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皂散

ZHI Z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7%
大腸經 12%
心經 12%
肝經 12%
脾經 12%
胃經 12%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炙皁散方中包含皁莢,其主要原因在於皁莢具有以下特性:

  1. 消腫止痛:皁莢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其皁苷成分可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適用於外傷腫痛、瘡瘍腫毒等。
  2. 活血化瘀:皁莢性滑,能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起到消散瘀血、止痛消腫的作用。

因此,炙皁散中加入皁莢,可以發揮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外傷腫痛、瘡瘍腫毒等病症的目的。

炙皁散方中使用生地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功效。炙皁散主治血熱妄行、瘡瘍腫痛,生地黃可清熱涼血,降火解毒,緩解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
  2. 滋陰養血: 生地黃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能滋潤血液,改善血虛所致的症狀。炙皁散中,皁角刺有燥性,生地黃可中和皁角刺的燥性,避免其過於燥烈,滋陰養血,防止燥傷津液。

綜上,生地黃在炙皁散方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炙皁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緩解藥性: 炙皁散主治瘡瘍腫毒,方中多用辛燥之品,如皁角、芒硝等,容易造成燥熱傷津。生薑性溫,入肺脾經,具有解表散寒、化痰止嘔之效,可緩解方中燥熱之性,防止過於傷津。

二、 促進藥物吸收: 生薑性溫,入肺脾經,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可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同時,生薑還能抑制細菌生長,有助於傷口癒合。

主治功效


炙皁散

炙皁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顏面神經痛。其組成包括皁莢、生地黃和生薑。

皁莢

皁莢又稱皁角,為皁莢科植物皁莢的成熟果實。性味苦、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可用於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

皁莢的主要成分為皁角甙、莢苷,具有溫熱身體、抗炎、鎮痛、抗菌、殺蟲等作用。

生地黃

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乾燥根莖。性味甘、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生薑

生薑為薑科植物薑的根莖。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炙皁散的臨牀應用

炙皁散主要用於治療顏面神經痛。顏面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其主要表現為面部疼痛,疼痛性質多為陣發性、刀割樣或燒灼樣疼痛,可伴有面部麻木、抽搐等症狀。炙皁散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可有效緩解顏面神經痛的疼痛症狀。

炙皁散的用法用量

炙皁散的用法用量為: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炙皁散的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應慎用炙皁散。

總結

炙皁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是皁莢、生地黃和生薑。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主要用於治療顏面神經痛。

傳統服藥法


不蛀皂角1斤(去皮),生地黃2斤(取汁),生薑2斤(去皮,取自然汁)。
上以皂角蘸汁,慢火炙盡為度。
每日早晨以牙刷刷皂角濃汁出。揩牙旬日後更無一切齒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炙皂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不蛀皂角1斤(去皮),生地黃2斤(取汁),生薑2斤(去皮,取自然汁)。 主治:風牙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