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生丹

回生丹

HUI SHE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誠書》卷八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4.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16%
肺經 15%
心經 14%
胃經 9%
腎經 7%
大腸經 6%
膽經 4%
膀胱經 4%
三焦經 2%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回生丹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之效。回生丹常用於治療中風、昏迷、癲癇等症,而天麻可以有效改善肝風內動,鎮靜安神,緩解痙攣,使患者恢復意識。
  2. 活血通絡: 天麻還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可以改善腦部血液循環,促進血液流通,有助於恢復受損的神經功能,提升患者的康復速度。

因此,天麻在回生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平息肝風,改善血液循環,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

回生丹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表散寒: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之效,可祛除外感風寒,有助於改善因寒邪入侵而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與回生丹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溫陽救逆之功。
  2. 疏風止痛: 防風能疏散風邪,止痛止癢,可緩解因風邪侵襲所致的頭痛、肢體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狀,與回生丹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扶正祛邪、溫陽救逆的效果。

回生丹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回陽救逆: 白附子性溫,具有回陽救逆、溫肺化飲之功效。回生丹主要用於治療陽氣虛衰、寒邪內侵所致的昏迷、厥逆等症,白附子可溫補陽氣,驅散寒邪,幫助患者恢復意識。
  2. 祛痰止咳: 白附子兼具祛痰止咳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寒痰咳喘、肺氣不宣等症。回生丹在救治危重病人的同時,也能緩解呼吸困難,改善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白附子在回生丹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回生丹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辟邪: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較強的解毒、殺蟲功效,能有效驅除蛇蟲毒氣,並可解百毒,抵禦疫病。古人認為,雄黃能辟邪鎮驚,驅除陰邪之氣,故常加入藥方中以增強藥效。
  2. 化瘀止痛: 雄黃入心經、肝經,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古代醫家認為,回生丹主要用於治療外傷、中毒等急症,雄黃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回生丹」方劑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古人認為心為神之府,硃砂可安定心神,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2. 解毒辟邪: 硃砂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瘟疫等症狀。古人常以硃砂配伍其他藥物,用於驅邪避疫,保身體健康。

回生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大補元氣,回陽救逆: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之功效。對於元氣虧虛、陽氣不足、心氣衰竭等導致的昏迷、脈微欲絕等危重病症,人參可起到回陽救逆、提振生命力的作用。
  2. 增強藥效,協調配伍:回生丹方劑中往往包含多種藥物,人參作為君藥,可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各藥物相互協調,發揮最佳作用。例如,人參與黃芪、甘草等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補氣固本,扶正祛邪。

回生丹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冰片性寒,味辛,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功效。對於熱毒壅塞、神昏不醒的症狀,冰片能清熱解毒,開竅醒神,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2. 消腫止痛,涼血止血: 冰片亦具有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外傷腫痛、出血等症狀,冰片能消腫止痛,涼血止血,促進傷口癒合。

回生丹作為一種救急方劑,主要用於急救昏迷、中風等症狀,冰片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促進其恢復。

回生丹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救治昏迷: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心神不寧導致的昏迷、休克等危急症狀,麝香能迅速開竅醒神,起到回生救命的功效。
  2. 通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 麝香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腦血管功能。對於因氣血不足、經絡阻滯導致的肢體麻木、癱瘓等症狀,麝香能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恢復肢體功能。

因此,回生丹方劑中加入麝香,能有效改善昏迷、休克等危急症狀,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功能,起到回生救命的功效。

回生丹方劑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是利用其解痙止搐的功效。白僵蠶為僵蠶的乾燥蟲體,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解痙止搐之效。

回生丹多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而白僵蠶恰好可以緩解痙攣、止息抽搐,配合其他藥材,達到回生救急的效果。此外,白僵蠶還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可輔助治療熱性病症,進一步提升回生丹的療效。

回生丹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益氣: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回生丹多用於氣血不足、水濕停滯所致的各種病症,茯苓可利水滲濕,去除體內過多的水液,並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有助於改善病情。
  2. 寧心安神,提高免疫力: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回生丹常用於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免疫力低下等症,茯苓可安神定志,改善睡眠,並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輔助回生丹整體療效。

回生丹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醒脾開胃,消食化滯: 木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行氣解鬱,消食化滯。回生丹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木香可以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吸收,改善氣血不足的狀態。
  2. 行氣止痛,疏肝解鬱: 木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回生丹中常加入其他行氣活血的中藥,如當歸、川芎等,與木香共同作用,可以緩解胸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改善氣機運行不暢所致的各種不適。

回生丹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救逆: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能溫陽散寒,回陽救逆,對於寒邪凝滯、陽氣衰敗所致的亡陽證,具有回陽固脫之效。
  2. 通經活血: 肉桂有溫通經絡、活血化瘀之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心血管功能,對於心陽虛衰、氣血瘀滯所致的心悸、氣短等症狀,具有改善作用。

總而言之,肉桂在回生丹方劑中,主要發揮溫陽救逆、通經活血的功效,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

回生丹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腎助陽,回陽救逆: 肉荳蔻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陽氣虛衰、寒邪內侵導致的陽虛厥脫、肢冷脈微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2. 開竅醒神,止嘔安胎: 肉荳蔻還具有開竅醒神、止嘔安胎的功效,對於神志昏迷、嘔吐不止、胎動不安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回生丹中加入肉荳蔻,旨在通過其溫腎助陽、開竅醒神等功效,達到回陽救逆、安胎止嘔的目的,對於一些危重病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回生丹方中加入半夏曲,主要是為了發揮其以下兩個方面的功效: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燥,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回生丹常用於治療氣虛痰阻,故半夏曲在此發揮燥溼化痰的作用,以助肺氣宣降,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半夏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痰溼阻滯所致的噁心嘔吐症狀。回生丹亦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機不暢所致的嘔吐,半夏曲可輔助降逆止嘔,緩解胃氣上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回生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急慢驚風」,屬中醫兒科危急重症。「急驚風」多因外感熱邪化火生風,或痰熱內閉引動肝風,症見抽搐劇烈、神昏高熱;「慢驚風」則常因脾虛肝亢或陰虛風動,表現為抽搐緩慢、肢冷嗜睡。本方命名「回生」,強調其救急固脫之效,應針對驚風後期兼見氣血耗傷、筋骨失養之證,兼具熄風、補虛、通絡之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祛風通絡,強筋壯骨

    • 五加皮、川牛膝:祛風濕、強筋骨,引藥下行。牛膝更有活血之效,助氣血通達四肢。
    • 骨碎補、自然銅:續筋接骨,古代用於「驚風」可能取其通利關節、鎮靜弛緩之效。自然銅煅後入血分,促進筋骨修復。
    • 川山甲(穿山甲):穿透經絡,搜風定搐,化解痰瘀膠結。
  2. 養血滋陰,柔肝熄風

    • 當歸身:補血活血,血足則肝風自熄。
    • 鹿角膠:溫補精血,陰陽並調,防久病耗傷元陽。
    • 木耳(蜜炙):滋陰潤燥,或用以化痰通絡(古方亦用治筋脈拘急)。
  3. 和中緩急,鎮驚安神

    • 炙甘草:益氣緩急,調和諸藥。
    • 黃麻灰:可能取其收澀鎮靜(民間用麻類治驚悸)。
    • 辰砂為衣:重鎮安神,直折肝風內動。
  4. 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既有穿山甲、自然銅之破滯,又有當歸、鹿角膠之補益,適合驚風後虛實夾雜之證。
    • 標本同治:辰砂、五加皮治標熄風,當歸、甘草顧本扶正,反映「驚風多虛」的治療思路。

推理延伸功效
本方組成暗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理,除驚風外,或可用於:

  • 風濕久痹之筋脈拘攣
  • 跌撲損傷後氣血瘀滯之肢體震顫
  • 肝血不足兼瘀血阻絡之抽搐

注意藥材特殊處理

  • 自然銅後下:避免過早煎煮減其藥性,煅後增強鎮痛續筋之效。
  • 丸劑酒送服:酒行藥勢,助藥力速達經絡,契合急症救治需求。

此方反映古代醫家對驚風「虛實交錯」的複雜病機理解,結合蟲類藥通絡、礦物藥鎮驚、草木藥調補,體現標本兼顧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五加皮1兩5錢,川牛膝1兩5錢,當歸身5錢,炙甘草4錢,木耳1兩3錢(蜜炙),黃麻灰5錢,鹿角膠1兩(麩炒),川山甲1兩8錢,自然銅1兩8錢(煅),骨碎補1錢。
除自然銅外,上藥共為細末,用者米飯打糊為丸,分作60丸,每丸加自然銅末3分,辰砂為衣。
每服1丸,酒磨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回生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不宜服用。服用回生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陰道炎肺結核霍亂腦中風腮腺炎白帶半身不遂子宮崩漏癤和癰細菌性食物中毒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子宮頸炎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回生丹, 出處:《回春》卷二引王長方。 組成:蔥管藜蘆2兩(用河水1桶,煮爲汁),青礞石2兩(火煅通紅,投入汁內,如此數次,濾淨),雄豬膽10個(取汁攪前汁內)。 主治:中風痰厥,不省人事。

回生丹, 出處:《誠書》卷八。 組成:天麻3錢,防風3錢,白附子(炮)3錢,雄黃(飛)3錢,辰砂(飛)3錢,人參3錢,冰片5分,麝香5分,僵蠶(炒)4分,茯苓4分,木香4錢,桂7分,肉豆蔻(制)1錢,半夏曲5錢。 主治:急慢驚風。

回生丹, 出處:《惠直堂方》卷四。 組成:附子(童便制)5錢,人參5錢,天麻1錢,紫河車2錢,全蠍1錢5分(炒),山藥3錢(炒),朱砂1錢,珍珠5分,天竺黃2錢5分,鉤藤2錢5分,琥珀5分,牛黃5分,茯苓2錢,金箔10貼。 主治:小兒慢驚風。

回生丹, 出處:《古今醫鑑》卷六。 組成:青皮3錢,陳皮3錢,三棱3錢,莪朮3錢,連翹3錢(用巴豆去殼1兩半,于砂鍋同炒入藥),木香3錢,甘遂(炒)3錢,商陸3錢,澤瀉3錢,木通(炒)3錢,乾漆(炒盡煙)3錢,蘿蔔子(炒)3錢,赤茯苓5錢,桑白皮(炒)5錢,椒目(炒)5錢,胡椒(炒)1錢,黑牽牛1兩(生)。 主治:退水。主治:浮腫腹脹。

回生丹, 出處:《串雅補》卷一。 組成:番木鱉4兩,麻黃4兩,生草1兩(3味用水煮透,木鱉刷去毛,用麻油5兩,煠浮取起,以紙包壓去油),僵蠶3錢(烘黃色),乳香5錢,沒藥5錢(去油),川蜈蚣(火酒浸,瓦上炙),全蠍(酒洗,瓦上炙)3錢,雄黃3錢,朱砂3錢,川山甲5錢(香灰炒),羌活4錢,白芷4錢,生草4錢,當歸5錢,大川烏(洗淡,薑汁炒)5錢,草烏(洗淡,薑汁炒)5錢,鬧羊花(火酒炒)5錢,虎骨1兩(羊油炙酥)。 主治:麻瘋。

回生丹, 出處:《回春》卷六引孫奎亭方。 組成:大黃1斤(爲末),蘇木2兩(銼,用河水5碗,煎汁3碗,去滓不用,存汁),紅花3兩(炒黃色,入好酒1大壺,同煮35滾,去紅花不用,存汁用),黑豆3升(煮熟取汁3碗,去豆不用,隻用豆汁)先將大黃末以好米醋3-4碗攪勻,以文武火熬成膏,如此2遍,次下紅花酒、蘇木湯、黑豆汁攪開,大黃膏入內,又熬成膏取出,如有鍋粑,再焙乾,入後藥:當歸1兩,川芎1兩,熟地黃1兩,白茯苓(去皮)1兩,蒼朮(米泔浸)1兩,香附米1兩,烏藥1兩,玄胡索1兩,桃仁(另研)1兩,蒲黃1兩,牛膝(去蘆)1兩,白芍(酒炒)5錢,甘草5錢,陳皮5錢,木香5錢,三棱5錢,五靈脂5錢,羌活5錢,地榆5錢,山萸(酒浸,去核)5錢,人參3錢,白朮(去蘆)3錢,青皮(去瓤)3錢,木瓜3錢,良薑4錢,乳香1錢,沒藥1錢。 主治:養胎益血和子,調和陰陽,密腠理,實臟腑,破血通徑,化瘀止痛。主治:妊婦失宜,勞復胎動,或胎漏惡露時下;臟極寒,久不成胎,痿燥不長,過期不産;日月雖滿,動作無力,或致損墜;産時未至,惡露先下,胞終枯燥,致令難産;或逆痼悶亂,連日不産,子死腹中,腹上冰冷,口唇青黑,出冷沫;惡露上攻,昏悶不省,喘促汗出;及血未盡.臍腹冷痛,寒熱往來;或因産勞虛損,身羸而黃,體瘦心怯,盜汗,飲食不進,漸成勞疾;妊婦胎前産後,崩漏帶下;室女絕閉,月水不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