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明理續論卷之六 (1)

回本書目錄

傷寒明理續論卷之六 (1)

1. 譫語(鄭聲附)

經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故實則譫語,虛則鄭聲。傷寒,胃中熱盛,上乘於心,心為熱冒,則神識昏迷,妄有所見而言也,輕者睡中呢喃,重者不睡亦語。亦有譫語者,有獨語者,有語言不休者,有言亂者,凡此見其熱之輕重也。大抵熱入於胃,水涸屎燥,必發譫語。

又有被火劫者,有亡陽者,名各不同。但氣短者死,脈自和則愈。或喘滿,氣逆而上奔,自利柔脫而奪下,皆為逆也。

譫語者,脈洪數,大便閉,小便赤,手足溫,與調胃承氣湯。胃實譫語,身熱汗多,便難,或潮熱,諸承氣湯選用之。

發汗多,亡陽譫語,身自和,不可下,柴胡桂枝湯。下利譫語,為有燥屎,脈不微細,小承氣湯;利不止者,不治。

三陽合病,譫語者,脈滑實,身重難以轉側,口中不仁,面垢遺尿,不可汗下,與白虎湯。

傷寒,大熱乾嘔,呻吟錯語,不得眠,犀角解毒湯。

得病無熱,但狂言,煩躁不安,精采不與人相當,與五苓散二錢,以新汲水吐之則愈。一法用豬苓湯。

瘀血狂言譫語,漱水,大便黑色,小便多,身黃腹滿,此為當汗不汗,蓄熱在裡,輕者犀角地黃湯,甚者桃仁承氣湯、抵當丸。

婦人熱入血室,晝靜夜譫,如見鬼狀,小柴胡湯。

陽明病,其人喜忘,必有瘀血,抵當丸。

鄭聲者,重語也。又為不正之音也。傷寒鄭聲,如鄭衛之音,不正也。蓋因汗後,若病人本音失而正氣虛,則鄭重,語不知高下,乃精氣奪之候也。其脈微細,二便利,用小柴胡湯。

白話文:

譫語(鄭聲附)

書中記載:邪氣盛則身體呈現實證,精氣受損則呈現虛證。所以,實證會出現譫語,虛證則會出現鄭聲。傷寒病症,胃中熱盛,熱邪上衝於心,心因熱邪而受損,神志就會昏迷,胡言亂語,輕則睡夢中喃喃自語,重則清醒時也胡言亂語。譫語的表現形式多樣,有的獨自說話,有的喋喋不休,有的語無倫次,這些都反映了病情輕重的不同。總的來說,熱邪入胃,津液枯竭,大便乾燥,必然會出現譫語。

還有一些情況,例如火災受傷者,陽氣虛脫者,名稱雖不同,但氣短者預後不良,脈象平和則能痊癒。若出現喘息胸悶,氣逆上衝,腹瀉,元氣衰竭等情況,都屬於病情逆轉。

譫語的患者,脈象洪數,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手足溫熱,應服用調胃承氣湯。若因胃實而出現譫語,伴隨身熱多汗,大便困難,或潮熱等症狀,則需根據病情選用各種承氣湯。

若因發汗過多,耗損陽氣而出現譫語,身體狀況已趨於平和,則不宜再使用瀉下藥物,應服用柴胡桂枝湯。若因腹瀉而出現譫語,且伴有大便乾燥,脈象不微細,可服用小承氣湯;但如果腹瀉不止,則不宜治療。

三陽合病,出現譫語,脈象滑實,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口部感覺遲鈍,面容憔悴,尿失禁,不宜發汗或瀉下,應服用白虎湯。

傷寒病症,伴隨高燒,乾嘔,呻吟,胡言亂語,無法入睡,應服用犀角解毒湯。

患病沒有發熱,但狂言亂語,煩躁不安,精神狀態與常人不同,可服用五苓散二錢,用新汲的水漱口後吐出即可痊癒。還可以用豬苓湯治療。

因瘀血而導致狂言亂語,伴隨漱口水呈黑色,小便量多,身體黃疸,腹部脹滿,這是因為該發汗時未發汗,熱邪蓄積於內,病情輕者服用犀角地黃湯,嚴重者服用桃仁承氣湯、抵當丸。

婦女熱邪入侵血室,白天安靜,晚上則出現譫語,像看見鬼一樣,應服用小柴胡湯。

陽明病,患者容易健忘,必定有瘀血,應服用抵當丸。

鄭聲,是指聲音沉重,或是不正常的聲音。傷寒病出現鄭聲,如同鄭國的樂曲,是不正常的聲音。這是因為發汗後,患者的正常聲音消失,正氣虛弱,聲音就會變得沉重,高低音不分明,這是精氣受損的表現。其脈象微細,大便溏瀉,應服用小柴胡湯。

2. 小便不利(小便難附)

邪氣聚於下焦,結而不散,甚則小腹硬滿而痛,此小便所以不通。大抵有所不利者行之,所以滲泄也。若飲水過多,下焦蓄熱,或中濕發黃,水飲停留,皆以利小便為先。惟汗後亡津液,胃汁干,與陽明汗多者,則以利小便為戒。設或小便不利而見頭汗者,乃為陽脫關格之疾矣。

飲水過多,下焦蓄血熱,小便不利,脈浮者,用五苓散;脈沉者,豬苓湯。

太陽病,身黃,脈沉者,豬苓湯。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小腹硬,小便不利者,為亡血也,五苓加茵陳。嘔而發熱,胸滿,心下怔忡,小便不利者,為亡血也,五苓加茵陳、茯苓。

少陰病,四逆,或小便不利,四逆散加茯苓。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下懊憹者,身必發黃,五苓散加茵陳。

經曰:虛則小便難。陰虛者,陽必湊之,由膀胱受熱,致小便赤澀而不流利也。又曰:雖不大便也,六七日而小便少者,但初硬後溏未定,或硬攻之,必溏。候小便多,屎定硬,方可攻之。乃胃中水穀不別,雖通而不能也。

陽明中風,脈浮弦大,身黃鼻乾,氣短腹滿,潮熱時噦,胸脅痛,小便難,小柴胡加茯苓。

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有心下悸,茯苓白朮甘草湯;小便少者,必裡急,豬苓湯。

白話文:

小便困難是由於邪氣停留在下焦,凝聚不散所致,嚴重時會導致小腹脹滿疼痛,因此小便不通暢。一般來說,導致小便不利的因素都會影響到小便的排泄。如果喝水太多,下焦積聚熱氣,或者體內濕氣重導致黃疸,水分滯留,都應優先解決小便不利的問題。但如果出汗後津液不足,胃液乾燥,或陽明經脈出汗過多,則應避免使用利尿的方法。如果小便不利卻出現頭汗,則可能是陽氣脫落,氣機阻滯的疾病。

喝水過多,下焦積聚血熱,小便不利,脈搏浮的,用五苓散;脈搏沉的,用豬苓湯。

太陽病,身體發黃,脈搏沉的,用豬苓湯。太陽病,身體發黃,脈搏沉而有力,小腹硬,小便不利,這是失血的症狀,用五苓散加茵陳蒿。嘔吐伴隨發熱,胸部脹滿,心慌心悸,小便不利,這是失血的症狀,用五苓散加茵陳蒿、茯苓。

少陰病,四肢厥冷,或小便不利,用四逆散加茯苓。

陽明病,不出汗,小便不利,心煩意亂,身體一定會發黃,用五苓散加茵陳蒿。

經書上說:身體虛弱就會小便困難。陰虛的人,陽氣必然會聚集,導致膀胱受熱,造成小便赤澀不通暢。又說:即使沒有大便,如果六七天小便量少,而且大便先是堅硬後來變稀,還沒穩定下來,不要急著攻堅,一定會變稀。等到小便量增多,大便變硬了,才可以攻堅。這是因為胃中水穀不能區分,即使通暢了,也不能正常排泄。

陽明經中風,脈搏浮、弦大有力,身體發黃,鼻子乾燥,氣短腹脹,潮熱,時有呃逆,胸脅疼痛,小便困難,用小柴胡湯加茯苓。

太陽病,小便通暢,是因為喝水多,一定會有心悸,用茯苓白朮甘草湯;小便量少,一定是腸鳴腹痛,用豬苓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