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

1. 不大便

不大便,謂大便難也。皆因發汗,利小便,耗其津液,以致腸胃乾燥,而轉屬陽明裡者多矣。其小便自數者,則為津液偏勝,故使大便亦難也。若下,若發汗,小便數,大便硬者,與承氣湯和之,謂津液內竭也。又有不宜便下者,至於脈浮,脈虛,惡寒,此尤帶表邪,乃不可下。

其嘔吐,為邪未入腑,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小便清者,知其邪不在裡,仍在表也。大便難,小便少,不轉矢氣,此內無燥屎也,但初硬後溏爾。陽明脈浮,或經發汗,小便自利,不大便者,亦津液內竭,宜蜜導煎通之。經曰:其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此為實,名曰陽結也,宜大柴胡湯。

若不了了,得屎而解。其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難,名曰陰結也,宜金液丹。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小承氣湯。

病人不大便六七日,繞臍煩躁,發作有時者,此為屎硬不得大便,小承氣湯。

夫病陽明者,下之則硬;汗多極,發其汗則亦硬,並小柴胡湯。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小柴胡湯。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急下之,大承氣湯。

若發汗,若利小便,津液內竭,大便自難者,不可攻之;無陰陽,強大便者,下之,必清穀脹滿,並用蜜導煎。

白話文:

便秘,指的是排便困難。大多是因為發汗、利尿,消耗了體液,導致腸胃乾燥,而轉變成陽明經病症的很多。如果小便次數很多,那是體液偏盛,也會導致便秘。如果病人瀉下、發汗、小便多、大便乾燥,用承氣湯調和,表示體液已經耗竭。也有些人不適合瀉下,脈象浮弱、脈搏虛弱、怕冷,這是還帶有表邪,不能瀉下。

嘔吐是因為邪氣還沒進入腑臟,雖然有陽明經的症狀,但不能攻治。小便清澈,知道邪氣不在裡,還在表層。便秘、小便少、沒有排氣,這是腸道內沒有乾燥的糞便,只是開始乾燥後來又軟便。陽明經脈象浮,或者曾經發汗、小便自然通暢,卻便秘,也是體液耗竭,應該用蜜導煎通便。經書上說:脈象浮而數,能吃東西,卻便秘,這是實證,稱為陽結,應該用大柴胡湯。

如果症狀反反覆覆,等到排便後才好轉。脈象沉而遲,吃不下東西,身體沉重,反而便秘,稱為陰結,應該用金液丹。

傷寒病,便秘六七天,頭痛發熱,用小承氣湯。

病人便秘六七天,繞臍煩躁,發作時間不定,這是因為大便乾燥無法排出,用小承氣湯。

陽明經的疾病,瀉下就會讓大便變硬;出汗太多,再繼續發汗也會讓大便變硬,都要用小柴胡湯。

陽明經病症,脅下硬滿,便秘且嘔吐,舌苔發白,用小柴胡湯。

少陰經病症六七天,腹部脹滿便秘,要趕快瀉下,用大承氣湯。

如果曾經發汗或利尿,體液耗竭,導致便秘,就不能攻治;如果沒有陰陽虛實的辨證,強行通便,會導致腹脹,應該用蜜導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