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散

ZHENG Y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瀹》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胃經 14%
肺經 11%
肝經 11%
心經 11%
腎經 11%
大腸經 7%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正陽散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汗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能疏散風寒,宣通肺氣,用於治療風寒表證,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發熱無汗等。正陽散以麻黃為君藥,正是為了發揮其解表散寒之效,以解除患者表寒之邪,促進疾病康復。
  2. 溫肺化痰:麻黃除了發汗解表,還有溫肺化痰的作用,可宣肺通竅,利氣化痰,適用於寒邪客肺、痰阻氣道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正陽散中麻黃的加入,一方面可以幫助患者排出寒邪,另一方面也能疏通肺氣,化解痰液,達到溫肺化痰的效果。

正陽散中加入附子,乃因其性溫熱,入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助陽、散寒止痛之功效。方中使用附子,旨在溫補陽氣,驅散寒邪,以達到治療陽虛寒凝之症。

附子藥性峻烈,需謹慎使用,方中常配伍其他藥物,以緩解其毒性,並發揮更佳療效。例如,附子與甘草配伍,可降低其毒性,並增強其溫陽作用。

正陽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正陽散主要用於治療陽氣虛衰、寒邪內侵所致的諸證,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四肢厥冷等。乾薑溫中散寒,能改善脾胃陽氣虛弱,驅散寒邪,恢復陽氣,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2. 促進氣血運行: 乾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絡,有助於改善因寒邪凝滯而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進而緩解疼痛、痺痛等症狀。

正陽散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之效。正陽散主要用於治療寒濕阻肺,症見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半夏可以化解寒濕,使痰液易於咳出,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若寒濕阻肺,導致氣機不暢,容易出現噁心嘔吐。半夏能降逆止嘔,緩解嘔吐症狀,配合其他藥材,更有效地治療寒濕阻肺。

正陽散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

吳茱萸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胃經。其溫中散寒作用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寒邪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止痛止嘔作用可緩解胃寒引起的疼痛、嘔吐。

正陽散常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吳茱萸的加入,可有效溫中散寒,止痛止嘔,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正陽散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清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正陽散為治療熱毒壅盛、腸胃實熱證的方劑,大黃可迅速瀉熱通便,並將積存在腸胃中的熱毒排出體外,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2. 引導藥力下行: 正陽散中多用辛溫之品,如附子、肉桂等,易於上行。大黃性寒,可引導藥力下行,使藥效直達病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總之,大黃在正陽散中既可瀉熱通便、清熱解毒,又可引導藥力下行,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發揮最佳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正陽散」,主要成分包括麻黃、附子、乾薑、半夏、吳茱萸和 大黃,具有溫裏散寒、溫中補陽、化痰止嘔、利水消腫、止痛止瀉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陰症、婦科疾病等。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是麻黃的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利水消腫可治療風寒表實證所致之水腫、小便 不利;止咳平喘則用於治療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之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此外,麻黃還能散風寒,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 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 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 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 促 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 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 促 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 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 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總之,中藥方劑「正陽散」具有溫裏散寒、溫中補陽、化痰止嘔、利水消腫、止痛止瀉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陰症、婦科疾病等。

傳統服藥法


麻黃(去節)、附子(炮)、乾薑、半夏、吳萸、大黃。
炒熨並縛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正陽散具有發散寒邪、溫陽散結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正氣。此外,正陽散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可能引起心悸、胸悶、失眠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正陽散前,應先諮詢醫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正陽散, 出處:《理瀹》。 組成:麻黃(去節)、附子(炮)、乾薑、半夏、吳萸、大黃。 主治:陰症面唇指甲青黑,心下結硬,臍腹築痛,身如被杖,甚或昏不知人者。

正陽散, 出處:《聖惠》卷十一。 組成: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皂莢1停(去皮,塗酥炙令黃色,去子),乾薑1分(炮裂,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麝香1錢(細研入)。 主治:陰毒傷寒,面青,張口出氣,心下硬,身不熱,隻額上有汗,煩渴不止,舌黑多睡,四肢俱冷;腎冷,陰痿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