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逐火丹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逐火丹作爲治療熱證的方劑,大黃的清熱瀉火作用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熱邪,緩解熱證症狀。
- 通便排毒: 大黃能促進腸道蠕動,通便排毒,對於熱證引起的便祕,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同時,大黃還能將熱毒隨糞便排出體外,加速疾病康復。
逐火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涼血解毒: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調經止痛的功效。在逐火丹中,當歸可補血活血,改善因熱毒傷血導致的瘀滯,同時還能涼血解毒,幫助清除體內的熱毒,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效果。
2.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當歸與逐火丹中的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等,能夠互相協同,發揮更佳的療效。當歸可以緩解黃連、黃柏的燥性,避免其對脾胃造成損傷,同時也能促進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和利用,提升整體療效。
逐火丹中包含荊芥,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的功效,可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皮疹等症狀,與逐火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相輔相成。
- 解毒消腫:荊芥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能治療毒蛇咬傷、瘡瘍腫毒等症狀,與逐火丹治療火毒入侵、發熱腫痛等功效相一致。
因此,荊芥的加入能增強逐火丹的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腫止痛的功效,使其在治療相關病症時發揮更佳的療效。
逐火丹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緩和藥性: 逐火丹屬於較為辛燥的方劑,容易傷陰耗氣。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緩解藥物燥烈之性,保護脾胃,避免傷及正氣。
二、 調和諸藥: 甘草作為藥引,能調和藥性,使各藥物協調作用,發揮最佳療效。同時,甘草亦能增強藥物的滲透力,使藥物更容易到達病竈。
逐火丹方劑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歸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之效。逐火丹多用於治療熱病邪毒熾盛、熱入營血等症,而黃芩可有效清解體內熱毒,降低體溫,緩解發熱症狀。
- 解毒抗菌: 黃芩除了清熱瀉火,還具有解毒抗菌作用,可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對治療熱病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感染也有幫助。
逐火丹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痛止癢的功效。逐火丹常用於治療由風熱引起的各種疾病,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皮膚瘙癢等。防風可有效疏解體內風熱,緩解症狀。
- 引藥上行,助藥力達表: 逐火丹中多用辛溫之藥,需引藥上行,達於表層。防風具有引藥上行之效,可將藥力引導至體表,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風熱病症。
逐火丹方劑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逐火丹屬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方劑,加入黃耆可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藥物過於寒涼,傷及正氣。
- 助藥力: 黃耆與方中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藥效。例如,黃耆能增強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物的功效,同時也能減輕生地、丹皮等涼血藥物的寒性,使藥效更加平和。
總而言之,黃耆在逐火丹中起到補氣固表、助藥力作用,使方劑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補益正氣,達到更好的療效。
逐火丹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逐火丹主要針對熱證,而熱證常伴隨濕熱內蘊,茯苓可利水滲濕,祛除體內濕熱,有助於改善熱證。
- 健脾益氣:茯苓亦有健脾益氣之效,可增強脾胃功能,幫助消化吸收,改善因熱證引起的脾胃虛弱。在逐火丹中,茯苓可與其他藥物相配合,增強整體療效,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邪。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逐火丹」,主要成分是:大黃,當歸,荊芥,甘草,黃芩,防風,黃耆,茯苓, 主治功效是:燙傷。
逐火丹藥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大黃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當歸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防風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黃芩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荊芥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總結 逐火丹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適用於治療燙傷。
傳統服藥法
大黃5錢,當歸4兩,荊芥3錢(炒黑),生甘草5錢,黃芩3錢,防風3錢,黃耆3兩,茯苓3兩。
水煎服。1劑痛減半,3劑痛全減,又劑瘡自全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適用於湯火傷的熱毒熾盛、血瘀疼痛者。但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
相同名稱方劑
逐火丹, 出處:《石室秘錄》卷六。 組成:大黃5錢,當歸4兩,荊芥3錢(炒黑),生甘草5錢,黃芩3錢,防風3錢,黃耆3兩,茯苓3兩。 主治:湯火傷。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