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蘇散
LAI S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二(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來蘇散中包含柴胡,主要源於其疏肝解鬱、清熱解表之功效。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善於疏肝解鬱,清熱解表,適用於肝氣鬱結、胸脅脹痛、發熱惡寒、頭痛目眩等症。來蘇散主治外感風寒、表寒裡熱,症見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痰多等,而柴胡能疏肝解鬱、清熱解表,既能解表散寒,又能疏肝理氣,有助於散寒解表、疏肝理氣,緩解患者不適,故為來蘇散中重要組成藥物。
來蘇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來蘇散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但其藥性較寒涼。甘草性甘溫,能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傷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解毒性、解痙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來蘇散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使藥效更佳。
因此,甘草在來蘇散中起到調和藥性和增強療效的雙重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來蘇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陽化氣: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來蘇散主治風寒感冒、脘腹冷痛等症,而乾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促進陽氣升發,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來蘇散中其他藥物如紫蘇葉、香附等也具有一定的寒性,加入乾薑可以中和其寒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其他藥物的功效。
來蘇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 溫經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來蘇散多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傷寒、感冒等症,肉桂能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寒邪入侵所致的發熱、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
- 助藥力: 肉桂味辛,能行氣活血,有助於其他藥材的藥力發揮,加強來蘇散的整體療效。
來蘇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宣肺利咽: 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效。來蘇散主治風寒襲肺,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桔梗的加入可幫助宣散肺氣,利咽開音,緩解喉嚨腫痛,利於痰液排出。
- 升提藥力: 桔梗具有升提藥力的作用,可將其他藥物向上引至上焦,增強藥效。來蘇散中其他藥物如麻黃、桂枝等,主要作用於上焦,桔梗的加入可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提高療效。
來蘇散中含有防風,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寒: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來蘇散主治風寒感冒、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防風可幫助散寒解表,緩解感冒症狀。
- 解毒止癢: 來蘇散亦用於治療皮膚瘙癢、濕疹等症,而防風具有一定解毒止癢的功效,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總之,防風在來蘇散中起到疏散風寒、解毒止癢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來蘇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在於其疏散風熱及解表的功效。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止癢的功效,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此外,荊芥還能消腫止痛,對於皮膚瘙癢、瘡瘍腫痛等症,也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在來蘇散中加入荊芥,可以有效地疏散風熱,緩解外感症狀,達到解表的目的。
來蘇散中加入五加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氣血:五加皮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祛風濕的功效。來蘇散為解表散寒之劑,加入五加皮可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散寒解表的效果更顯著。
- 祛風濕止痛:五加皮能祛風濕、止痛,對於風寒濕痺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來蘇散中加入五加皮,可以增強其祛風濕止痛的效果,使療效更佳。
來蘇散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其緩解熱毒、止痛和養血作用。
白芍性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緩解疼痛、養血柔肝之效。來蘇散主治外感風熱,症狀為發熱、咳嗽、咽痛等。白芍能清熱解毒,緩解發熱、咽痛等症狀,並能養血柔肝,緩解因熱毒傷肺引起的咳嗽等症狀。同時,白芍還能協調藥性,減輕其他藥物的毒性,使藥效更佳。
來蘇散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解表,疏風散寒: 麻黃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發汗散寒的功效。來蘇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症狀表現為發熱惡寒、鼻塞流涕、咳嗽痰白等。麻黃的加入,可宣通肺氣,發散風寒,緩解感冒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來蘇散中還包含其他藥物,如蘇葉、薄荷、桔梗等。麻黃與這些藥物配合使用,可互相增效,更好地達到宣肺解表、疏風散寒的效果。麻黃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同時也加強其藥效的發揮。
來蘇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行氣止痛: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行氣止痛的功效。來蘇散中常與其他芳香化濕藥材搭配,共同作用於脾胃,有助於化解濕濁、消除脹滿,緩解因濕邪阻滯引起的疼痛不適。
- 疏肝解鬱,調和藥性:陳皮性溫,能疏肝解鬱,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其他藥材過於燥烈,減少對身體的刺激。此外,陳皮的加入也能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藥效,增強整體治療效果。
來蘇散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有二:
一、 補氣固表: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可增強人體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來蘇散為解表散寒之方,而黃耆的補氣作用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更有效地抵禦外邪,達到標本兼顧的效果。
二、 扶正祛邪:來蘇散治療風寒感冒,常伴隨氣虛乏力等症狀。黃耆可補氣升陽,扶助正氣,有助於抵抗病邪,使正氣充沛,達到祛邪的目的。因此,黃耆在來蘇散中起到補氣固表,扶正祛邪的雙重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來蘇散」由多種中藥材組成,每種中藥材都有其獨特功效,合用能發揮更佳效果。
麻黃:性辛溫,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甘草:性味甘平,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白芍:性微寒、味酸,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五加皮:具有補益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等傳統代功效。
這些中藥材合用,具有春夏秋冬得的瘟疫、傷寒,感到身體很熱,頭痛怕冷,脖頸、後背、小腿拘急,全身疼痛,煩躁口渴神志昏亂,大小便困難,喜歡睡覺沒有力氣,完全不想吃東西;以及各種氣疾,五勞七傷,山嵐瘴瘧,寒熱交替的疾病。
傳統服藥法
白芍、白朮、阿膠、陳皮、苧麻根、糯米、黃耆、甘草、薑、棗仁。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來蘇散有發汗解表、散寒除濕、解肌退熱的功效,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可能引起口乾、咽乾、鼻燥、流鼻血、皮膚乾燥、瘙癢等。因此,在使用來蘇散時,一定要遵醫囑,不要自行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來蘇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一。 組成:蒼朮8錢(米泔浸一宿,去皮炒),香附子4錢(去毛),甘草1錢(炙),陳皮(去白)2錢,紫蘇葉2錢。 主治:傷風及陰陽二毒傷寒。
來蘇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一引《廣南濟生方》。 組成:香附子1斤(炒),陳橘皮半斤(去白),紫蘇葉1斤(去梗),蒼朮1斤(炒),甘草5兩(炙)。 主治:四時傷寒,不問陰陽二證,表裏不分。
來蘇散,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九。 組成:黃耆3兩(酒炒),阿膠3兩(粉炒),白芍1兩半(酒炒),神曲2兩(炒炭),炙草1兩,麥芽2兩(炒炭),木香1兩,糯米1合,生薑3片。 主治:臨産胃虛挾滯,睏乏,脈軟澀者。
來蘇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二九引《濟生》。 組成:木香(不見火)1錢,神曲(銼,炒)1錢,陳皮(去白)1錢,麥糵(炒)1錢,黃耆(去蘆)1錢,生薑(切,炒黑)1錢,阿膠(銼,蛤粉炒)1錢,白芍藥1錢,糯米1台半,苎根(洗淨)3錢,甘草(炙)3錢。 主治:婦人欲産忽然氣血暈悶,不省人事,因用力大過,脈理衰微,精神困倦,心胸痞悶,眼暈口噤,面青發直。
來蘇散, 出處:《局方》卷二(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柴胡(去蘆)2兩,甘草(炙)2兩,乾薑2兩,肉桂(去粗皮,不見火)1兩,桔梗1兩,防風1兩,荊芥穗1兩,五加皮1兩,芍藥半兩,麻黃(去節)1兩半,陳皮(去白)1兩半,黃耆(蜜水浸一宿,炙)1分。 主治:和順三焦,闢瘴氣,進飲食。主治:四時瘟疫、傷寒,身體壯熱,頭痛憎寒,項脊拘急,渾身疼痛,煩渴悶亂,大小便澀,嗜卧少力,全不思飲食;及諸氣疾,五勞七傷,山嵐瘴瘧,寒熱往來。
來蘇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八引《衛生家寶》。 組成:甘草(搗,焙,去滓)1兩,肉桂(去皮,不近火)1兩,桔梗(淨,焙乾)1兩,防風(淨洗,焙)1兩,五加皮(淨洗,焙)1兩,赤芍藥(淨洗,焙)1兩,荊芥穗(别輕焙)1兩,柴胡(去苗,淨洗,焙)1兩,乾葛(焙,搗篩粉,去皮)1兩,白茯苓1兩,麻黃1兩半(去節),陳橘皮1兩半(去白,焙)。 主治:男女五勞七傷,憎寒壯熱,骨節痠痛,口舌乾苔,四體骨蒸,傷寒頭疼,背膊勞倦,膈胃煩壅,多睡昏沉,或時咳嗽,面無顔色,小便黃赤,婦人血風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