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Cocculus orbiculatus (L.) DC. [C. trilobus (Thunb.) DC., C. sarmentosus (Lour.) Diels] Radix Cocculi Trilobi
- 別名:大防己,青藤根,穿山龍,板南根,烏龍,藍田防己,青藤仔,鑽龍骨,百解薯,金鎖匙,倒地鈴,青檀香,廣防己,土防己,千斤墜,白木香,牛木香,盤古風,土木香,銀鎖匙,圓藤根,紫背金鎖匙,白山蕃薯
- 藥品來源: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和毛木防己的根。採收和儲藏:春、秋兩季採挖,以秋季採收質量較好,挖取根部,除去莖、葉、蘆頭,洗淨,曬乾。
- 道地藥材:河北, 陝西, 雲南, 廣西, 遼寧, 貴州, 華東地區, 中南地區, 西南地區
- 生長環境:路邊, 山坡, 灌叢, 林緣, 疏林, 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木防己的主治功效
中藥木防己主治祛風除濕;通經活絡;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水腫;小便淋痛;閉經;跌打損傷;咽喉腫痛;瘡瘍腫毒;濕疹;毒蛇咬傷
木防己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根莖。主產於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等地。夏、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曬乾或鮮用。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腎經。
功效
祛風除濕;通經活絡;解毒消腫。
主治
風濕痹痛;水腫;小便淋痛;閉經;跌打損傷;咽喉腫痛;瘡瘍腫毒;濕疹;毒蛇咬傷。
現代研究
木防己具有鎮痛、抗炎、抗菌、抗腫瘤、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抗氧化、保肝、抗衰老等作用。
臨床應用
-
用於風濕痹痛,常與威靈仙、獨活、防風等配伍使用。
-
用於水腫,常與茯苓、白朮、澤瀉等配伍使用。
-
用於小便淋痛,常與金錢草、車前草、益母草等配伍使用。
-
用於閉經,常與當歸、川芎、白芍等配伍使用。
-
用於跌打損傷,常與三七、白芍、甘草等配伍使用。
-
用於咽喉腫痛,常與金銀花、蒲公英、板藍根等配伍使用。
-
用於瘡瘍腫毒,常與黃連、黃柏、大黃等配伍使用。
-
用於濕疹,常與苦參、地膚子、白鮮皮等配伍使用。
-
用於毒蛇咬傷,常與甘草、生地、大黃等配伍使用。
木防己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搗敷;或磨濃汁塗敷。
木防己的炮製
除去雜質,水浸半日,洗淨,取出分檔,潤透,切厚片,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無濕熱者及孕婦慎服。
木防己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月經稀少咽喉痛黃疸全身性水腫心臟病腎炎
木防己含有的化學成分
木防己鹼(Trilobine), 異木防己鹼(Isotrilobine (Homotrilobine)), 木蘭花鹼(magnoflorine), 木防己胺(Trilobamine), 去甲毛木防己鹼(Normeniamine), 毛木防己鹼(Menisarine), 表千金藤鹼(Epistephanine), 木防己賓鹼(Coclobine), 衡州烏藥裏定鹼(Cocculolidine)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