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
1. 下利
傷寒表邪傳裡,裡虛助熱,則自下利。又有不應下而便攻之,內虛協熱,亦為下利,要當別其陰陽。三陽下利身熱,太陰下利手足溫,少陰、厥陰下利身涼無熱,此大概也。自利清穀,不渴,小便色白,微寒,厥冷,惡寒,凡此皆寒。渴欲飲水,溺色如常,泄下赤黃,發熱後重,凡此皆熱。
蓋因風邪入胃,水來侮土,故令暴下。或溫或攻,或清下焦,或利小便,隨證施治,但不宜發汗耳。邪氣內攻,復泄其津液,胃氣轉虛,必成脹滿。若夫下利譫語而目直視,下利厥躁不得眠,下利發熱,厥而自汗,下利厥冷,無脈,灸之不溫而脈不出,下利日數十行,其脈反實,皆為不治之證,五者最忌者也。
太陽陽明合病,下利,頭目痛,鼻乾,脈浮,葛根湯。
太陽少陽合病,下利,頭痛胸滿,乾嘔,脈浮弦,黃芩湯;嘔甚,加半夏、生薑。
少陽陽明合病,下利,身熱,胸脅滿,乾嘔,往來寒熱,脈長大而弦,弦而為負,負者死;長大不弦為順,大承氣湯下之。滑而數,為有宿食,亦從下之。
太陽病未解而欲下之,遂協熱而利,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
太陰自利,不渴,四逆湯、理中湯、朮附湯。
少陰下利,不渴,腎虛,飲水自救,脈微者,白通湯;厥逆無脈者,白通加豬膽汁湯、四逆湯。少陰下利,渴而嘔,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少陰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
自利清水,心下必痛,口中乾燥,此不可溫,宜用下,大承氣湯。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身痛者,急當救里,宜四逆湯;清便自調,急當救表,宜桂枝湯。
胃熱,利白腹垢,臍下必熱,便下垢膩赤黃,或渴,黃芩湯、白頭翁、柏皮湯通用之,白虎湯。
胃寒,利白鴨溏,臍下必冷,腹脹滿,便中清白,或清穀,四逆湯、理中湯。寒毒下利,面戴陽者,下虛也。下利譫語,有燥屎也;脈不微細,小承氣湯。
尺脈弦,腸鳴泄利,腹痛者,冷痛也,小建中湯。三部平,心硬而下利者,腸胃積結也,宜下之,大承氣湯。
下利,脈滑,當有所去,下之乃愈,大承氣湯。下利,脈大者,虛也,以其強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者,當歸四逆湯。
下利瘥後至其年月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宜下之,大承氣湯。
白話文:
下痢的成因和治療
傷寒初期表邪入侵,若裡頭虛弱導致陽氣不足,則會引起腹瀉。也有些人不該瀉下卻被強行攻下,導致內虛助熱,也會腹瀉,需區分陰陽虛實。三陽經引起的腹瀉伴隨發熱;太陰經引起的腹瀉則手足溫暖;少陰、厥陰經引起的腹瀉則身體寒冷無熱,這是大概的區分方法。
腹瀉排出清稀穀物狀的糞便,不渴,小便顏色白,略感寒冷,甚至厥冷、惡寒,這些都是寒證。若渴想喝水,小便顏色正常,排出赤黃色糞便,發熱且病情加重,這些都是熱證。
腹瀉的原因大多是風邪入侵胃部,水液過盛而損傷脾土,導致暴瀉。治療方法需根據溫熱寒邪的差異而定,可溫中、攻下、清利下焦或利尿,但都不宜發汗。邪氣內攻,耗損津液,胃氣更虛,則會導致腹脹。
以下幾種情況屬於不治之症:腹瀉伴隨神志不清、兩眼直視;腹瀉伴隨厥逆、躁動不安、無法入睡;腹瀉伴隨發熱、厥逆以及自汗;腹瀉伴隨厥逆、冰冷、脈象消失,灸治也無效,脈搏仍然摸不到;腹瀉連續數十次,脈象卻很強勁。以上五種情況是最忌諱的。
常見病症與治療方劑:
- 太陽陽明經合病:腹瀉、頭痛、目痛、鼻乾,脈象浮,用葛根湯。
- 太陽少陽經合病:腹瀉、頭痛、胸悶、乾嘔,脈象浮弦,用黃芩湯;嘔吐嚴重者,加半夏、生薑。
- 少陽陽明經合病:腹瀉、發熱、胸脅脹滿、乾嘔、寒熱往來,脈象長大而弦,弦急為凶險,將死;脈象長大不弦則為順利,用大承氣湯攻下。若脈象滑數,表示有宿食,也需攻下。
- 太陽病未解卻強行攻下,導致內虛助熱而腹瀉,心下痞硬,表裡證候未解,用桂枝人參湯。
- 太陰經自利,不渴,用四逆湯、理中湯、朮附湯。
- 少陰經腹瀉,不渴,腎虛,飲水後病情自行緩解,脈象微弱,用白通湯;厥逆無脈,用白通加豬膽汁湯、四逆湯。少陰經腹瀉,口渴且嘔吐,心煩難眠,用豬苓湯。少陰經腹瀉,咽喉痛、胸悶、心煩,用豬膚湯。
- 自利清水,心下疼痛,口乾,不可溫熱治療,宜攻下,用大承氣湯。
- 傷寒後被醫治瀉下,接著又出現腹瀉排出清稀穀物狀的糞便,並伴隨身痛,應急救裡氣,用四逆湯;若清稀大便自行恢復正常,應急救表氣,用桂枝湯。
- 胃熱:腹瀉排出白色粘稠的糞便,臍下發熱,糞便污濁赤黃,或口渴,用黃芩湯、白頭翁湯、柏皮湯或白虎湯。
- 胃寒:腹瀉排出白色稀溏的糞便,臍下冰冷,腹部脹滿,糞便清稀或清稀穀物狀,用四逆湯、理中湯。寒毒引起腹瀉,面部潮紅,為下焦虛弱。腹瀉伴隨神志不清,則有燥屎;脈象不微細,用小承氣湯。
- 尺脈弦,腸鳴腹瀉,腹痛,為冷痛,用小建中湯。三部脈象平和,心下堅硬並腹瀉,為腸胃積結,宜攻下,用大承氣湯。
- 腹瀉,脈象滑,表示需要攻下,攻下後即可痊癒,用大承氣湯。腹瀉,脈象洪大,為虛證,因過度瀉下所致。若脈象浮而急速,腸鳴,用當歸四逆湯。
- 腹瀉痊癒後數月或數年復發,是因病情未徹底根治,宜攻下,用大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