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脾湯

WEN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備急千金要方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脾經 20%
胃經 11%
肺經 10%
腎經 8%
肝經 8%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心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溫脾湯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溫脾湯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溫脾補腎、益氣生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腎陽虧損、腹瀉、水腫等症狀。溫脾湯中的主要成分包括大黃、附子、乾薑、人參、甘草等,各具不同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大黃:性味苦寒,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涼血解毒的功效。

  • 附子:性味辛、熱,歸腎、肺、心經,具有溫腎壯陽、益氣止痛、回陽救逆的功效。

  • 乾薑: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化痰止咳的功效。

  • 人參:性味甘、微苦,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養血、益氣生津、健脾益肺、安神益智的功效。

溫脾湯主治功效

溫脾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虛腎陽虧損、腹瀉、水腫等症狀。其中,脾虛腎陽虧損者常伴有疲倦乏力、面色蒼白、納呆腹瀉、畏寒肢冷、小便清長等症狀;腹瀉者常伴有腹痛、便溏稀、大便不成形等症狀;水腫者常伴有全身浮腫、小便不利、納呆腹瀉等症狀。

溫脾湯臨牀應用

溫脾湯在臨牀上的應用非常廣泛,它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包括:

  • 脾虛腎陽虧損:溫脾湯可以溫脾補腎,益氣生津,緩解疲倦乏力、面色蒼白、納呆腹瀉、畏寒肢冷等症狀。

  • 腹瀉:溫脾湯可以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緩解腹痛、便溏稀、大便不成形等症狀。

  • 水腫:溫脾湯可以利水消腫,緩解全身浮腫、小便不利、納呆腹瀉等症狀。

溫脾湯使用注意事項

溫脾湯雖然具有多種療效,但它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 孕婦和兒童應慎用溫脾湯,以免對胎兒或兒童造成傷害。

  • 溫脾湯中含有附子,服用過量可能會引起中毒,因此應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服用。

  • 溫脾湯不適合長期服用,以免對身體造成損害。

總結

溫脾湯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溫脾補腎、益氣生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腎陽虧損、腹瀉、水腫等症狀。溫脾湯中的主要成分包括大黃、附子、乾薑、人參、甘草等,各具不同功效,相互配合,可起到溫脾補腎、益氣生津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上五味,咀。以水800毫升(八升),先煎後四味,臨熟將大黃加入,煎取250毫升(二升半),分服,一日三次。

現代藥理研究


通過臨床觀察,溫脾湯有改善腎功能、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的作用。用溫脾湯治療的慢性腎功能衰竭(CRF)證屬脾腎虛衰、濕濁內生者,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電泳均顯著降低,而對照組這方面作用不明顯。說明溫脾湯有改善CRF高粘血症的作用。其作用機理可能是通過調整整體狀態、改善腎功能、改善體內「粘、聚、集凝」狀態,達到改善CRF患者高粘血症的作用。由於全血粘度增高可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壓升高,甚至誘發高血壓腦病,所以對CRF患者能在腎功能改善的同時,降低全血粘度,這對治療CRF很有意義。

相關疾病


怕冷肚臍周圍腹痛舌苔白膩大便秘結容易腳冷但手不冷腹痛動脈粥樣硬化胰臟炎霍亂瘧疾原發性高血壓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

相同名稱方劑


溫脾湯, 出處:《千金》卷十八。 組成:甘草4兩,大棗20枚。 主治:食飽而咳者。

溫脾湯,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大黃3兩,桂心3兩,附子1兩,人參1兩,乾薑1兩。 主治:積久冷熱,赤白痢者。

溫脾湯, 出處:《千金》卷十三。 組成:當歸3兩,乾薑3兩,附子2兩,人參2兩,芒消2兩,大黃5兩,甘草2兩。 主治:腹痛,臍下絞結,繞臍不止。

溫脾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一引《肘後方》。 組成:人參2兩,乾薑2兩,附子2兩,大黃3兩。 主治:脾胃中冷結實,頭痛壯熱,但苦下痢,或冷滯赤白如魚腦。

溫脾湯, 出處:《本事》卷四。 組成:厚朴(去粗皮,薑制)半兩,乾薑(炮)半兩,甘草半兩,桂心(去皮,不見火)半兩,附子(生,去皮臍)半兩,大黃4錢(生,碎切,湯1盞漬半日,搦去滓,煎湯時和滓下)。 主治:痼冷在腸胃間,連年腹痛泄瀉,休作無時,服諸熱藥不效,宜先取去,然後調治易癒,不可畏虛以養病也。

溫脾湯, 出處:《會約》卷九。 組成:山藥(炒)1錢8分,白茯苓1錢2分,白朮(制)1錢,薏苡仁(炒,研)2錢,芡實(炒,研)2錢,白扁豆(炒,研)2錢,桔梗8分,砂仁(去皮,炒,研)5分,甘草(炙)8分,神曲(炒)4分,白蓮肉(炒,研)2錢,秫米(炒,研)1錢,紅棗(去核)2枚。 主治:平補脾胃,與滋陰湯同用,一則不畏滋陰滯胃,二則脾健而飲食增加。主治:脾虛失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