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明代醫學家陶華所著的《傷寒六書》,是其一生研習與臨床經驗的結晶,為後世研究傷寒病提供了寶貴而深入的指引。此書以張仲景《傷寒論》為核心,融合了作者對前人學說的體悟與修正,旨在廓清理解上的迷霧,建立一套更為系統且符合臨床實際的傷寒辨證論治體系。
陶華在書中開宗明義,將醫學視為「君子之道」,強調行醫者必須心懷仁術,精於醫理,對病症的辨證診斷尤需細心謹慎。他撰寫此書,既有感於當時醫者對仲景學說理解的偏差,甚至對經方應用失當導致不良後果,亦有個人切身的考量,緣於其子多病,激發他深入鑽研,希望傳承濟生之術。這種將醫道與仁德、學術與實踐、個人與傳承緊密結合的視角,構成了《傷寒六書》深厚的人文底蘊。
《傷寒六書》並非單純對《傷寒論》的註釋或翻譯,而是有所選擇、有所補充、有所修正的再創造。其結構看似包含「六書」(如《明理論》、《瑣言》、《家秘》、《殺車槌》、《一提金》、《截江網》等),實際上是將傷寒學的核心理論、辨證方法、治療方藥及臨床經驗,分門別類地闡述。這種編排體現了陶華試圖將複雜的傷寒學系統化的努力。
在理論基礎方面,本書詳述了傷寒病的病因病機與傳變規律,強調外感風寒是冬季傷寒的主要原因,並結合《內經》理論,深入闡釋了六經辨證的思想。陶華在區分傷寒與溫病上尤為著力,明確指出兩者在病因、季節、傳變方式及治療原則上的不同,糾正了後世一些混淆溫病與傷寒的錯誤觀念。他引經據典,層層剖析,力求溯本清源。
全書的核心思想體現在六經辨證的臨床應用上。陶華對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經病變的特徵及其診治要點進行了細緻的描述。他強調,理解六經不僅是記憶症狀,更要把握各經的病機本質(如太陽主表、陽明主裡熱、少陽主樞機),以及病證在六經之間的傳變規律。他通過具體的症狀、脈象、舌象分析,指導讀者如何在臨床上精準辨識六經病證。例如,他詳述了太陽病的惡寒、頭痛、脈浮等表證特點,陽明病的壯熱、煩渴、便結等裡實熱證表現,以及少陽病的往來寒熱、胸脅苦滿等半表半裡證候。對於三陰病,他則聚焦於其中虛寒或陰陽氣機錯亂的複雜病機。
在診治方法上,《傷寒六書》堅持辨證施治的原則,並特別強調靈活性。陶華認為,經方是治療傷寒病的利器,但其應用必須嚴格依據病證變化,不可泥古不化。他以桂枝湯、麻黃湯、承氣湯等經典方劑為例,詳細說明了它們各自的適用證候(如桂枝湯用於太陽病風傷衛,麻黃湯用於太陽病寒傷榮,承氣湯用於陽明病裡熱實證)。同時,他對一些常用方劑的加減變化及使用禁忌也進行了闡述,提醒醫者應根據患者的體質、病情輕重、病程階段等因素,進行個體化的治療。書中諄諄告誡醫者避免濫用發汗、攻下等峻烈之法,特別是對於體質虛弱者,應慎之又慎,體現了他對患者生命的珍視和對醫學實踐的嚴謹態度。
陶華在書中對前人及 contemporaries 對《傷寒論》的誤讀和穿鑿附會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和修正。他指出,正是由於這些誤解,導致仲景方在臨床上療效不顯甚至造成不良後果。他通過對原文的深入辨析和結合自己的臨床體會,力求恢復仲景學說的原貌,並結合時代的發展,提出自己的補充和完善意見。這使得《傷寒六書》不僅是傳承之作,更是一部具有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的醫學著作。
全書還穿插了一些案例分析和經驗總結。雖然提供的文本中未有具體病例的詳細描述,但從全書結構的介紹可知,案例是用來輔助理論說明,展示辨證論治的實際操作過程。陶華通過這些案例,強調了臨床觀察的重要性,以及在複雜病變面前如何抽絲剝繭,準確判斷病機,選用恰當方藥。他反覆強調醫者的道德素養和實踐經驗是提高療效的關鍵,告誡醫者不可輕視病人,不可輕易用藥,務必精益求精,對生命負責。
《傷寒六書》的醫學價值是多方面的。首先,在理論層面,它系統地整理和闡發了仲景傷寒學說,特別是在六經辨證體系、病因病機分析以及傷寒與溫病的區分上,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和深入的洞見。其次,在臨床應用層面,書中的辨證施治原則、方劑應用指導和注意事項,為後世醫家治療外感熱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至今仍對臨床實踐有指導意義。最後,在醫學傳承與發展層面,陶華對醫者素養的強調,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視,以及對前人學說的批判性繼承,都體現了中醫學薪火相傳、不斷發展的精神。
總而言之,《傷寒六書》是明代傷寒學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陶華以其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張仲景《傷寒論》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富有洞見的闡釋與補充。此書不僅為理解和應用仲景學說提供了重要的途徑,更以其對醫者仁心仁術的要求和對辨證論治精髓的把握,成為一部兼具學術價值和臨床指導意義的醫學經典,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傷寒瑣言序
明理續論序
刻陶節菴《傷寒六書》序
傷寒瑣言卷之一 (1)
傷寒瑣言卷之一 (2)
傷寒瑣言卷之一 (3)
傷寒瑣言卷之一 (4)
傷寒瑣言卷之一 (5)
傷寒瑣言卷之一 (6)
傷寒瑣言卷之一 (7)
傷寒瑣言卷之一 (8)
傷寒瑣言卷之一 (9)
傷寒瑣言卷之一 (10)
傷寒瑣言卷之一 (11)
傷寒瑣言卷之一 (12)
傷寒瑣言卷之一 (13)
傷寒瑣言卷之一 (14)
傷寒瑣言卷之一 (15)
傷寒瑣言卷之一 (16)
傷寒瑣言卷之一 (17)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
-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 傷寒總論
- 傷寒少陰證似太陽太陽脈似少陰為反用藥不同論
- 傷寒陰陽寒熱二厥辯
- 傷寒結胸痞滿辯(詳見瑣言中)
- 痓
- 風濕中濕
- 咳嗽
- 喘
- 氣逆
- 短氣
- 結胸
- 下利
- 四逆
- 不大便
- 咽痛
- 頭眩
- 怫鬱
- 瘛瘲
- 戰慄
- 發斑
- 動氣
- 不仁
- 瘥後昏沉
- 傷寒四證類玄(出《指掌圖》)
- 小便自利
- 熱入血室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2)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3)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4)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5)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6)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7)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8)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9)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0)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1)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2)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3)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4)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5)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6)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7)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8)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9)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20)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21)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22)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23)
殺車槌法卷之三 (1)
殺車槌法卷之三 (2)
殺車槌法卷之三 (3)
殺車槌法卷之三 (4)
殺車槌法卷之三 (5)
殺車槌法卷之三 (6)
殺車槌法卷之三 (7)
殺車槌法卷之三 (8)
殺車槌法卷之三 (9)
殺車槌法卷之三 (10)
殺車槌法卷之三 (11)
殺車槌法卷之三 (12)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1)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2)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3)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4)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5)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6)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7)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8)
傷寒證脈藥截江網卷之五 (1)
傷寒證脈藥截江網卷之五 (2)
傷寒證脈藥截江網卷之五 (3)
傷寒證脈藥截江網卷之五 (4)
傷寒證脈藥截江網卷之五 (5)
傷寒證脈藥截江網卷之五 (6)
傷寒證脈藥截江網卷之五 (7)
傷寒明理續論卷之六 (1)
- 傷寒明理續論卷之六
- 傷寒三陰三陽脈證論
- 風溫濕溫
- 身痛
- 四肢拘急
- 陽毒
- 胸脅滿痛
- 咳逆噦
- 便膿血
- 厥逆
- 譫語(鄭聲附)
- 小便不利(小便難附)
- 筋惕肉瞤
- 多眠汗下(附霍亂)
- 陰陽易陰陽交
- 時行兩感
- 不得眠
- 蛔厥狐惑
- 百合病
- 霍亂
- 痰證
- 傷食
- 虛煩
- 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