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發痘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痘瘡發病,往往正氣不足,導致機體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感染,黃耆可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毒邪入侵。
- 託毒外出: 痘瘡發病,毒邪壅滯於內,黃耆可引導毒邪外出,使瘡毒順利排出,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目的。
此外,黃耆還具有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等功效,對於痘瘡的治療起到多方面的輔助作用。
發痘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藥物毒性: 發痘散多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藥性較烈。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其他藥物的毒性,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度刺激。
-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起到協同作用。例如,甘草能促進柴胡、黃芩等藥材的抗菌消炎效果,進一步幫助治療痘瘡。
總之,甘草在發痘散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發痘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促進痘瘡排出: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將體內的毒素和熱邪排出體外,從而減輕痘瘡的嚴重程度,加速痘瘡的消退。
二、滋陰養血,改善皮膚狀況:當歸具有滋陰養血、潤燥生津的功效,可以改善因痘瘡而引起的皮膚乾燥、粗糙等問題,促進皮膚的健康恢復,防止痘瘡留疤。
總體而言,當歸在發痘散中起著活血化瘀、滋陰養血的作用,有助於促進痘瘡的排出,改善皮膚狀況,達到治療痘瘡的目的。
發痘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透疹:桔梗味辛甘,性微寒,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之功效。痘疹發於肺經,若肺氣鬱閉,則疹出不暢,甚至內陷。桔梗可宣肺利氣,使肺氣通暢,疹子得以順利排出。
- 解毒消腫:桔梗亦具解毒消腫之效,可協助清除體內毒素,減輕痘疹引起的紅腫熱痛。
因此,發痘散中加入桔梗,有助於宣肺透疹,解毒消腫,促進痘疹順利排出,減輕患者的病痛。
發痘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的功效。痘瘡初起,多為風熱之邪入侵,而荊芥能解表散邪,使熱毒得以宣泄,防止病情加重。
- 透疹止癢:痘瘡發疹時,常伴有皮膚瘙癢、發熱等症狀。荊芥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助於疹子透發,減輕瘙癢感。
因此,荊芥在發痘散中起到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作用,是治療痘瘡的重要藥材。
發痘散方中加入防風,主要是基於其疏散風熱和止癢的功效。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肺、膀胱經。其能散表邪、解肌熱,對於因風熱引起的發疹、癢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防風亦能宣肺通竅,對於發痘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鼻塞、呼吸不暢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總而言之,防風在發痘散方中,既能疏散風熱,又能止癢,同時還具有宣肺通竅的作用,可謂是發痘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主治功效
發痘散
發痘散是由黃耆、甘草、當歸、桔梗、荊芥、防風組成的中藥方劑。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甘草性甘、味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發痘散主治痘瘡剛開始長出來時,由於正氣虛弱,不能將毒氣發散到體外,痘疹隱藏在肌肉之間,看不到痘點和痘粒。
發痘散通過補氣、解毒、透疹等作用,將痘毒發散到體表,使痘瘡得以正常發出,從而達到治療痘瘡的目的。
發痘散是一首比較常用的中藥方劑,在臨牀上應用廣泛,療效確切。
傳統服藥法
生黃耆2錢,甘草5分,當歸1錢,桔梗1錢,荊芥1錢,防風2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發痘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虛火上炎。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發痘散, 出處:《辨證錄》卷十四。 組成:生黃耆2錢,甘草5分,當歸1錢,桔梗1錢,荊芥1錢,防風2分。 主治:痘瘡初出,因氣虛而不能送發於外,隱於肌肉之間,不見點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