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阿膠散

地黃阿膠散

DI HUANG A JI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7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心經 16%
肝經 16%
脾經 16%
胃經 16%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地黃阿膠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養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能補益陰血,使陰血充盈,潤燥生津。地黃阿膠散中阿膠性溫,能補血滋陰,但性偏燥,生地黃可協調其燥性,避免過於燥熱,並增強其滋陰養血的功效。
  2. 清熱涼血: 生地黃能清熱涼血,對於陰虛火旺、血熱妄行所致的症狀,如口渴、便祕、失眠、心煩、血熱妄行等,有較好的療效。地黃阿膠散中加入生地黃,可增強其清熱涼血的功效,達到更好地治療效果。

地黃阿膠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和藥性,緩解寒涼之性: 地黃、阿膠皆屬滋陰藥,性寒涼,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胃虛寒,影響藥效吸收。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對脾胃造成負擔。

2. 促進氣血運行,提高藥效: 生薑具有溫經散寒、行氣活血之效,可促進氣血運行,幫助藥物更好地被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同時,生薑還可緩解地黃阿膠散可能引起的頭暈、乏力等副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地黃阿膠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肺損,吐血不止」。肺為嬌臟,主氣司呼吸,若因虛損或熱邪傷絡,導致血不循經而咯血、吐血,屬急症需滋陰止血。方中地黃汁、阿膠(牛皮膠)皆為養陰止血要藥,佐生薑調和藥性,共奏斂肺止血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地黃汁(六合)
    生地黃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清熱涼血、滋陰生津之效。其汁液濃厚,能直接潤養肺陰,清解虛熱,止血而不留瘀,針對「肺損」陰虛內熱之病機。

  2. 牛皮膠(一兩,細研)
    牛皮膠即古法阿膠,性平味甘,入肺、肝經,為血肉有情之品,長於補血止血、潤肺滋陰。與地黃汁協同,增強固攝肺絡之力,尤善治「吐血不止」之急症。

  3. 生薑(一塊,捶碎)
    生薑辛溫,能制約地黃汁、阿膠之滋膩,避免涼藥傷胃;其宣散之性可助藥力布散,同時溫中和胃,防止止血過驟致氣滯。

配伍推理

  • 滋陰為本,止血為標:肺損吐血多因陰虛火旺,血熱妄行。地黃汁清熱滋陰,阿膠補血止血,標本兼顧。
  • 動靜相宜:生薑之「動」抵消膠、地之「靜」,使止血不留瘀,滋陰不礙脾。
  • 煎服法深意:先煎地黃、生薑取其氣,後入阿膠化裁成膏,增強藥效黏滯性以固護肺絡。微利一行,示熱隨瀉下緩解,符合「給邪出路」之理。

此方簡潔而力道專一,體現中醫「急則治標」與「陰血同調」的思維,適用於陰虧熱擾之血證。

傳統服藥法


地黃汁6合,牛皮膠1兩(細研)生薑1塊如大拇指(捶碎)。
上先以2味子銅器中煎10數沸,次下牛皮膠,煎令消,濾去生薑,分作兩服。或微利一行,不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阿膠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八。名見《普濟方》。 組成:地黃汁6合,牛皮膠1兩(細研),生薑1塊如大拇指(捶碎)。 主治:肺損,吐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