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瑣言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傷寒瑣言卷之一 (2)

1. 治傷寒用藥大略

凡證有頭疼惡寒,皆是傷寒,無則皆否也,何則?蓋傷寒則惡寒,傷食則惡食,理固然也,但在冬時惡寒為甚。蓋冬時為正傷寒,天氣嚴凝,風寒猛烈,觸冒之者,惡寒殊甚。其餘時月,雖有惡寒亦微,未若冬時之惡寒為甚也。雖四時皆有傷寒,治之不可一概論也。冬時氣寒,腠理微密,非辛甘溫不可,故以桂枝等湯以治之。

白話文:

凡是症狀出現頭痛發冷的,都是傷寒,沒有這些症狀的,那都否定了是傷寒。為什麼呢?因為傷寒一定會發冷,傷食則會厭惡食物,這是一個必然的道理。但是在冬天,發冷的症狀特別明顯。因為冬天正值傷寒的高發季節,天氣嚴寒,風寒強烈,接觸到這些因素的人,發冷的症狀會特別嚴重。其他季節,即使出現發冷的症狀,也比較輕微,不會像冬天那麼嚴重。雖然一年四季都有傷寒,但是治療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論。冬天天氣寒冷,皮膚毛孔收縮,非辛辣甘溫的藥物不能治癒,所以用桂枝等湯劑來治療。

然風與寒常相因。寒則傷榮,惡寒頭痛,脈浮緊而無汗,則用麻黃湯開發腠理以散邪,得汗即愈。風則傷衛,頭痛惡風,脈浮緩而自汗,則用桂枝充塞腠理以散邪,汗止即愈。經云辛甘發散為陽者是也。若夫榮衛俱傷,又非此二湯所以治也,須大青龍湯。然此湯大峻,又非庸俗所可擬也。

白話文:

風和寒往往同時存在。寒邪侵襲會傷及血脈,出現惡寒、頭痛等症狀,脈象浮而緊,無汗,此時使用麻黃湯來打開毛孔散發邪氣,出汗後就能痊癒。風邪侵襲則會傷及衛氣,出現頭痛、惡風等症狀,脈象浮而緩,自汗,此時使用桂枝湯來充實毛孔散發邪氣,汗止後就能痊癒。經典中說辛味和甘味發散為陽性,這是指麻黃湯和桂枝湯的藥性。如果榮氣和衛氣都受到傷害,這兩種湯劑都不能治療,需要使用更強效的大青龍湯。不過大青龍湯藥性峻烈,不是一般人能使用的。

予亦有代之者。蓋冬時為正傷寒,天氣嚴凝,風寒猛烈,觸冒之者,必宜用辛溫散之。其非冬時亦有惡寒頭疼之證,皆宜辛涼之劑通表裡,和之則愈矣。若以冬時所用桂枝辛溫之藥通治之,則殺人多矣。曰:辛涼者何?羌活沖和湯是也。兼能代大青龍湯,為至穩。嗚呼,一方可代三方,危險之藥如坦夷,其神乎?但庸俗輩所未知也。

白話文:

我也有一個替代方案:

冬季是正傷寒的季節,天氣嚴寒,風寒猛烈,如果冒犯了它,必須用辛溫藥散去風邪。如果非冬季也有惡寒頭痛的症狀,都應該用辛涼的藥劑疏通表裡,調和後就能痊癒。如果用冬季使用的桂枝辛溫藥普治,那會害死很多人。

問:辛涼藥是什麼?答:羌活沖和湯就是。它還能代替大青龍湯,非常穩定。

唉,一方藥可以代替三方藥,危險的藥物變得像平地一樣安全,這不是神乎其技嗎?但是庸俗之輩卻不知道。

過此則少陽陽明二經,在乎半表半裡,肌肉之間,脈亦不浮不沉。外證在陽明,則有目疼鼻乾,不得眠之證,脈似洪而長,以葛根湯、解肌湯、升麻湯之類治之。在少陽,則胸脅痛而耳聾,脈見弦數,以小柴胡湯加減而和之。(本方有加減法。)此二經不從標本從乎中治。余嘗以小柴胡湯加葛根、芍藥治少陽陽明合病如拾芥,但不使世俗知此奇妙耳。

白話文:

過了手太陰肺經之後,就是少陽膽經和陽明胃經。這兩個經絡介於表裡之間,在肌肉層中,脈象既不浮也不沉。如果外證位於陽明胃經,就會出現眼睛疼痛、鼻子乾燥以及失眠的症狀,脈象表現為洪大而長,可以用葛根湯、解肌湯、升麻湯等藥方治療。如果外證位於少陽膽經,就會出現胸脇疼痛和耳聾的症狀,脈象表現為弦而數,可以用小柴胡湯加減方來治療。(這個藥方有加減變化。)這兩個經絡的治療方法不拘泥於標本,而是在其中間部位治療。我曾經使用小柴胡湯加上葛根、芍藥來治療少陽膽經和陽明胃經的合病,簡直是輕而易舉。但是我沒有將這個妙方公諸於世。

過此不已,則傳陽明之本。為入里。大便作實,其外證悉罷,謂無頭痛惡寒也。脈見沉實不浮,譫語惡寒,六七日不大便,口燥咽乾而渴,輕則大柴胡湯,重則三乙承氣湯選用。或曰:邪既入里而作實,無非大黃苦寒之藥除下之,何其用方之雜遝也?余曰:傳來非一,治之乃殊耳。

白話文:

如果病情發展到這種程度還沒有好轉,就轉變成陽明經的實證了。這種情況稱為「入裡」。大便變硬,其它的外在症狀都消失了,也就是沒有頭痛和惡寒。脈象表現為沉實不浮,患者有胡言亂語和惡寒,六七天沒有大便,口乾舌燥而口渴,病情較輕時選用大柴胡湯,病情較重時選用三乙承氣湯。有人說:邪氣既然已經入裡化熱而形成實證,不外乎使用大黃這種苦寒的藥物導下,為什麼開的方劑這麼複雜呢?我說:病邪傳變不只有一種,所以治法也各不相同。

病有三焦俱傷者,則痞、滿、燥、實俱全矣,則宜大承氣湯,厚朴苦寒以去痞,枳實苦寒以泄滿,芒硝鹹寒以潤燥軟堅,大黃苦寒以泄實去熱,病斯愈矣。邪在中焦,則有燥、實、堅三證,故用調胃承氣湯,以甘草和中,芒硝潤燥,大黃泄實,不用枳實、厚朴以傷上焦虛無氤氳輕清之元氣,調胃之名,於此立矣。

白話文:

如果疾病同時損傷了三焦,就會出現腹脹、滿腹、乾結、便祕等症狀,此時宜服用大承氣湯,其中厚朴性苦寒,能消除腹脹;枳實性苦寒,能通瀉滿腹;芒硝性鹹寒,能潤燥軟堅;大黃性苦寒,能瀉實熱。服下此藥,病症即可痊癒。若邪氣位於中焦,則會出現乾結、便祕、堅硬等三種病症,所以使用調胃承氣湯。其中,甘草能調和中氣,芒硝能潤燥,大黃能瀉實,而不使用枳實、厚朴,以免損傷上焦虛弱無力的元氣。調胃之名由此而來。

上焦受傷,則為痞、實,用小承氣湯,枳實、厚朴除痞,大黃以泄實,去芒硝則不傷下焦血分之真陰,謂不伐其根也。若夫大柴胡湯,則有表邪尚未除而里證又急,不得不下,只得以此湯通表裡而緩治之。猶有老弱及血氣兩虛之人,不宜用此。三陽之邪在裡為患,春、夏、秋有不頭痛惡寒而反渴者,此則溫病也。

白話文:

上焦受傷,會出現消化不良(痞)和腹脹(實)。此時可以使用小承氣湯治療。枳實和厚朴可以消除消化不良,大黃可以通便排出腹脹。去除芒硝可以避免損傷下焦的血分真陰,這也是為了不傷及根本。

至於大柴胡湯,則適用於表邪尚未祛除而裡證又很急迫的情況。不得已之下,只能使用此湯來同時治療表邪和裡證,並緩解病情。但是,對於體質虛弱或氣血兩虛的人來說,不建議使用此湯。

三陽之邪(風熱邪)在裡部發作,會導致春季、夏季和秋季患者出現不頭痛、不惡寒,而口渴的症狀。這類情況屬於溫病。

暑病亦然,比之溫病,猶加熱也,治宜加減小柴胡湯。蓋此湯春可治溫,夏宜治暑,秋能潤肺。又宜升麻葛根湯、解肌湯、敗毒散。中暑而渴者,小柴胡石膏湯、人參白虎湯,看渴微甚而用之,無不效。經曰:發熱不惡寒而渴者,溫病也。若夫陰證,則別有法,不在此例矣。

白話文:

暑病和溫病類似,但暑病比溫病更熱,治療上宜加減小柴胡湯。因為小柴胡湯在春天可以治療溫病,夏天可以治療暑病,秋天可以潤肺。

此外,還可以根據病情採用升麻葛根湯、解肌湯和敗毒散等方劑。

如果中暑感到口渴,可以視口渴的程度服用小柴胡石膏湯或人參白虎湯,都很有效。

《傷寒論》中說:發燒不畏寒而口渴的,是溫病。至於陰證,則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不在此討論範圍內。

2. 傷寒言證不言病

夫傷寒言證不言病者,厥有旨哉!證之一字,有明證、見證、對證之義存焉。如婦以證奸,贓以證盜,刃以證殺,不容辭而無所逃其情矣。且人之心、肝、脾、肺、腎在人身中,藏而不見者。若夫口、鼻、舌、耳、目則露而共見者也,五臟受病,人焉能知之?蓋有諸中,必形諸外。

白話文:

古文中說,傷寒病談論的是「證候」而非疾病本身,裡頭是有道理的!「證」這個字包含了明顯的證據、看得見的證據和互相對照的證據。就像婦人用證據指控姦夫、贓物用來證明盜竊、刀刃用來證實殺人,這些證據不容抵賴,也無法逃避犯罪的事實。

此外,人體的心、肝、脾、肺、腎等內臟藏在身體裡,無法直接看到。而口、鼻、舌、耳、目則是外露的,大家都可以看見。如果五臟生病了,我們怎麼會知道呢?其實,身體內部的情況,一定會表現在身體外部。

肝有病則目不能視,心有病則舌不能言,脾有病則口不知味,肺有病則鼻不聞香,腎有病則耳不聽聲,以此言之,則證亦親切矣。況風寒之中人,受之必有經絡部分,一或傷之,本經之證見矣。更能以脈參之,庶無差忒矣。吾故曰傷寒言證耳。如太陽傷寒,為表之表,其經行身之後,從頭下至足,則頭項痛,腰脊強之證見於項背也。

白話文:

肝臟生病,眼睛就會無法看東西;心臟生病,舌頭就會無法說話;脾臟生病,嘴巴就會失去味覺;肺部生病,鼻子就會聞不到香味;腎臟生病,耳朵就會聽不到聲音。從這裡可以看出,症狀和疾病之間的關係很密切。

尤其當受寒傷風入侵人體時,必定會對經絡的某個部位造成影響。只要傷到一點,原本經絡的證狀就會出現。再配合脈象來觀察,就不容易誤診了。所以我說,診斷傷寒只需要觀察症狀。

例如太陽傷寒,是表證中的表證,其經絡從後腦勺開始,一路經過身體後部,延伸到腳底。因此,頭痛、頸部疼痛、腰部僵硬等證狀,就會出現在後腦和背部。

惡寒證亦在表。蓋傷寒惡寒,傷風惡風。太陽為寒水之經,凡見惡寒便為在表,最為的當。傳至陽明之經,則不惡寒,便不宜發表。如有一毫頭痛惡寒,尚在太陽,便是表證未罷,不可攻裡。故戒曰:發表不開,不可攻裡。此事不明,殺人至速。又曰:凡嘔者,不可下。經曰: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攻之為逆。

白話文:

畏寒的症狀屬於表證。通常,傷寒會畏寒,傷風會畏風。太陽經是寒水的經絡,所以出現畏寒症狀就肯定是表證,這是最常見的。如果傳染到陽明經,就不會畏寒,就不應該再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還有輕微的頭痛和畏寒,那就說明太陽經的病症還沒有完全消除,不能攻裡。所以古人告誡說:發汗治療沒有見效,不能攻裡。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很容易導致患者死亡。另外,古人也說:出現嘔吐的症狀不能攻下。經典中記載:頻繁嘔吐,即使有陽明經的症狀,也不能攻下,否則會導致病情惡化。

心下硬者,不可下。切宜仔細。陽明經為表之裡,其經行身之前,夾鼻絡於目,故目痛,鼻乾不眠。少陽經行身之側,為半表半裡,始於目銳眥,循脅絡於耳,交於膻中兩乳正中,故胸脅痛而耳聾。此三經病之易見,蓋如此便當診脈以參之。若太陽經則有二證,一為傷寒,一為傷風。

白話文:

如果患者的心臟部位發硬,不能用瀉下法治療。一定要小心仔細。

陽明經是表層的內部,它的經絡行走在身體的正面,經過鼻子、連接眼睛,所以眼睛疼痛、鼻子乾燥、失眠。

少陽經行走在身體的側面,是表裡之間,從眼睛的銳利部位開始,沿著脅部、連接耳朵,交會於膻中(兩乳中間),所以胸脅疼痛、耳聾。

這三條經絡的病症比較容易發現,因此可以根據這些症狀來診脈,瞭解具體情況。

如果是太陽經出現問題,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傷寒,一種是傷風。

脈浮緊,惡寒無汗,為傷寒。脈浮為在表,緊為有寒。表受寒邪而未入里,宜麻黃湯辛甘溫之劑以發之。(冬用正藥,三時用羌活湯。)此皆有惡寒頭痛,為在太陽之表,尚未傳入里,通宜發而散之。若在陽明則脈微洪而長,按之皮膚之下,肌肉之間,此非表非里而為在經。

白話文:

脈象浮而緊實,害怕寒冷但沒有出汗,這是傷寒的表現。脈象浮代表寒邪在體表,脈象緊代表有寒氣。身體表層受到寒邪侵襲,但尚未深入體內,可以使用辛甘溫熱的麻黃湯來發散表邪。(冬天使用正方,其他季節使用羌活湯。)這些情況都有惡寒頭痛的症狀,代表寒邪還在體表太陽經,尚未傳入內裏,適合使用發散治療法。如果寒邪在陽明經,脈象會微洪而綿長,按壓皮膚下、肌肉間的位置有反應,這時寒邪既不在表也不在裏,而是停留在經絡中。

或渴,用葛根湯以解肌。少陽經則脈弦數,不浮不沉,在乎半表半裡之間,宜小柴胡湯以和之。(有加減法。)此二經者,不從標本從乎中治也。中之下即肌肉之下,筋骨之間也。脈按之沉數有力,則為熱入陽明之本,宜大柴胡湯、三承氣湯,看燥結微甚而下之。前之所云惡寒頭痛俱通治。

白話文:

如果感到口渴,可用葛根湯解除肌表之邪。

少陽經脈象則表現為脈弦緊且跳動次數多,不浮也不沉,介於表證和裏證之間,應使用小柴胡湯來調和。(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方。)

這兩條經絡的治療,不是從表證或裏證著手,而是從中間部位治療。中間部位是指肌肉之下,筋骨之間。

如果脈象按壓時沉數有力,則表示熱邪已進入陽明經的本層,應使用大柴胡湯、三承氣湯,根據乾燥結滯的程度輕重而決定是否瀉下。

前面提到的惡寒頭痛,無論哪一種證狀,都可以用上述方法治療。

脈不浮而沉實有力,此為表證罷而里證具,宜泄去其胃中實熱而愈矣。若老弱產虛,或帶表證必須下者,皆用大柴胡湯。脈若沉遲,微弱無力,則又為陰證也,宜溫而不宜下也,謹之。

白話文:

脈搏不浮,沉穩有力,說明表證已退,裡證已成。此時應清除胃中的熱症,即可痊癒。若老人、體虛產後者,或是還有表證需要往下瀉的,都可用大柴胡湯。脈搏若沉遲,微弱無力,則又是陰證,宜溫補而不宜瀉下,請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