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
1. 傷寒少陰證似太陽太陽脈似少陰為反用藥不同論
蓋太陽病脈似少陰,少陰病證似太陽,所以謂之反,而治當異也。今深究其旨,均自脈沉發熱,以其有頭疼,故為太陽病,脈當浮,今反脈不浮而沉者,以裡虛久寒,正氣衰微所致。今身體疼痛,故宜救里,使正氣內強,逼邪外出,而乾薑、生附亦能出汗而解。假使里不虛寒,則見脈浮,而正屬太陽麻黃證也。
均自脈沉發熱,以其無頭疼,故名少陰病,當無熱,今反寒邪在表,但皮膚鬱閉而為熱,而在裡無熱,故用麻黃、細辛以發表間之熱,附子以溫少陰之經。假使寒邪在裡,則外必無熱,當見吐利厥逆等證,而屬正少陰四逆湯證也。以此觀之,表邪浮淺,發熱之反尤輕,正氣衰微,脈沉之反為重。
此四逆為劑,不為不重於麻黃附子細辛湯也。可見熟附配麻黃,發中有補;生附配乾薑,補中有發。所謂太陽少陰,脈沉發熱雖同,而受病有無頭疼與用藥自別,故並言之耳。若誤治之,其死必矣。
白話文:
總之,太陽病的脈象像少陰病,少陰病的症狀像太陽病,這就是所謂的「反」,治療方法自然也應該不同。仔細研究其原因,都是脈沉而發熱,但如果伴隨頭痛,就是太陽病,脈象應該浮,現在脈象卻反而沉,是因為內虛久寒,正氣衰弱造成的。現在身體疼痛,應該先救治內裡,讓正氣內強,逼邪外出,而乾薑、生附子也能發汗解表。如果內裡沒有虛寒,那麼脈象就會浮,那就屬於太陽病的麻黃證了。
同樣都是脈沉而發熱,但如果沒有頭痛,就是少陰病,應該沒有發熱,現在卻反而寒邪在表,皮膚鬱閉而發熱,但內裡沒有發熱,所以要用麻黃、細辛來發表表面的熱,用附子來溫暖少陰經。如果寒邪在裡,那麼外邊一定不會發熱,應該會出現嘔吐、腹瀉、厥逆等症狀,那就屬於正宗的少陰病四逆湯的證候了。由此可見,表邪浮淺,發熱的「反」症較輕,正氣衰微,脈沉的「反」症較重。
四逆湯的藥力,並不比麻黃附子細辛湯輕。由此可見,熟附子配麻黃,發汗中帶有溫補;生附子配乾薑,溫補中帶有發汗。所謂太陽病和少陰病,脈沉發熱雖然相同,但有無頭痛決定用藥的不同,所以要一起說明。如果誤治,病人必死無疑。
2. 傷寒陰陽寒熱二厥辯
陰陽二厥,治之一差,死證立判。夫陽厥者,先自三陽經氣分,因感寒邪,起於頭疼發熱,惡寒,已後傳進三陽血分,變出四肢厥冷,乍溫,大便燥實,譫語發渴,揚手擲足,不惡寒反怕熱,脈沉有力,此見傳經熱證,謂之陽厥。陽極發厥者,即陽證似陰,外雖有厥冷,內有熱邪耳。
蓋因大便結實,失下,使血氣不通,故手足乍冷乍溫也。如火鍊金,熱極金反化水。水寒極而成冰,反能載物。厥微熱亦微,四逆散;厥深熱亦深,大承氣。正謂亢則害其物,承乃制其極也。若醫人不識,疑是陰厥,復進熱藥,如抱薪救火矣。
夫陰厥者,因三陰經血分自受寒邪,初病無身熱,無頭疼,就便惡寒,四肢厥冷,直至臂脛以上,過乎肘膝不溫,引衣蜷臥,不渴,兼或腹痛吐瀉,或戰慄,面如刀刮,口吐涎沫,脈沉遲無力。此為陰經直中真陰寒證,不從陽經傳入,謂之陰厥也,輕則理中湯,重則四逆湯溫之,勿令誤也。
白話文:
傷寒陰陽寒熱二厥辨
陽厥是由於三陽經氣分受寒邪侵犯,開始時頭痛發熱、惡寒,之後寒邪傳入三陽血分,導致四肢厥冷忽冷忽熱,大便秘結,神志不清、口渴,手腳亂動,不惡寒反而怕熱,脈象沉而有力。這是寒邪傳經後的熱證,稱為陽厥。陽氣極盛而發厥,是陽證表現得像陰證,雖然四肢厥冷,但體內仍有熱邪。
這是因為大便秘結,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所以手腳忽冷忽熱。就像煉金一樣,火熱到極點,金子反而會熔化成水;水冷到極點變成冰,反而能承載東西。厥證的熱邪輕微,就用四逆散;厥證的熱邪深重,就用大承氣湯。這正是「亢盛則損害事物,承制則能控制其極端」的道理。如果醫生不認識陽厥,誤以為是陰厥,再用溫熱的藥物,就如同抱著柴火去救火一樣,反而加重病情。
陰厥是由於三陰經血分直接受寒邪侵犯,初期沒有發熱、頭痛,只有惡寒,四肢厥冷,一直冷到胳膊、小腿以上,肘部、膝蓋以下都不溫暖,患者會裹衣蜷縮著睡,不口渴,可能伴有腹痛、嘔吐、腹瀉,或全身顫抖,臉色蒼白,流口水,脈象沉弱無力。這是三陰經直接受到寒邪侵犯,導致真陰寒證,並非由陽經傳入,稱為陰厥。輕者用理中湯,重者用四逆湯溫陽,切勿誤治。
3. 傷寒結胸痞滿辯(詳見瑣言中)
傷寒結胸者,今人不分曾下與未下,便呼為結胸,便與枳桔湯,反成真結胸者有之。殊不知乃因下早而成,未經下者,非結胸也,乃表邪傳至胸中,未入於腑者,雖滿悶,尚為在表,正屬少陽部分,只消小柴胡加枳、桔以治其悶。如未效,則以本方對小陷胸湯,一服豁然,其妙如神。
秘之,莫與俗人言之耳。若因下早而成者,方可用陷胸湯,分淺深從緩而治之,不宜太峻,此乃清道至高之分,若過下之,則傷元氣也。太陽證,發熱惡寒,頭疼無汗,此寒傷榮血,當服麻黃湯發散。醫者不達而誤下之,榮血重傷而成痞滿。太陽證,頭疼惡寒,發熱自汗,此風傷衛氣,當服桂枝湯散邪實表。
醫者不達而誤下之,衛氣重傷而成結胸。蓋言榮衛,陰陽也。若言寒熱陰陽證者,則誤之甚矣。治法又錄於後條。
白話文:
傷寒導致胸部結實脹滿的,現在的人不區分已經服用瀉下藥和未服用瀉下藥的情況,就都稱為「結胸」,隨便就用枳實桔梗湯治療,反而導致真正結胸的人更多了。其實不然,結胸是因瀉下藥服用過早而造成的,還沒服用瀉下藥的,就不是結胸,而是表邪傳到胸中,還沒有侵入內臟的階段。雖然患者胸部會感到脹悶,但病邪仍在體表,屬於少陽經的病症,只要服用小柴胡湯加枳實、桔梗就能治療胸悶。如果效果不好,就用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服用一次就能效果明顯,其神奇療效如同神助一般。
這是秘方,不要隨便告訴普通人。如果是因為瀉下藥服用過早而引起的結胸,才可以服用陷胸湯,要根據病邪淺深程度,慢慢治療,不宜過於急峻,這是治療的最高境界。如果瀉下過度,就會損傷元氣。
太陽病的症狀是發熱惡寒、頭痛無汗,這是寒邪損傷了營血,應該服用麻黃湯來發散寒邪。醫生如果不懂而誤用瀉下藥,就會嚴重損傷營血,導致胸部痞滿。太陽病的症狀是頭痛惡寒、發熱自汗,這是風邪損傷了衛氣,應該服用桂枝湯來散邪解表。醫生如果不懂而誤用瀉下藥,就會嚴重損傷衛氣,導致結胸。總而言之,這裡指的是營氣和衛氣,也就是陰陽之氣。如果只論寒熱陰陽的症狀,那就大錯特錯了。治療方法後面還會再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