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瑣言卷之一 (2)
傷寒瑣言卷之一 (2)
1. 治傷寒用藥大略
凡證有頭疼惡寒,皆是傷寒,無則皆否也,何則?蓋傷寒則惡寒,傷食則惡食,理固然也,但在冬時惡寒為甚。蓋冬時為正傷寒,天氣嚴凝,風寒猛烈,觸冒之者,惡寒殊甚。其餘時月,雖有惡寒亦微,未若冬時之惡寒為甚也。雖四時皆有傷寒,治之不可一概論也。冬時氣寒,腠理微密,非辛甘溫不可,故以桂枝等湯以治之。
然風與寒常相因。寒則傷榮,惡寒頭痛,脈浮緊而無汗,則用麻黃湯開發腠理以散邪,得汗即愈。風則傷衛,頭痛惡風,脈浮緩而自汗,則用桂枝湯充塞腠理以散邪,汗止即愈。經云辛甘發散為陽者是也。若夫榮衛俱傷,又非此二湯所以治也,須大青龍湯。然此湯大峻,又非庸俗所可擬也。
予亦有代之者。蓋冬時為正傷寒,天氣嚴凝,風寒猛烈,觸冒之者,必宜用辛溫散之。其非冬時亦有惡寒頭疼之證,皆宜辛涼之劑通表裡,和之則愈矣。若以冬時所用桂枝辛溫之藥通治之,則殺人多矣。曰:辛涼者何?羌活沖和湯是也。兼能代大青龍湯,為至穩。嗚呼,一方可代三方,危險之藥如坦夷,其神乎?但庸俗輩所未知也。
過此則少陽陽明二經,在乎半表半裡,肌肉之間,脈亦不浮不沉。外證在陽明,則有目疼鼻乾,不得眠之證,脈似洪而長,以葛根湯、解肌湯、升麻湯之類治之。在少陽,則胸脅痛而耳聾,脈見弦數,以小柴胡湯加減而和之。(本方有加減法。)此二經不從標本從乎中治。余嘗以小柴胡湯加葛根、芍藥治少陽陽明合病如拾芥,但不使世俗知此奇妙耳。
過此不已,則傳陽明之本。為入里。大便作實,其外證悉罷,謂無頭痛惡寒也。脈見沉實不浮,譫語惡寒,六七日不大便,口燥咽乾而渴,輕則大柴胡湯,重則三乙承氣湯選用。或曰:邪既入里而作實,無非大黃苦寒之藥除下之,何其用方之雜遝也?余曰:傳來非一,治之乃殊耳。
病有三焦俱傷者,則痞、滿、燥、實俱全矣,則宜大承氣湯,厚朴苦寒以去痞,枳實苦寒以泄滿,芒硝鹹寒以潤燥軟堅,大黃苦寒以泄實去熱,病斯愈矣。邪在中焦,則有燥、實、堅三證,故用調胃承氣湯,以甘草和中,芒硝潤燥,大黃泄實,不用枳實、厚朴以傷上焦虛無氤氳輕清之元氣,調胃之名,於此立矣。
上焦受傷,則為痞、實,用小承氣湯,枳實、厚朴除痞,大黃以泄實,去芒硝則不傷下焦血分之真陰,謂不伐其根也。若夫大柴胡湯,則有表邪尚未除而里證又急,不得不下,只得以此湯通表裡而緩治之。猶有老弱及血氣兩虛之人,不宜用此。三陽之邪在裡為患,春、夏、秋有不頭痛惡寒而反渴者,此則溫病也。
暑病亦然,比之溫病,猶加熱也,治宜加減小柴胡湯。蓋此湯春可治溫,夏宜治暑,秋能潤肺。又宜升麻葛根湯、解肌湯、敗毒散。中暑而渴者,小柴胡石膏湯、人參白虎湯,看渴微甚而用之,無不效。經曰:發熱不惡寒而渴者,溫病也。若夫陰證,則別有法,不在此例矣。
白話文:
治傷寒用藥大略
凡是出現頭痛、惡寒的症狀,都是傷寒,沒有這些症狀就不是傷寒。為什麼呢?因為傷寒會惡寒,傷食則會惡食,這是道理使然。但冬天惡寒的症狀特別嚴重,因為冬天是正值傷寒的季節,天氣寒冷凝結,風寒猛烈,受寒邪侵襲的人,惡寒的症狀格外明顯。其他月份,即使有惡寒,也比較輕微,不像冬天那樣嚴重。雖然一年四季都可能患上傷寒,但治療方法不能一概而論。冬天寒氣盛,肌膚腠理緻密,非辛甘溫熱的藥物不可,所以用桂枝湯等溫熱藥物治療。
然而風寒常常互相伴隨。寒邪傷及營氣,出現惡寒頭痛,脈象浮緊而無汗,則需用麻黃湯來疏通腠理,散發邪氣,出汗即愈。風邪傷及衛氣,頭痛怕風,脈象浮緩而自汗,則需用桂枝湯來充實腠理,散發邪氣,汗止即愈。經書上說:「辛甘發散屬於陽」就是這個意思。如果營衛都受損傷,則不能單用這兩種湯劑,需要用大青龍湯。但是此湯藥性峻烈,不是一般醫生可以隨便使用的。
我也有替代的藥方。因為冬天是正值傷寒的季節,天氣寒冷凝結,風寒猛烈,受寒邪侵襲的人,必須用辛溫的藥物來散寒。如果在非冬季也出現惡寒頭痛的症狀,則應使用辛涼的藥物,疏通表裡,調和則愈。如果用冬天所用的桂枝等辛溫藥物來治療,就會造成很多死亡案例。那麼,辛涼藥是什麼呢?羌活沖和湯就是。它還能替代大青龍湯,非常安全可靠。哎,一個方子可以替代三個方子,危險的藥物用起來像平坦的大路一樣,真是神妙!但一般醫生卻不知道。
病情發展到少陽、陽明二經,則症狀在半表半裡,肌肉之間,脈象也不浮也不沉。外證在陽明經,則會有眼睛痛、鼻乾、睡不著覺等症狀,脈象似洪大而有力,可用葛根湯、解肌湯、升麻湯等藥物治療。在少陽經,則會有胸脅疼痛、耳聾,脈象弦數,可用小柴胡湯加減來調和。(本方有加減方法。)這兩經的治療不在表裡,而在於中間。我常用小柴胡湯加葛根、芍藥治療少陽陽明合病,如同拾取地上的芥菜一樣容易,只是不讓世人知道這奇妙的方法而已。
病情繼續發展,則陽邪入裡,大便祕結,之前的頭痛惡寒等外證都消失了。脈象沉實不浮,神志不清、惡寒,六七天不大便,口乾咽燥而渴,症狀輕者用大柴胡湯,重者用三乙承氣湯。有人會問:邪氣已經入裡化實,不就是用大黃等苦寒藥物瀉下嗎?為什麼要用這麼多不同的藥方呢?我說:邪氣入侵的途徑不同,治療方法自然也就不同。
病情發展到三焦都受損,則會出現痞滿、燥熱、便秘等症狀,則應使用大承氣湯,厚朴苦寒以去除痞塞,枳實苦寒以瀉除滿脹,芒硝鹹寒以潤燥軟堅,大黃苦寒以瀉除實熱,病症即可痊癒。邪氣在中焦,則會有燥熱、便秘、堅硬等症狀,故用調胃承氣湯,用甘草和胃,芒硝潤燥,大黃瀉實,不用枳實、厚朴,以免傷及上焦虛弱輕清的元氣,調胃之名,由此而來。
上焦受損,則會出現痞塞、便秘,使用小承氣湯,枳實、厚朴除痞,大黃瀉實,不用芒硝則不傷及下焦血分的真陰,稱為不伐其根。至於大柴胡湯,則適用於表邪尚未清除而裡證又很急迫,不得不瀉下,只能用此湯通表裡,緩解病情。但年老體弱或氣血兩虛者不宜使用。三陽的邪氣在裡化為病症,春夏秋三季有不頭痛惡寒反而口渴的,這是溫病。
暑病也是如此,比溫病更熱,治療宜加減小柴胡湯。因為此湯春可治溫病,夏可治暑病,秋能潤肺。還可用升麻葛根湯、解肌湯、敗毒散。中暑而口渴的,用小柴胡石膏湯、人參白虎湯,根據口渴程度輕重而用藥,都有效。經書上說:「發熱不惡寒而口渴者,是溫病。」至於陰證,則另有方法,不在此例。
2. 傷寒言證不言病
夫傷寒言證不言病者,厥有旨哉!證之一字,有明證、見證、對證之義存焉。如婦以證奸,贓以證盜,刃以證殺,不容辭而無所逃其情矣。且人之心、肝、脾、肺、腎在人身中,藏而不見者。若夫口、鼻、舌、耳、目則露而共見者也,五臟受病,人焉能知之?蓋有諸中,必形諸外。
肝有病則目不能視,心有病則舌不能言,脾有病則口不知味,肺有病則鼻不聞香,腎有病則耳不聽聲,以此言之,則證亦親切矣。況風寒之中人,受之必有經絡部分,一或傷之,本經之證見矣。更能以脈參之,庶無差忒矣。吾故曰傷寒言證耳。如太陽傷寒,為表之表,其經行身之後,從頭下至足,則頭項痛,腰脊強之證見於項背也。
惡寒證亦在表。蓋傷寒惡寒,傷風惡風。太陽為寒水之經,凡見惡寒便為在表,最為的當。傳至陽明之經,則不惡寒,便不宜發表。如有一毫頭痛惡寒,尚在太陽,便是表證未罷,不可攻裡。故戒曰:發表不開,不可攻裡。此事不明,殺人至速。又曰:凡嘔者,不可下。經曰: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攻之為逆。
心下硬者,不可下。切宜仔細。陽明經為表之裡,其經行身之前,夾鼻絡於目,故目痛,鼻乾不眠。少陽經行身之側,為半表半裡,始於目銳眥,循脅絡於耳,交於膻中兩乳正中,故胸脅痛而耳聾。此三經病之易見,蓋如此便當診脈以參之。若太陽經則有二證,一為傷寒,一為傷風。
脈浮緊,惡寒無汗,為傷寒。脈浮為在表,緊為有寒。表受寒邪而未入里,宜麻黃湯辛甘溫之劑以發之。(冬用正藥,三時用羌活湯。)此皆有惡寒頭痛,為在太陽之表,尚未傳入里,通宜發而散之。若在陽明則脈微洪而長,按之皮膚之下,肌肉之間,此非表非里而為在經。
或渴,用葛根湯以解肌。少陽經則脈弦數,不浮不沉,在乎半表半裡之間,宜小柴胡湯以和之。(有加減法。)此二經者,不從標本從乎中治也。中之下即肌肉之下,筋骨之間也。脈按之沉數有力,則為熱入陽明之本,宜大柴胡湯、三承氣湯,看燥結微甚而下之。前之所云惡寒頭痛俱通治。
脈不浮而沉實有力,此為表證罷而里證具,宜泄去其胃中實熱而愈矣。若老弱產虛,或帶表證必須下者,皆用大柴胡湯。脈若沉遲,微弱無力,則又為陰證也,宜溫而不宜下也,謹之。
白話文:
傷寒論證不論病的道理很深奧!「證」這個字,包含了明顯的證據、可見的證據和確切的證據三種意思。就像用證據證明通姦、用證據證明盜竊、用證據證明殺人一樣,不容置疑,也無處可逃。而且人的心、肝、脾、肺、腎藏在體內,看不見;而口、鼻、舌、耳、目卻露在外面,看得見。五臟生病,人怎麼能知道呢?因為內在的病症,一定會表現在外。
肝臟有病,眼睛就看不清;心臟有病,舌頭就說不出話;脾臟有病,嘴巴就嘗不出味道;肺臟有病,鼻子就聞不到香味;腎臟有病,耳朵就聽不見聲音。由此可見,這些症狀是很直接明顯的。況且風寒侵襲人體,一定會侵犯到某些經絡,一旦受傷,就會在該經絡的部位出現相應的症狀。再配合脈象來診斷,就能避免錯誤了。所以說,治療傷寒要看症狀。例如太陽經傷寒,屬於表證中的表證,因為太陽經循行於人體的後背,從頭到腳,所以會出現頭項疼痛、腰脊僵硬等症狀。
惡寒也是表證。因為傷寒會惡寒,傷風會惡風。太陽經是寒水的經絡,凡是出現惡寒的症狀,都屬於表證,這是最明顯的。傳到陽明經,就不惡寒了,就不應該再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還有一點點頭痛惡寒,還在太陽經階段,那就說明表證還沒解除,不能攻裡。所以告誡說:表證沒有疏解開,就不能攻裡。這件事不明白,會很快致命。又說:凡是嘔吐的,不能用瀉下藥。經書上說:嘔吐很嚴重,即使有陽明經的症狀,也不能攻,攻就是逆治。
心下痞硬的,不能用瀉下藥。一定要仔細診斷。陽明經是表證中的裡證,它循行於人體的前側,經過鼻旁絡於目,所以會出現目痛、鼻乾、失眠等症狀。少陽經循行於人體的側面,屬於半表半裡,從目外眥開始,沿著脅肋連接到耳朵,交會於膻中(兩乳正中),所以會出現胸脅疼痛、耳聾等症狀。這三條經絡的病症比較容易觀察到,診斷時可以配合脈象來判斷。太陽經有兩種病,一種是傷寒,一種是傷風。
脈浮緊、惡寒無汗,是傷寒。脈浮表示在表,緊表示有寒。表證受寒邪侵襲,尚未入裡,應該用麻黃湯等辛甘溫的藥物來發汗。(冬天用正品麻黃湯,其他季節用羌活湯。)這些都有惡寒頭痛的症狀,屬於太陽經的表證,還沒傳入裡,都應該發汗解表。如果在陽明經,脈象則會微洪而長,按壓皮膚之下、肌肉之間,這既非表證也非裡證,而是在經絡之中。
如果口渴,用葛根湯解肌。少陽經的脈象則為弦數,不浮不沉,在半表半裡之間,應該用小柴胡湯來調和。(有加減法的運用。)這兩條經絡的治療,不是從標本論治,而是從中間治療。中間指的是肌肉之下、筋骨之間。脈象按之沉數有力,這是熱邪進入陽明經的本證,應該用大柴胡湯、三承氣湯,根據燥結的輕重來決定是否使用瀉下藥。前面提到的惡寒頭痛,都可以用這些方法治療。
脈象不浮而沉實有力,這是表證已解而裡證已成,應該瀉去胃中實熱才能痊癒。如果是老年體弱、產後虛弱,或者帶有表證但必須瀉下的,都用大柴胡湯。如果脈象沉遲、微弱無力,那就是陰證了,應該溫補而不是瀉下,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