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殺車槌法卷之三 (2)
殺車槌法卷之三 (2)
1. 劫病法
一傷寒,直中陰經真寒證,或陰毒證,身如被杖,腹中絞痛,嘔逆沉重,不知人事,四體堅冷如石,手指甲唇青,藥不得入口,六脈沉細,或無脈欲絕者,將蔥縛一握,切去根葉,取白三寸許,搗如餅,先用麝香半分,填於臍中,後放蔥餅臍上,以火熨之,連換二三餅。稍醒,灌入生薑汁,煎服回陽救急湯。
如不醒,再灸關元、氣海二三十壯,使熱氣通其內,逼邪出於外,以復陽氣。如用此法手足不溫,汗不出,不省人事者,必死也。此為良法。
一傷寒,熱病,熱邪傳裡,亢極無解,用黃連煎水一盞,放井中頓冷,浸青布搭在胸中,徐徐換之,待熱勢稍退即除,不可久漬,夏天用此法,冬天不宜用。
一傷寒,服藥轉吐出不納者,隨用竹管重捺內關,後將生薑自然汁半盞,熱飲,其吐即止。大凡服寒藥熱飲,熱藥寒飲,中和之劑溫和服之。如要取汗,雖辛甘之劑,亦宜熱服。如要止汗,雖辛甘溫之劑,亦宜溫服。此為良法。
一中風,痰厥昏迷,卒倒不省人事,欲絕者,先用皂莢末捻紙燒煙,衝入鼻中,有嚏可治。隨用吐痰法,將皂莢末五分,半夏、白礬各三分,為細末,薑汁調服探吐.後服導痰湯加減治之。無嚏不可治。此為良法。
一治乾霍亂,不得吐者,用滾湯一碗,入皂莢末三分,鹽一撮調服探吐,莫與米湯,設若與之,即死,是穀氣反助邪氣也。
一中寒,卒倒昏迷不省者,先用熱酒、薑汁各半盞灌入,稍醒後,服加味理中飲為效。如不飲酒人,只用薑汁灌之,依法調治。此證冬月甚有之,余月幾希矣。
白話文:
劫病法
傷寒
- 直中陰經真寒證或陰毒證:患者身體如被棍棒擊打般疼痛,腹部絞痛,嘔吐、逆氣,身體沈重,昏迷不醒,四肢冰冷如石,指甲與嘴脣發青,無法服藥,脈象沈細或無脈幾近斷絕。
- 治療:取一把蔥,切去根葉,留約三寸長的蔥白,搗成餅狀。先在臍中填入半分麝香,再將蔥餅敷於臍上,用火熨燙,連續更換二至三塊餅。
- 甦醒後:灌入生薑汁,再煎服「回陽救急湯」。
- 若未醒:灸關元、氣海穴二三十壯,使熱氣通達體內,驅邪外出,恢復陽氣。若此法仍無效,手足不暖、無汗、昏迷不醒者,預後不良。此法為良方。
-
熱病熱邪傳裡,高熱難解:用黃連煎水一碗,置井中冷卻,以濕布敷於胸口,緩緩更換。待熱勢稍退即停止,不可久敷。此法適用於夏季,冬季不宜。
-
服藥後嘔吐不止:用竹管重按內關穴,再以半碗生薑汁熱飲,嘔吐即止。服藥原則:寒藥熱飲,熱藥冷飲,平和之劑溫服。若需發汗,辛甘之劑宜熱服;若需止汗,辛甘溫之劑應溫服。此法為良方。
中風
- 痰厥昏迷,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先以皁莢末捻紙燒煙燻鼻,若有噴嚏可治。再以皁莢末五分、半夏、白礬各三分研細,薑汁調服催吐,後服「導痰湯」加減治療。無噴嚏者難治。此法為良方。
乾霍亂
- 無法嘔吐者:用熱水一碗,加入皁莢末三分、鹽一小撮調服催吐。不可給予米湯,否則易致死亡,因穀氣反助邪氣。
中寒
- 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先灌入熱酒與薑汁各半碗,稍醒後服用「加味理中飲」。不飲酒者僅用薑汁灌服。此症多見於冬季,其他季節罕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