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元散

ZHENG YU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一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心經 13%
肺經 13%
肝經 13%
胃經 11%
腎經 11%
膀胱經 2%
大腸經 2%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正元散方劑中包含麻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解表,開宣肺氣: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發汗散寒的功效,能開宣肺氣,使氣機通暢,對於風寒束表、肺氣鬱閉所致的症狀,如咳嗽、氣喘、鼻塞、發熱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配合方劑整體功效: 正元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等症,麻黃在方劑中與其他藥物配合,可起到解表散寒、宣肺止咳、化痰止喘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協調,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正元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正元散多用於脾胃虛弱、氣滯血瘀所致的病症,陳皮能幫助理氣行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二、 調和藥性:陳皮性溫,能調和藥性,減少藥物對脾胃的刺激。正元散中可能包含一些寒涼藥物,陳皮的加入可以中和寒性,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害,提高藥效的安全性。

正元散中包含大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正元散常用於治療熱結便祕、腹痛等症,大黃的瀉下作用可以清除腸道積熱,促進排便,緩解便祕症狀。

二、清熱解毒:大黃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正元散中可能含有其他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物,大黃的加入可以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正元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之功效。正元散中可能含有性質偏寒或偏燥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中和其偏性,使藥物性味平和,避免對人體產生副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本身具有一定的補氣益脾、解毒生津功效,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可以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例如,甘草可以增強人參的補氣作用,並減輕人參的燥熱之性。

正元散中加入乾薑,主要考量其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回陽救逆: 乾薑具有回陽救逆的功效,能溫通陽氣,救治陽氣虛衰、脈微欲絕等危重症。

因此,正元散中加入乾薑,可以起到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體質,提高治療效果。

正元散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固精: 山茱萸性溫,味酸澀,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之效。正元散常用於治療腎虛精虧、遺精滑泄、腰膝酸軟等症狀,山茱萸可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2. 斂汗止瀉: 山茱萸還有斂汗止瀉的作用,對於腎虛導致的盜汗、夜尿、脾虛洩瀉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正元散中加入山茱萸,可以更好地提升藥方整體的療效,達到綜合調理的效果。

正元散是一種具有益氣健脾、溫陽散寒功效的中藥方劑,其中包含肉桂。肉桂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重要的溫陽藥材,主要作用是溫暖腎陽、利尿消腫、促進血液循環。它具有散寒、行氣、活血的特性,能夠有效緩解因寒邪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

在正元散的配方中,肉桂的加入強化了整個劑型的溫陽特性,能夠幫助提升脾胃的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此外,肉桂還能促進全身的氣血運行,改善手腳冰冷、心悸等症狀。因此,肉桂的存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有助於調和其他藥材的作用,使整體方劑達到更好的療效,充分體現中醫藥的配伍和搭配原則。

正元散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白芍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方中若有肝血不足、肝氣鬱滯,或脾虛不能統血等症,白芍能滋養肝血,緩解肝氣鬱結,有助於改善血虛、肝痛、經期不調等問題。
  2. 調和藥性:白芍性寒,可以調和方中其他藥材的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達到溫和補益的效果。同時,白芍能緩解其他藥材對脾胃的刺激,減少副作用。

正元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火: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強壯心陽、回陽救逆之功效。對於正元散所針對的陽虛、氣虛、寒溼等病證,附子可以溫補脾腎陽氣,激發臟腑功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2. 散寒止痛: 附子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可以起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正元散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針對不同病症發揮其散寒止痛的作用。

正元散方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正元散主治痰濕阻滯,脾胃不和之證,半夏可化解痰濕,暢通脾胃氣機,有助於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2. 降逆止嘔: 半夏亦能降逆止嘔,適用於痰濕阻滯,上逆犯肺,氣逆嘔吐者。正元散中加入半夏,可有效緩解嘔吐症狀,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主治功效


正元散:溫裡散寒、化痰、降氣、清熱

組成: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山茱萸: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

主治:

  • 傷寒陰症。
  • 頭暈氣漲。
  • 心腹相關疾病。

適用症狀:

  • 肌肉與骨頭疼痛。
  • 頭暈氣漲。
  • 腹痛、腹脹。
  • 噁心、嘔吐。
  • 咳嗽、氣喘。
  • 尿少、水腫。
  • 瘀血、腫痛。
  • 便祕。
  • 崩漏、經血不調。
  • 痛經、月經過多。
  • 虛寒畏寒。

總結:

正元散是一首中藥方劑,具有溫裡散寒、化痰、降氣、清熱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傷寒陰症、頭暈氣漲、心腹相關疾病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3兩(用川烏1兩,煮汁收入,去川烏),白朮2兩(用橘皮5錢,煮汁收入,去橘皮),茯苓2兩(用肉桂6錢,酒煎收入,曬乾,勿見火,去桂),甘草1兩5錢(用烏藥1兩,煎汁收入,去烏藥),黃耆1兩5錢(用川芎1兩,酒煎收入,去川芎),薯蕷1兩(用乾薑3錢,煎汁收入,去乾薑)。上六味,除茯苓,文火緩緩焙乾,勿炒傷藥性,杵為散。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紅棗1枚(擘),煎數沸,入鹽1捻,和滓調服。服後飲熱酒1杯,以助藥力。
(《血證論》卷七)。本方方名,《古今醫方集成》引作「正元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正元散有發汗解表、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正元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有其他疾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正元散。

相關疾病


霍亂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腹瀉頻尿手腳冰冷身體容易出汗呼吸氣短言語無力上吐下瀉噁心反胃頭昏精神不佳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正元散, 出處:《雞峰》卷七。 組成:烏頭4兩,益智3兩,乾薑2兩,青橘皮2兩,茴香1兩。 主治:一切冷氣。

正元散, 出處:《傳家秘寶》卷下。 組成:蓬莪朮1兩,金鈴子(去核)1分。 主治:氣不接續,氣短,兼治滑泄及小便數。

正元散, 出處:《博濟》卷一。 組成:麻黃(去節)、陳皮(去白,炙)、大黃(生)、甘草(炙)、乾薑(炮)、茱萸、官桂(去粗皮)、芍藥(生)、附子(炮,去皮臍)、半夏(湯洗7遍)。 主治:解傷寒。主治:纔覺傷寒,四肢頭目骨節疼痛;或傷冷傷食,頭昏氣滿,及心腹諸疾;傷寒陰證,脈候沉細。

正元散, 出處:《三因》卷十。 組成:人參3兩,白茯苓3兩,白朮3兩,黃耆1兩半,甘草(炙)1兩,烏藥(去木)1兩,山藥(薑汁浸,炒)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川芎1兩,乾葛1兩,桂心半兩,烏頭(炮,去皮尖)半兩,紅豆(炒)3錢,乾薑(炮)3錢,橘皮3錢。 主治:助陽消陰,正元氣,溫脾胃,進飲食。主治:下元氣虛,臍腹脹滿,心脅刺痛,泄利嘔吐,自汗,陽氣漸微,手足厥冷;及傷寒陰證,霍亂轉筋,久下冷利,少氣羸困,一切虛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