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

1. 咽痛

咽喉不利,或痛或癢,不可納食,皆毒氣上衝所致。經曰:太陽病,下之,脈緊者,必咽痛,以太陽之邪搏於少陰也。少陰之脈循喉嚨,夾舌本。

少陰咽痛,脈浮遲,厥冷,或吐利,亦屬少陰,並不可汗下,用桔梗湯、豬膚湯;甚者,半夏散、通脈四逆湯去芍藥,加桔梗;汗不止,藁本、溫粉撲之;咽中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者,苦酒湯。

若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遲,尺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血膿,手足厥,利不止者,難治,宜麻黃升麻湯。

腎傷寒一證,乃非時暴寒伏於少陽之經,頭痛腰痛,脈微弱,初咽痛以傷寒,後必下利。咽痛,半夏桂枝湯;(即半夏散。)利,四逆湯。

陽毒咽痛,見發斑條。咽中閉塞,烏扇湯。口瘡赤爛,蜜浸黃柏噙。咽痛甚者,升麻六物湯。

白話文:

咽痛

喉嚨不舒服,或者疼痛或者發癢,無法進食,都是毒氣上衝造成的。古書上說:太陽病,瀉下治療,脈象緊的,一定會咽喉疼痛,這是因為太陽經的邪氣衝擊少陰經造成的。少陰經的脈絡循行於喉嚨,並夾在舌根兩側。

少陰經引起的咽喉痛,脈象浮而遲,手腳冰冷,或者嘔吐腹瀉,也屬於少陰經病症,都不能用發汗或瀉下方法治療,要用桔梗湯、豬膚湯;病情嚴重者,用半夏散、通脈四逆湯(去掉芍藥),再加桔梗;如果出汗不止,要用藁本、溫粉來止汗;喉嚨裡長瘡,不能說話,聲音發不出,要用苦酒湯。

如果傷寒病五六七天,大便瀉下之後,寸關脈沉而遲,尺脈摸不到,喉嚨不舒服,吐血吐膿,手腳冰冷,腹瀉不止,這是很難治療的,要用麻黃升麻湯。

腎經受寒這一症狀,是因為不正當的寒邪侵犯少陽經,會頭痛腰痛,脈象微弱,一開始咽喉疼痛是因傷寒,之後必定會腹瀉。咽喉疼痛,用半夏桂枝湯(也就是半夏散);腹瀉,用四逆湯。

陽邪引起的咽喉痛,會出現發斑點的症狀。咽喉堵塞,用烏扇湯。口腔潰瘍,又紅又爛,用蜜浸泡的黃柏含漱。咽喉疼痛很嚴重,用升麻六物湯。

2. 頭眩

少陽居表裡之間,表邪傳裡,表中陽虛,故頭眩也。又有發汗、吐、下後而眩者,亦陽虛所致也。若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自冒者,此虛極而脫。而風家亦有眩者,風主運動故也。其或諸逆,發汗劇者,言亂目眩而死也。

太陽病,若下之,因復發汗,以此表裡俱虛,其人必眩冒,冒家汗自出而愈。

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茯苓白朮甘草桂枝湯。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小柴胡湯。

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真武湯。

吐、汗、下後虛煩,脈微沉緊,心下癖,脅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身搖,筋脈動惕,久而成痿,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痿,用栝蔞湯。

白話文:

頭眩

少陽經介於表裡之間,表邪侵入裡,表裡陽氣虛弱,所以會頭暈目眩。另外,因為發汗、催吐、瀉下等治療後出現頭暈的,也是陽氣虛弱造成的。如果少陰經病症,腹瀉停止但仍然頭暈,還會自己冒汗,這是因為身體極度虛弱,將要脫離人世。風寒導致的頭暈,是因為風邪導致氣血運動紊亂。如果病情逆轉,大量發汗,患者說話語無倫次,眼睛發花,最後會死亡。

太陽病,如果用了瀉下法治療,又接著發汗,導致表裡都虛弱,病人就會頭暈目眩,冒冷汗,冒冷汗後自行痊癒。

陽明病,只有頭暈,不惡寒,還能吃東西並伴有咳嗽,服用茯苓白朮甘草桂枝湯。

少陽病,症狀是口苦咽乾,頭暈目眩,服用小柴胡湯。

太陽病,經過發汗治療,汗出但病情沒有好轉,病人仍然發熱,心悸,頭暈,身體抽搐,渾身發抖想在地上打滾,服用真武湯。

發汗、催吐、瀉下後出現虛煩,脈搏微弱沉緊,心下痞滿,脅肋疼痛,氣往上衝到咽喉,頭暈目眩,身體搖晃,筋脈跳動,時間久了就會導致痿證,服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如果已經出現痿證,就服用栝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