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外洗二萬

骨科外洗二萬

GU KE WAI XI ER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傷科學》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4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腎經 18%
肺經 13%
心經 12%
膀胱經 12%
脾經 12%
膽經 2%
肝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脾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骨科外洗二萬」方劑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桂枝性溫,入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骨骼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桂枝能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舒筋活絡,消腫止痛:桂枝還具有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骨骼外傷導致的瘀腫、疼痛,桂枝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桂枝在「骨科外洗二萬」方劑中,通過溫經散寒、活血止痛、舒筋活絡等作用,有效改善骨骼疼痛、瘀腫等症狀。

骨科外洗二萬方劑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濕止痛: 威靈仙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骨骼疼痛,如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等。
  2. 活血化瘀: 威靈仙還具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威靈仙在骨科外洗二萬方劑中,可發揮祛風濕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促進骨骼疾病的康復。

「骨科外洗二萬」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止痛、解痙止搐的功效。

防風味辛,性微溫,入膀胱、肝經。其性善於散寒止痛,能疏通經絡驅散寒邪,對於骨骼關節的疼痛,特別是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疼痛,具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防風還具有解痙止搐的作用,對於因風寒引起的肌肉痙攣、抽搐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在「骨科外洗二萬」方劑中使用防風,可以有效地緩解骨骼關節疼痛、肌肉痙攣等症狀,並促進傷口癒合,提高療效。

骨科外洗二萬方劑中包含五加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活血通絡,舒筋活絡: 五加皮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功效。對於骨骼損傷、筋骨疼痛、關節炎等症狀,五加皮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五加皮同時具有補益肝腎的功效,對於因肝腎不足導致的骨質疏鬆、腰膝酸軟等症狀,五加皮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進而起到強筋壯骨的效果。

綜上所述,五加皮在骨科外洗二萬方劑中,可以起到活血通絡、舒筋活絡,以及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多重功效,因此被列入方劑之中。

方劑「骨科外洗二萬」中使用細辛,主要原因有二:

  1. 溫經散寒,止痛消腫: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骨科疾病,尤其是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疼痛、腫脹,細辛可有效驅散寒邪,溫通經絡,減輕疼痛,促進消腫。
  2. 活血化瘀,舒筋活絡: 細辛辛溫走竄,可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有助於修復受損組織。對於因跌打損傷、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和腫脹,細辛也具有一定療效。

骨科外洗二萬方劑中使用荊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腫止痛: 荊芥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痛消腫之功效。對於骨科外傷所致的紅腫熱痛,可起到消腫止痛之效,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解毒止癢: 荊芥亦有解毒止癢的作用,對於因外傷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

因此,在骨科外洗二萬方劑中加入荊芥,能夠有效地消腫止痛、解毒止癢,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骨科外洗方劑「二萬」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骨科疾病,乳香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改善局部疼痛。
  2. 消腫生肌: 乳香亦具消腫生肌之效。對於骨折、外傷導致的創傷,乳香能促進局部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防止感染。

因此,乳香的加入不僅能緩解骨科疾病的疼痛,更能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骨科外洗二萬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於骨科疾病,如跌打損傷、骨折、骨質增生等引起的疼痛、腫脹,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生肌止痛: 沒藥還具有生肌止痛之效,可促進傷口癒合,加速骨骼修復。對於骨骼外傷造成的創傷,沒藥能加速組織再生,幫助傷口癒合,減少感染風險。

因此,沒藥在骨科外洗方劑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骨科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骨科外洗二萬為外用熏洗方,主治兩大類病症:

  1. 損傷後期肢體冷痛、關節不利
    • 適用於跌打損傷後期,氣血瘀滯未盡,兼受風寒濕邪侵襲,導致患處僵硬疼痛、活動受限,且局部畏寒喜溫者。此類病症多因傷後正氣未復,外邪乘虛而入,經絡不通所致。
  2. 風寒濕痹症(遇冷痛增、得溫稍緩)
    • 針對風寒濕三邪痺阻經絡,表現為關節冷痛重著、屈伸不利,天氣轉寒或觸冷水時疼痛加劇, warmth 敷後略減。此屬「寒痺」「痛痺」範疇,病機為陽氣不暢,寒凝血瘀。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分析

  1. 祛風散寒組

    • 桂枝:溫通經脈,散寒解肌,助陽化氣,為治寒痹要藥。
    • 防風荊芥:辛溫發散,祛風勝濕,緩解表邪束縛之疼痛。
    • 細辛:辛烈走竄,祛風散寒止痛,尤善深入筋骨除痺。
  2. 除濕通絡組

    • 威靈仙: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經,祛風濕、消骨哽,化解關節痰濕凝滯。
    • 五加皮:強筋骨、利水濕,兼補肝腎,適合久痹虛損者。
  3. 活血止痛組

    • 乳香、沒藥:活血散瘀、消腫生肌,二藥相須增強行氣止痛之力,針對瘀血阻絡之痛。

(二)治療原理

  1. 溫通為主,散寒祛濕

    • 全方以辛溫藥物為主體,透過熏洗熱力促進藥性滲透,直接溫煦患處,驅散寒濕之邪,改善局部氣血循環。
  2. 風藥先行,活血跟進

    • 防風、荊芥等風藥宣散表邪,開通腠理;桂枝、細辛引藥入深層經絡;乳香、沒藥隨後化瘀通滯,層次分明。
  3. 外治法配合病機特點

    • 痹症與損傷後期病位在皮肉筋骨,熏洗可直達病所,避免內服藥物攻伐脾胃之弊,尤適合局部病症。

(三)方劑設計思路

此方體現「治痺不離溫通」原則,兼顧風、寒、濕、瘀四因,尤其針對「寒性凝滯→氣血不通→遇冷痛劇」的關鍵病機。外用熏洗更能借助熱力與藥力協同,鬆解拘攣,標本兼顧。

傳統服藥法


桂枝15克,威靈仙15克,防風15克,五加皮15克,細辛10克,荊芥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
活血通絡,祛風止痛。
煎水熏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雷諾氏綜合症麻痺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腹瀉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骨科外洗二萬, 出處:《外傷科學》。 組成:桂枝15g,威靈仙15g,防風15g,五加皮15g,細辛10g,荊芥10g,乳香10g,沒藥10g。 主治:活血通絡,祛風止痛。主治:損傷後期肢體冷痛,關節不利。風寒濕邪侵註,局部遇冷則痛增,得溫稍適的痹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