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

1.

痓者,先太陽中風,重感寒濕所致。經曰: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痓病也,桂枝加栝蔞湯主之。傷風頭痛,常自汗出而嘔者,若汗之,必發痓。大發濕家汗,亦作痓。新產血虛,汗出傷風,亦作痓。若其脈沉弦而遲,或帶緊,或散於指外,皆惡候也。

發熱無汗,惡寒,為剛痓,葛根湯或麻黃葛根湯。發熱有汗,不惡寒,為柔痓,桂枝加葛根湯、桂枝栝蔞葛根湯。二痓通用小續命湯,剛痓為陽,去附子;柔痓為陰,去麻黃。剛痓,胸滿,口噤咬牙,腳攣,臥不著席,大承氣湯下之。柔痓,桂心白朮湯、附子防風湯、白朮散、桂枝煮散選用。

白話文:

痓病是由於先受到太陽中風的影響,再嚴重感受寒濕之邪所導致。經典記載:身體發熱但腳部寒冷,頸項僵硬緊繃,怕冷,時常頭部發熱,臉紅眼睛發紅,只有頭部搖動,突然牙關緊閉,背部反弓如張弓的症狀,就是痓病,可用桂枝加栝蔞湯治療。

若因傷風而頭痛,經常自汗且嘔吐的人,若再發汗,必定引發痓病。過度發汗給濕氣重的人,也會導致痓病。產後血虛,出汗後又傷風,同樣會引發痓病。如果脈象沈弦而遲緩,或帶有緊脈,或脈象散亂無力,都是不良的徵兆。

發熱但無汗、怕冷,屬於「剛痓」,可用葛根湯或麻黃葛根湯治療。發熱且有汗、不怕冷,屬於「柔痓」,可用桂枝加葛根湯或桂枝栝蔞葛根湯治療。兩種痓病都可使用小續命湯,剛痓屬陽證,需去除附子;柔痓屬陰證,需去除麻黃。

剛痓若出現胸悶、牙關緊閉、咬牙、腳部抽筋、無法平躺的症狀,可用大承氣湯瀉下治療。柔痓則可選用桂心白朮湯、附子防風湯、白朮散或桂枝煮散來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