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殺車槌法卷之三 (9)

回本書目錄

殺車槌法卷之三 (9)

1. 秘用三十七方就注三十七槌法

面戴陽者,下虛也,加蔥七莖,黃連少許,用澄清泥漿水一鍾,煎之。臨服入蜜五匙,頓冷服之,取汗為效。

柴胡百合湯,此湯治瘥後昏沉發熱,渴而錯語失神,及百合、勞復等證。

柴胡,人參,黃芩,甘草,知母,百合,生地黃,陳皮

渴,加天花粉。胸中煩躁,加山梔。有微頭疼,加羌活、川芎。嘔吐,入薑汁炒半夏。胸中飽悶,加枳殼、桔梗。食復者,加枳實、黃連;甚重,大便實者,加大黃。胸中虛煩,加竹茹、竹葉。瘥後乾嘔,錯語失神,呻吟睡不安者,加黃連、犀角。咳喘者,加杏仁。百合,宜加麻、連。

心中驚惕,為血少,加當歸、茯苓、遠志。虛汗者,加黃耆。脾倦,加白朮。腹如雷鳴,加煨生薑。勞復時熱不除,加葶藶、烏梅、生艾汁。

水二鍾,棗一枚,姜三片,槌法,醋煮鱉甲,煎之溫服。

如聖飲,治剛柔二痓。頭搖口噤,身反張,手足攣搐,頭面赤,項強急,與瘛瘲同治法。

羌活,防風,川芎,白芷,柴胡,芍藥,甘草,當歸,烏藥,半夏,黃芩

有汗是柔痓,加白朮、桂枝。無汗是剛痓,加麻黃、蒼朮。口噤咬牙者,如大便實,用大黃利之。

水二鍾,姜三片,煎之,臨服入薑汁、竹瀝,溫服。

溫經益元湯,治因汗後大虛,頭眩,振振欲擗地,並肉瞤筋惕,及因發汗太多,衛虛亡陽,汗不止,或下後利不止,身疼痛者,並皆治之。

熟地黃,人參,白朮,黃耆,甘草,白芍藥,當歸,生地黃,白茯苓,陳皮,肉桂,附子

如飽悶,加枳殼,去地黃。如瘦人,去芍藥。有熱,去附子。利不止,加炒白朮、升麻、陳壁土,去當歸、地黃。嘔者,加薑汁製半夏。渴者,加天花粉。汗後惡風寒,屬表虛,去附子、肉桂、生地黃,加桂枝、膠飴。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槌法,加糯米一撮,煎之溫服。

逍遙湯,治有患傷寒,瘥後血氣未平,勞動助熱,復還於經絡。因與婦人交接,淫欲而復發,不易有病者,謂之勞復。因交接,淫欲而無病人反得病者,謂之陰陽易。予曾見舌出數寸而死者,多矣。此證最難治,必宜此湯。

人參,知母,竹青(如卵縮腹痛,倍加),黃連,甘草,滑石,生地黃,韭根,柴胡,犀角

水二鍾,棗二枚,姜三片,煎之。槌法,臨服入燒裩襠末一錢半調服。有黏汗出為效,不黏汗出再服。以小水利,陰頭腫即愈。

升陽散火湯,此湯治有患人叉手抹胸,尋衣摸床,譫語昏沉,不醒人事。俗醫不識,見病便呼為風證,而因風藥誤人死者,多矣。殊不知肝熱乘於肺金,元氣虛不能自主持,名曰撮空證。小便利者,可治;小便不利者,不可治。

人參,當歸,柴胡,芍藥,黃芩,甘草,白朮,麥門冬,陳皮,茯神

白話文:

秘用三十七方注三十七槌法

  1. 面戴陽(臉色發紅):因下虛所致。加入七根蔥、少量黃連,用澄清的泥漿水一碗煎煮。服用前加入五匙蜂蜜,放涼後一次飲下,以出汗為見效。

  2. 柴胡百合湯:治療病後昏沈發熱、口渴、胡言亂語、精神恍惚,以及百合病、勞復等證。

  • 基礎方:柴胡、人參、黃芩、甘草、知母、百合、生地黃、陳皮
  • 加減
  • 口渴:加天花粉
  • 胸中煩躁:加山梔子
  • 輕微頭疼:加羌活、川芎
  • 嘔吐:加姜汁炒半夏
  • 胸悶脹滿:加枳殼、桔梗
  • 食復(飲食不節復發):加枳實、黃連;嚴重便秘者,加大黃
  • 虛熱心煩:加竹茹、竹葉
  • 病後乾嘔、胡言亂語、睡不安穩:加黃連、犀角
  • 咳喘:加杏仁
  • 百合病:宜加麻黃、黃連
  • 心悸不安(血虛):加當歸、茯苓、遠志
  • 虛汗:加黃芪
  • 脾虛疲倦:加白術
  • 腹中響鳴:加煨生薑
  • 勞復發熱不退:加葶藶子、烏梅、生艾汁
  • 煎服法:水二碗、棗一枚、姜三片,醋煮鱉甲同煎,溫服。
  1. 如聖飲:治療剛痙、柔痙。症狀包括頭搖、牙關緊閉、身體反張(角弓反張)、手足抽搐、面色赤紅、頸項強直(與瘛瘲治法相同)。
  • 基礎方:羌活、防風、川芎、白芷、柴胡、芍藥、甘草、當歸、烏藥、半夏、黃芩
  • 加減
  • 有汗(柔痙):加白術、桂枝
  • 無汗(剛痙):加麻黃、蒼術
  • 牙關緊閉、咬牙:若大便乾結,用大黃通便
  • 煎服法:水二碗、姜三片,煎煮後服用前加入姜汁、竹瀝,溫服。
  1. 溫經益元湯:治療因發汗後身體極度虛弱,頭暈眼花、站立不穩、肌肉抽搐、筋脈跳動,或因大量發汗導致衛氣虛而亡陽、汗出不止,或瀉下後腹瀉不止、身體疼痛等證。
  • 基礎方:熟地黃、人參、白術、黃芪、甘草、白芍藥、當歸、生地黃、白茯苓、陳皮、肉桂、附子
  • 加減
  • 胸悶脹滿:加枳殼,去地黃
  • 瘦弱者:去芍藥
  • 有熱象:去附子
  • 腹瀉不止:加炒白術、升麻、陳壁土,去當歸、生地黃
  • 嘔吐:加姜汁制半夏
  • 口渴:加天花粉
  • 汗後怕風怕冷(表虛):去附子、肉桂、生地黃,加桂枝、膠飴(麥芽糖)
  • 煎服法:水二碗、姜三片、棗一枚,加糯米一小撮煎煮,溫服。
  1. 逍遙湯:治療傷寒病癒後氣血未恢復,因過度勞累或房事復發的情況(勞復),或因行房導致無病者感染(陰陽易)。此病危險,曾有舌伸出數寸而死亡的案例,治療困難,必須用此方。
  • 基礎方:人參、知母、竹青(若陰縮腹痛,加倍用量)、黃連、甘草、滑石、生地黃、韭根、柴胡、犀角
  • 煎服法:水二碗、棗二枚、姜三片煎煮。服用時加入燒褌襠(燒過的褲襠布)末一錢半調服。若服藥後出黏汗則見效,否則再服。若小便通暢、陰部消腫即為痊癒。
  1. 升陽散火湯:治療病人雙手交叉按胸、抓摸衣被、胡言亂語、昏迷不醒的症狀。庸醫常誤作風證治療,導致死亡。此病實為肝熱犯肺,元氣虛無法自主,稱為“撮空證”。小便通暢可治,不通則難治。
  • 基礎方:人參、當歸、柴胡、芍藥、黃芩、甘草、白術、麥門冬、陳皮、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