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金自然液

雙金自然液

SHUANG JIN ZI RAN YE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永樂大典》卷一○三二引《十便良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7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心經 16%
肝經 16%
脾經 16%
胃經 16%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雙金自然液中添加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對於熱病、熱毒、血熱等症狀,生地黃能有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患者的燥熱、口渴、血熱妄行等不適。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養陰液,潤燥生津,適用於陰虛燥熱、津液不足的患者。對於口乾舌燥、皮膚乾燥、便祕等症狀,生地黃能有效滋陰潤燥,改善患者的陰虛症狀。

因此,雙金自然液中添加生地黃,是為了利用其清熱涼血和滋陰潤燥的功效,幫助患者緩解相關症狀。

雙金自然液中加入生薑,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 解表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的功效。它能有效驅散體內寒氣,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

2. 促進血液循環: 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肢體,改善手腳冰冷的狀況。對於因寒氣凝滯導致的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生薑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生薑在雙金自然液中起到解表散寒、溫暖肢體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雙金自然液」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出自古代醫籍,主治「小兒尿血」。尿血一症,在中醫理論中多與下焦熱盛、陰虛火旺或血分受損有關,小兒臟腑嬌嫩,易因熱邪擾動或陰液不足而導致血不循經,從小便而出。本方以簡潔的兩味藥組成,旨在清熱涼血、調和陰陽,從而止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生地黃汁(1升)

    • 性味甘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
    • 針對尿血的病機,生地黃能清血分伏熱,滋腎水以制虛火,使血熱得清而血自歸經。其滋陰作用亦能補益小兒陰液不足,防止熱邪進一步灼傷絡脈。
  2. 生薑汁(1升)

    • 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功能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並能活血散結。
    • 在此方中,生薑汁的辛溫特性可佐制生地黃的寒涼,防止過於滋膩傷陽;同時其辛散之性可助生地黃涼血而不留瘀,使血止而不滯,符合「止中有行」的止血原則。

三、方劑配伍特點

  • 寒溫並用:生地黃涼血,生薑汁溫中,兩者相配,互相制約,避免寒涼太過或溫燥傷陰,適合小兒體質。
  • 汁液直接作用:取新鮮藥材榨汁「頓服」,保留了藥物的生機之性,藥力迅速,尤其適合急性出血。
  • 簡潔針對:針對「熱傷血絡」的核心病機,直接清熱涼血,兼顧調和氣血,無需繁複加減。

四、延伸推論

雖原方主治小兒尿血,但從組成邏輯推斷,此方可能適用於:

  1. 陰虛內熱型尿血(血色鮮紅、伴口乾心煩)。
  2. 輕症血熱妄行(非大量出血,無明顯氣虛表現者)。
  3. 若兼氣虛或血瘀,則需配伍補氣化瘀之品,但本方未涵蓋此類情況。

總結:此方以生地黃清熱涼血為本,生薑汁調和為輔,體現了中醫「寒熱配伍」與「標本兼顧」的思維,適用於熱邪輕症,展現古人對藥性與病機的精準把握。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汁1升,生薑汁1升。
上藥相和頓服。不愈更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絲球腎炎血尿

相同名稱方劑


雙金自然液,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三二引《十便良方》。 組成:生地黃汁1升,生薑汁1升。 主治:小兒尿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