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刻陶節菴《傷寒六書》序
刻陶節菴《傷寒六書》序
1. 刻陶節菴《傷寒六書》序
嘗聞治身猶治兵。治兵者,必精孫吳之韜略,然後能偵虛實,諳奇正,而施攻守之方,治身者,必洞岐黃之奧旨,然後能察寒熱,知標本,而施調劑之法。如舍昔人之著述而談醫,猶舍孫吳之兵法而賈勇也,鮮有濟矣。予觀昔人之著,惟傷寒最詳。但說愈詳,而施之者愈溷。
經候何以傳變,陰陽何以運遞,愚者暗於臨證,智者逞於創奇。不知張仲景、郭白雲諸君盡生平之力,而筆之於書,豈無所見。惟執一說而不究大全,斯妙義當前而莫睹矣。予少好醫道,嘗嘆疾之有傷寒,猶兵之有侵軼也,呼吸存亡,瞬息生死。因博求古今傷寒書,得陶氏節菴六集,如所云明理論、家秘、瑣言與殺車槌、一提金、截江網者。鑿乎通天地,和陰陽,調血脈,分營衛,即虛邪賊風,防之有法,臨證施之,毫髮不爽。
誠回生之精義,仁壽之妙道也。故梓之以廣其傳焉。
時萬曆壬子歲夏月朔日太醫院學生李存濟題
白話文:
我曾聽聞調理身體如同治理軍隊。治理軍隊者,必須精通孫武、吳起的兵法謀略,才能偵察敵情虛實,掌握奇正變化,進而施展攻守策略;調理身體者,必須透徹領會岐黃醫道的深奧宗旨,才能辨別寒熱屬性,明瞭標本關係,從而運用調治方法。若捨棄前人的醫學典籍而空談醫術,猶如拋棄孫吳兵法而僅憑血氣之勇,少有成效。
我觀察歷代醫家的著作,以傷寒論述最為詳盡。然而學說愈繁雜,實踐者反而愈加困惑——經絡氣候如何傳變?陰陽之理如何運轉遞嬗?愚昧者臨證時茫然無措,聰慧者卻熱衷標新立異。殊不知張仲景、郭白雲等醫家傾盡畢生心血著述,豈會毫無見地?若固執於片面學說而不探究整體奧義,即便真理當前也難以領悟。
我年少時便熱衷醫道,常感嘆傷寒之症猶如外敵入侵,生死存亡僅在呼吸瞬息之間。因而廣搜古今傷寒典籍,得陶節菴所著六書,包含《明理論》、《家秘》、《瑣言》及《殺車槌》、《一提金》、《截江網》等篇。其內容貫通天地陰陽,調和血脈營衛,即使面對虛邪賊風,亦有完備防範之法,臨證施用分毫不差。
此實為起死回生之精要、延年益壽之妙道,故刊刻出版以廣流傳。
——萬曆壬子年夏月初一 太醫院學生李存濟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