兩,骨碎補1兩,木賊1兩,官桂1兩,羌活1兩,獨活1兩,熟地黃(鹽水炒)0.5兩,杜牛膝(茶水炒)0.5兩。骨不碎,金刀傷挫臼者,去自然銅,骨碎骨折,臨好時用之,如早服致成他疾;孕婦,去草烏、川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用黃丹為衣。
跌撲損傷,金刀箭鏈,不問輕重,每服1丸,溫酒磨化服,或細嚼,酒送下;刀傷全斷,內損重者,以薄荷湯或木瓜湯、薑湯、燈心湯皆可送服。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在中者不拘時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二十五味藥, 出處:《奇效良方》卷五十六。 組成:香白芷(醋炒)1兩,紫金皮(醋炒)1兩,劉寄奴1兩,川當歸(鹽炒)1兩,赤芍藥(米泔浸)1兩,黑牽牛1兩,川牛膝(茶水浸)1兩,生地黃(鹽水浸,炒)1兩,川芎1兩,乳香1兩,沒藥1兩,破故紙(醋炒)1兩,木通1兩,自然銅1兩,草烏(醋炒)1兩,木香1兩,川烏(火煨)1兩,藿香1兩,骨碎補1兩,木賊1兩,官桂1兩,羌活1兩,獨活1兩,熟地黃(鹽水炒)半兩,杜牛膝(茶水炒)半兩。 主治:跌撲損傷,骨碎骨折,筋斷刺痛,不問輕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