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交加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交加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如吐血、衄血、咯血、尿血等。生地黃能清熱涼血,抑制血熱妄行,從而達到止血的效果。
- 滋陰潤燥: 生地黃亦可滋陰潤燥,對於熱病傷陰、津液不足所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交加散中其他藥材多偏燥熱,加入生地黃可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
因此,生地黃在交加散中發揮着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交加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中止嘔:生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止嘔的功效。交加散中常加入生薑,可溫暖脾胃,化解寒邪,緩解嘔吐、腹痛等症狀。
二、助藥力:生薑具有解毒、調和藥性、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在交加散中,加入生薑可助其他藥物發揮療效,增強藥物的治療效果。
生薑在交加散中,不僅能溫中止嘔,更能促進藥物吸收,發揮其最大療效。
主治功效
交加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生地黃: 滋陰養血、潤燥止渴。
- 生薑: 溫中健胃、解表發汗。
古代功效主治
- 婦人產後中風。
- 榮衛不和,月經湛濁,逐散惡血,腹痛經血諸疾。
- 瘛瘲或顫振,或產後不省人事,口吐痰涎。
- 冷痹肩臂作痛。
- 寒濕身體重痛,腰腳痠疼。
治療原理分析
從多篇古文記載可以看出,交加散的應用相當廣泛,主要針對產後以及血分相關的病症,也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痛。
產後諸疾:
- 產後中風是交加散最主要的適應症,古文記載包括「產後中風,脅不得轉」、「產後不省人事」、「產後睡久,及醒則昏昏如醉,不省人事」等症狀。這類中風多因產後氣血大虛,復加風邪侵襲,或兼有痰濁瘀阻所致。交加散中生地黃滋陰養血,生薑溫經散寒,二者合用,既能補虛又能祛邪。一些古方會再加入當歸、荊芥穗等藥物,加強活血祛風之力,如《証治準繩‧女科》中的交加散就加入了當歸和荊芥穗。
- 產後血虛、血瘀也是常見的病症,表現為腹痛、惡露不盡等。交加散中的生地黃能養血活血,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部分醫家會在交加散的基礎上加入活血化瘀的藥物,如白芍、延胡、當歸、蒲黃、桂心、沒藥、紅花等,以增強療效,如《類證治裁》中記載的加味交加散。
- 產後氣虛也是一大病因,容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脈失養。部分醫家會在交加散的基礎上,配伍補氣的藥物,如人參、黃耆等,如《沈氏女科輯要》的記載中,有醫者就將交加散與其它補益藥並用。
風寒濕痹:
- 交加散也被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痛,如「冷痹肩臂作痛」、「寒濕身體重痛,腰腳痠疼」等。這類痹痛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交加散中的生薑能溫經散寒,祛除風濕,配合生地黃的滋養作用,有助於緩解疼痛。
- 部分醫家會將交加散與其它祛風除濕的方劑合用,如五積散、人參敗毒散等,以增強療效。例如《醫方集解》中記載的「五積交加散」,就是將交加散與人參敗毒散合用,治療寒濕痹痛。而《証治準繩‧女科》中則記載了將交加散與五積散、人參敗毒散合用,治療冷痹肩臂作痛。
瘛瘲、顫振:
- 瘛瘲、顫振多因肝風內動所致,可能與血虛生風、痰熱生風等因素有關。交加散中的生地黃能滋陰養血,可能有助於平息肝風。
總結
交加散以生地黃和生薑為主藥,具有滋陰養血、溫中散寒的功效。其應用範圍廣泛,主要用於治療產後諸疾,尤其是產後中風、血虛血瘀等症。此外,也可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痛以及瘛瘲、顫振等症。在臨床應用中,常根據具體病情,在交加散的基礎上加減藥物,或與其它方劑合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附子7分,石膏5錢,羌活1錢,防風1錢,廣皮1錢,連翹1錢5分,葛根2錢,豆豉3錢,薄荷1錢,藿香1錢,薑皮8分,荷葉1角。
虛人禁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交加散, 出處:《本事》卷十。 組成:生地黃5兩(研取汁),生薑5兩(研取汁)。 主治:婦人産後中風。
交加散, 出處:《本草綱目》卷十四引《聖惠》。 組成:當歸、荊芥穗各等分。 主治:産後中風,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瘈瘲。
交加散, 出處:《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 組成:即五積散倍用桔梗,加羌活、獨活及防風、木通、米仁。 主治:産後單腿痛。
交加散,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青皮、陳皮、川芎、白芍、枳殼、當歸、乾薑、官桂、茯苓、蒼朮、半夏、厚朴、人參、羌活、獨活、柴胡、甘草、薄荷。 主治:瘀血流經。
交加散, 出處:《瘍科選粹》卷八。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蒼朮、厚朴、陳皮、白茯苓、羌活、獨活、桔梗、枳殼、前胡、柴胡、乾薑、肉桂、甘草。 主治:凡跌撲等傷,惡寒體弱者。
交加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二。 組成:生薑12兩,生地黃1斤(2味研取自然汁,將地黃汁炒生薑滓,薑汁炒地黃滓,各稍乾),白芍藥1兩,延胡索(醋紙裹煨令熟,用布揉去皮)1兩,當歸1兩,桂心1兩,紅花(炒,無惡血不用)半兩,沒藥(别研)半兩,蒲黃1兩(隔紙炒)。 主治:滋養血絡,逐散惡血。主治:榮衛不和,月經湛濁,臍腹撮痛,腰腿重墜,血經諸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