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7)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7)
1. 一提金貫珠數
又有初病起,外感寒邪,內傷生冷,內既伏陰,內外皆寒,或本真陰,誤投涼藥,使陰氣獨盛,陽氣暴絕,以致病起手足厥冷,腰背強重,頭眼眶痛,嘔吐煩悶,下利腹痛,身如被杖,六脈沉細,渴飲不下。
已後毒氣漸深,入腹攻心,咽喉不利,腹痛轉甚,心下脹滿,結硬如石,燥渴欲死,冷汗不止,或時鄭聲,指甲面色青黑,速灸關元、氣海,須服大熱之劑溫之,此名陰毒,令陽氣復而大汗解矣。
若夏月大發熱,頭疼燥渴,背惡寒,微汗,脈虛無力,口齒燥者,名中暑,用寒涼之劑清之。方論開在雜證中,不再錄。
若病人身微熱,煩躁,面赤戴陽,欲坐臥於泥水井中,脈來沉細無力,此陰發躁,名陰躁,當用辛熱之藥溫之,不宜涼劑。誤用之,其躁急渴甚,必死矣。若病人身冷,脈沉細而疾,雖煩躁,不欲傾水入口者,此名陰盛格陽,亦用大熱之劑溫之。方論開在的本槌法中,不再錄。
一傷寒,失於汗下,使熱邪傳裡,燥渴譫語,小水自利,大便黑,小腹硬痛,或身黃,是下焦蓄血如狂證。此與陽狂不同治,宜下盡黑物則愈。方論開在的本槌法中,不再錄。
一傷寒,初得病與表熱,但狂言煩躁不安,精采不與人相當。此因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太陽經之裡證也,自有太陽經之裡藥治,不與陽狂同治法。方論開在的本槌法中,不再錄。
一傷寒,小水不利,大便實,小腹滿,燥渴譫語,怕熱,身目黃,此名濕熱發黃,輕則疏利,重則大下。此與血證發黃不同治。方論開在的本槌法中,不再錄。
一傷寒,失於汗下,血熱不散,故成發斑,大抵不宜發汗,輕則化之,重則下之。起於胸腹,先紅後赤者,曰發斑。起於手足,先紅後黃者,曰蚊跡。臨病之際,宜詳審焉。方論開在的本槌法中,不再錄。
一傷寒,少陰證,惡寒發熱,無頭疼,誤以大發汗,使血從耳、目、口、鼻中出者、名陰血,多不治。此與鼻衄陽血不同治。方論開在的本槌法中,不再錄。
一傷寒,太陽證,發熱惡寒,頭痛,或微喘,鼻中出血者,為衄血,名陽血,須分點滴成流。此與陰血不同治。方論開在的本槌法中,不再錄。
一傷寒,失於汗下,邪熱傳裡,使水涸糞燥,大便不通,必發譫語,或心下硬痛,下利純清水,燥渴,口出無倫語,亦譫語,凡此皆實,當寒涼之劑下之。又有汗多亡陽,或下後利不止,身疼痛,或自利清穀,譫語者,凡此皆虛,當辛熱之劑溫之。此與狂言不相類。方論開在的本槌法中,不再錄。
一傷寒,餘熱不除,蘊在心包,使精神短少,冒昧昏沉,睡中言語一二句者,名獨語,宜涼劑清之。此與譫語不相類。方論開在的本槌法中,不再錄。
一傷寒,因汗下後正氣虛而本音失,則鄭重語散不知高下,大小便自利,手足冷,名鄭聲,宜中和之劑治之。此與獨語不相類。方論開在的本槌法中,不再錄。
白話文:
[一提金貫珠數]
一開始生病,可能是因為外感風寒,或是吃太多生冷食物,導致體內陰氣過盛,裡外都是寒冷的狀況。也可能是原本體質就偏陰,卻誤用了寒涼的藥物,使得陰氣更強盛,陽氣衰竭,造成手腳冰冷、腰背僵硬沉重、頭部和眼眶疼痛、想吐、煩躁、拉肚子、肚子痛、全身像被打過一樣痠痛,脈象微弱沉細,雖然口渴卻喝不下水。
如果病情加重,毒氣深入,侵犯腹部和心臟,會出現喉嚨不舒服、腹痛加劇、心下脹滿、堅硬如石頭,極度口渴到快要死掉、冷汗不止,有時會喃喃自語,指甲和臉色發青發黑。這種情況要趕快針灸關元穴和氣海穴,並服用大熱的藥來溫補陽氣,這叫做「陰毒」,讓陽氣恢復後就會大量出汗而痊癒。
如果在夏天發高燒,頭痛、口渴、背部發冷、微微出汗、脈象虛弱無力、嘴唇和牙齒乾燥,這叫做「中暑」,要用寒涼的藥物來清熱。相關的治療方法在其他的雜病篇章中有提到,這裡就不再贅述。
如果病人身體微熱、煩躁不安、臉色潮紅、喜歡坐在冰冷的水或泥土中,脈象沉細無力,這是體內陰氣過盛導致的虛熱現象,叫做「陰躁」,要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來溫補陽氣,不能用寒涼的藥。如果誤用寒涼的藥,會讓病人更煩躁、口渴,很快就會死亡。如果病人身體冰冷,脈象沉細但急促,即使煩躁也不想喝水,這叫做「陰盛格陽」,也要用大熱的藥物來溫補陽氣。相關的治療方法在其他篇章中有提到,這裡就不再贅述。
一種傷寒,因為發汗或瀉下不當,使熱邪傳入體內,導致口渴、胡言亂語、小便順暢但量不多、大便黑色、小腹硬痛,甚至全身發黃,這是下焦蓄血的狂躁症狀。這種病和一般的陽熱狂躁症狀不同,要用瀉下的方式把黑色的瘀血排乾淨才能痊癒。相關的治療方法在其他篇章中有提到,這裡就不再贅述。
一種傷寒,一開始發病時有表熱的症狀,卻出現胡言亂語、煩躁不安、精神狀態異常。這是因為熱邪結在膀胱,導致病人像發狂一樣,是太陽經的裡證。有專門治療太陽經裡證的藥物,和陽熱狂躁症狀不同,不能用同樣的方法治療。相關的治療方法在其他篇章中有提到,這裡就不再贅述。
一種傷寒,小便不利、大便堅硬、小腹脹滿、口渴胡言亂語、怕熱、身體和眼睛發黃,這叫做「濕熱發黃」,輕微的要用疏通的方法,嚴重的要用瀉下的方法。這種發黃和一般的血證發黃不同,不能用同樣的方法治療。相關的治療方法在其他篇章中有提到,這裡就不再贅述。
一種傷寒,因為發汗或瀉下不當,導致血熱無法散去,形成發斑。一般來說不適合發汗,輕微的用化解的方法,嚴重的用瀉下的方法。病症如果從胸腹開始,先紅後變深紅,叫做發斑;如果從手腳開始,先紅後變黃,叫做蚊跡。臨床治療時要詳細審慎地判斷。相關的治療方法在其他篇章中有提到,這裡就不再贅述。
一種傷寒,屬於少陰證,怕冷發熱,沒有頭痛,卻誤用了大量發汗的藥,導致血從耳朵、眼睛、嘴巴、鼻子流出,叫做「陰血」,通常很難治癒。這種流血和鼻衄陽血不同,不能用同樣的方法治療。相關的治療方法在其他篇章中有提到,這裡就不再贅述。
一種傷寒,屬於太陽證,發熱怕冷、頭痛,或者輕微喘息,鼻孔出血,這是鼻衄血,叫做「陽血」,要區分是滴狀出血還是大量流血。這種出血和陰血不同,不能用同樣的方法治療。相關的治療方法在其他篇章中有提到,這裡就不再贅述。
一種傷寒,因為發汗或瀉下不當,導致邪熱深入體內,使體內的水分乾涸、大便乾燥不通,一定會出現胡言亂語,或者心下硬痛、腹瀉卻拉出清澈的水、口渴、說話語無倫次,這些都屬於實證,要用寒涼的藥物來瀉下。另外也有因為汗出過多導致陽氣虛脫,或者瀉下後腹瀉不止、全身疼痛、或者腹瀉卻拉出未消化的食物,伴隨胡言亂語,這些都屬於虛證,要用辛熱的藥物來溫補陽氣。這些情況都和一般的狂躁胡言亂語不同。相關的治療方法在其他篇章中有提到,這裡就不再贅述。
一種傷寒,殘餘的熱邪沒有清除乾淨,潛伏在心包,導致精神不振、意識模糊、睡夢中說一兩句話,叫做「獨語」,要用涼性的藥物來清熱。這種情況和一般的胡言亂語不同。相關的治療方法在其他篇章中有提到,這裡就不再贅述。
一種傷寒,因為發汗或瀉下後,正氣虛弱導致發音異常,說話輕重不分、大小便失禁、手腳冰冷,叫做「鄭聲」,要用平和的藥物來治療。這種情況和獨語不同。相關的治療方法在其他篇章中有提到,這裡就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