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殺車槌法卷之三 (3)
殺車槌法卷之三 (3)
1. 製藥法
一用附子,去皮臍,先將鹽水、薑汁各半盞,用沙鍋煮七沸,後入黃連、甘草各半兩,再加童便半盞,再煮七沸。住火良久,撈起入瓷器盛貯,伏地氣一晝夜,取出曬乾,以備後用,庶無毒害。頂圓臍正,一兩一枚者,佳。此為良法。
一用川大黃,須錦紋者,佳。銼成飲片,用酒拌均,燥干,以備後用,不傷陰血。如年壯實熱者,生用,不須制之。此為良法。
一用麻黃,去節,先滾醋湯略浸片時,撈起,以備後用,庶免太發。如冬月嚴寒,腠理致密,當生用者,不須制之。此為良法。
一用茱萸,將鹽水拌均,炒燥,以備後用,庶無小毒。此為良法。
白話文:
[製藥法]
炮製附子:去除附子的外皮和臍部,先用鹽水和薑汁各半碗,用沙鍋煮沸七次,然後加入黃連、甘草各半兩,再加入童尿半碗,繼續煮沸七次。熄火後放置一段時間,撈出放入瓷器中儲存,放置在地上一天一夜,再取出曬乾備用,這樣就能去除毒性。附子形狀以頂部圓潤、臍部端正、每兩重一粒為佳。這是最佳的炮製方法。
炮製川大黃:需選擇具有錦紋的川大黃,品質最佳。將其切成飲片,用酒拌勻後曬乾備用,這樣可以避免傷陰耗血。如果患者年輕體壯,實熱證明顯,則可以生用,不必炮製。這是最佳的炮製方法。
炮製麻黃:去除麻黃的節,先用滾燙的醋水浸泡片刻,撈出備用,這樣可以避免藥性過於強烈。如果是在冬天寒冷季節,患者腠理緻密,則應該生用,不必炮製。這是最佳的炮製方法。
炮製吳茱萸:用鹽水拌勻後炒乾備用,這樣可以減輕其毒性。這是最佳的炮製方法。
2. 解藥法
一用附子後身目紅者,乃附毒之過,用蘿蔔搗水,濾汁二大盞,入黃連、甘草各半兩,犀角三錢,煎至八分,飲之,以解附毒,其紅即除。如解遲,必血從耳、目、口、鼻出者,必死。無蘿蔔,用蘿蔔子搗水取汁亦可。此為良法。如無蘿蔔子,用澄清泥漿水亦可也。
一用大黃後瀉利不止者,用烏梅二個,炒粳米一撮,乾薑三錢,人參、炒白朮各半兩,生附子皮一錢半,甘草一錢,升麻少許,燈心一握,水二大鐘,去滓後入炒陳壁土一匙調服即止,取土氣以助胃氣也。此為良法。
一用麻黃後汗出不止者,將病人發披水盆中,足露出外,用炒糯米半升,龍骨、牡蠣、藁本、防風各一兩,研為細末,周身撲之,隨後秘方用藥,免致亡陽而死。為良法。
白話文:
解藥法
服用附子後,身體發紅的,是附子中毒了,用蘿蔔搗碎榨汁,取兩大杯汁液,加入黃連、甘草各半兩,犀角三錢,煎煮至八分滿,服用,就能解附子毒,臉紅的症狀就會消除。如果解毒緩慢,必定會從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出血,那就必死無疑。沒有蘿蔔,可以用蘿蔔子搗碎榨汁代替。這是好方法。如果沒有蘿蔔子,用澄清的泥漿水也可以。
服用大黃後瀉肚子不止的,用烏梅兩個,炒過的粳米一小撮,乾薑三錢,人參、炒白朮各半兩,生附子皮一錢半,甘草一錢,升麻少許,燈心草一把,加兩大杯水煎煮,去渣後加入一匙炒過的陳壁土調勻服用,就能止瀉,這是利用泥土的氣息來幫助胃氣。這是好方法。
服用麻黃後出汗不止的,把病人頭髮浸在水盆裡,腳露在外面,用炒過的糯米半升,龍骨、牡蠣、藁本、防風各一兩,研磨成細粉,灑在病人全身,然後再用其他秘方藥物治療,避免陽氣耗盡而死。這是好方法。
3. 煎藥法
一用發汗藥,先煎麻黃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止汗藥,先煎桂枝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和解藥,先煎柴胡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下藥,先煎滾水,入枳實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溫藥,先煎乾姜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行血藥,先煎桃仁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利水藥,先煎豬苓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止瀉藥,先煎炒白朮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消渴藥,先煎天花粉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止痛藥,先煎白芍藥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發黃藥,先煎茵陳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發斑藥,先煎青黛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發狂藥,先煎石膏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嘔吐藥,先煎半夏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勞力感寒藥,先煎黃耆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感冒傷寒藥,先煎羌活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暑證藥,先煎香薷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風病藥,先煎防風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腹如雷鳴藥,先煎煨生薑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一用濕證藥,先煎蒼朮一二沸,後入余藥同煎。
白話文:
煎藥法
煎煮發汗藥時,先將麻黃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止汗藥時,先將桂枝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和解藥時,先將柴胡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瀉下藥時,先用滾水,再放入枳實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溫經藥時,先將乾薑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活血藥時,先將桃仁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利尿藥時,先將豬苓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止瀉藥時,先將炒白朮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消渴藥時,先將天花粉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止痛藥時,先將白芍藥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治療黃疸藥時,先將茵陳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治療發斑藥時,先將青黛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治療狂躁藥時,先將石膏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治療嘔吐藥時,先將半夏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治療勞累受寒藥時,先將黃耆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治療感冒傷寒藥時,先將羌活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治療暑熱藥時,先將香薷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治療風濕藥時,先將防風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治療腸鳴腹痛藥時,先將煨過的生薑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煎煮治療濕證藥時,先將蒼朮煮沸一、兩次,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