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回陽急救湯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 回陽救逆: 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之功效。對於陽氣衰竭、寒邪內侵所致的虛寒症狀,如四肢厥冷、脈微欲絕,附子可溫陽散寒,救逆回陽,起到緊急救治的作用。
- 溫通心陽: 附子能溫通心陽,改善心臟功能,對心陽不足、心氣虛弱所致的氣短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回陽急救湯中加入附子,能有效溫陽救逆,改善寒邪內侵、心陽不足等病症,是急救方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回陽急救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因陽氣不足、寒邪內侵導致的亡陽證,如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乾薑能溫煦脾胃,回補陽氣,起到救急作用。
- 助藥力: 乾薑能助其他藥物發揮藥效。回陽急救湯中往往包含其他溫陽救逆藥物,乾薑可協同這些藥物,增強其溫補陽氣、回陽救逆的效果,使藥力更強,更有助於迅速改善患者的病情。
回陽急救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大補元氣,回陽救逆: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對於陽氣虛衰、脈微欲絕、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等危重症狀,人參能迅速補充元氣,回陽救逆,改善面色和肢體溫度,提升患者生存率。
2. 配伍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回陽急救湯中多會加入其他溫陽救逆的藥材,例如附子、乾薑等,人參與之配伍,能更好地發揮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協同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回陽急救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降低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回陽急救湯藥性偏寒涼,甘草的加入可以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傷及正氣。
-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等功效。在回陽急救湯中,甘草可以增強補氣回陽的功效,同時也能緩解藥物對胃腸的刺激,提高藥物的吸收利用率。
回陽急救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救逆: 肉桂性熱,味辛甘,歸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在危急重症情況下,患者陽氣衰微,脈微欲絕,肉桂可溫通心陽,振奮心氣,使陽氣回歸,救治危重症。
- 通絡止痛: 肉桂亦可通經絡、止疼痛。對於因寒凝血瘀而致的疼痛,肉桂可溫通血脈,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在回陽急救湯中,肉桂與其他藥材合用,能起到溫陽救逆、通絡止痛的協同作用。
「回陽急救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溫中散寒: 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溫中散寒的功效。當人體陽氣虛衰、寒邪入侵時,容易出現脾胃虛寒、腹痛、嘔吐等症狀。陳皮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有利於恢復陽氣。
- 化痰止咳,開胸寬膈: 陳皮具有化痰止咳、開胸寬膈的功效。當寒邪阻滯經絡,導致氣機不暢,容易出現咳嗽、胸悶等症狀。陳皮能疏散寒邪,化解痰濕,使氣機通暢,緩解咳嗽、胸悶等不適。
因此,陳皮的加入,不僅能溫陽散寒,還可促進脾胃功能,化解痰濕,有利於整體的回陽救治。
主治功效
回陽急救湯主治功效分析
回陽急救湯,由附子、乾薑、人參、甘草、肉桂、陳皮組成,在部分版本中還會加入白朮、茯苓、半夏、五味子、麝香等藥物。從眾多古文的記載來看,該方主要針對三陰寒厥、陽氣暴脫的危重急症,具有回陽救逆、益氣固脫的功效。
根據古文內容,回陽急救湯的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治療三陰寒厥,直中陰經:
- 《丹臺玉案》、《壽世保元》、《敖氏傷寒金鏡錄》、《辨舌指南》、《增訂通俗傷寒論》、《傷寒直指》等多篇文獻均指出該方可治"直中陰經"之證,表現為"無熱,惡寒,面慘,手足厥冷,唇紫舌卷,爪甲青黑,身重難以轉側,不渴,臥多踡足,大便洩利,小便清白,脈沉細微"等。
- 治療原理:附子、乾薑、肉桂大辛大熱,溫壯元陽,回陽救逆,散寒止痛,為君藥;人參大補元氣,益氣固脫,為臣藥;甘草調和諸藥,並能緩急止痛;陳皮理氣健脾,助運化;部分版本中加入白朮、茯苓健脾燥濕,半夏降逆止嘔,五味子斂陰生津,麝香開竅醒神。諸藥合用,共奏回陽救逆、益氣固脫之功,針對三陰寒厥、陽氣暴脫之危重急症,急救回陽。
治療陰寒霍亂,元氣將脫:
- 《全國名醫驗案類編》提到該方可治"陰寒霍亂元氣將脫之急救正法,妙在用麝香興奮神經,使參朮附桂發力愈速,奏功愈峻。"
- 治療原理:在回陽救逆的基礎上,加入麝香開竅醒神,增強藥效,加速陽氣恢復。
治療房勞傷精,驟感風寒:
- 《增訂通俗傷寒論》、《重訂通俗傷寒論》指出該方可治"房勞傷精而後,驟感風寒,或夏月行房後,恣意乘涼,觸犯風露",表現為"身熱面赤,或不熱而面青,小腹絞痛,足冷蜷臥,或吐或利,心下脹滿,甚則舌卷囊縮,陰極發躁。或昏沉不省,手足指甲皆青,冷過時膝,舌苔淡白滑嫩,或苔黑滑,舌本胖嫩"等症狀。
- 治療原理:此類病症為房勞傷精,正氣虧虛,復感寒邪,導致陰盛陽衰。回陽急救湯能溫補腎陽,回陽救逆,益氣固脫,救治危急。
治療陰盛格陽,躁擾不寧:
- 《增訂通俗傷寒論》、《重訂通俗傷寒論》等提到該方可用於"脈數大而空,陰盛格陽而躁者",以及"陰躁如狂,脈沉細而肢冷煩躁者"。
- 治療原理:陰盛格陽是指體內陰寒過盛,逼迫虛陽浮越於外,出現假熱真寒的現象。回陽急救湯能破陰回陽,引火歸元,使陰陽恢復平衡。
兼顧其他症狀的加減運用:
- 多篇古文還提到了根據具體症狀加減用藥的方法,如:嘔吐加半夏,腹痛甚加芍藥、木香,利不止加陳壁土、升麻,口吐涎沫加吳茱萸,無脈加五味子、豬膽汁,戰慄加附子、麻黃,小腹絞痛加青皮、吳茱萸等。
- 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靈活加減的治療原則。
總結:
回陽急救湯以大辛大熱的附子、乾薑、肉桂為核心,配合人參大補元氣,甘草調和諸藥,陳皮理氣健脾,並可根據具體症狀加減運用。該方主要針對三陰寒厥、陽氣暴脫的危重急症,通過回陽救逆、益氣固脫,達到挽救生命的目的。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該方可能通過提升機體代謝、改善循環功能、調節神經系統等多方面機制發揮作用。由於該方藥性峻猛,主要用於急救,需要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附子、乾薑、人參、甘草、肉桂、陳皮。
腹痛甚,加芍藥、木香、老薑汁;利不止,加陳壁上炒升麻少許;口吐涎沫,加吳茱萸(鹽炒);無脈,加五味子、豬膽汁;戰慄,加附子、麻黃;小腹絞痛,加青皮、吳茱萸。
水1鐘半,加大棗2個,生薑自然汁半盞煎,臨服入泥漿水澄清。每次溫服1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回陽急救湯, 出處:《玉案》卷二。 組成:附子、乾薑、人參、甘草、肉桂、陳皮。 主治:直中陰經,無熱,惡寒,面慘,手足厥冷,唇紫舌卷,爪甲青黑,身重難以轉側,不渴,卧多踡足,大便泄利,小便清白,脈沉細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