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4)

回本書目錄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4)

1.

痓者,先太陽中風,重感於寒,無汗為剛痓;中風,重感於濕,有汗為柔痓。俱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頭面赤,目脈赤,獨頭搖,卒口噤,背反張,手足攣搐,皆痓病也。傷風頭痛,常自汗出而嘔,若汗之,必發痓。大發濕家汗,亦作痓。新瘥血虛,汗出當風,亦成痓。

白話文:

痓症:

一、陽痓:由陽氣不足,風寒侵襲而起,特徵為無汗。 二、陰痓:由濕氣過重,風濕侵襲而起,特徵為出汗。

兩者都表現為身體發熱、足部發冷、頸項強硬不適、怕冷、頭面發紅、眼睛發紅、只會搖頭、突然不能說話、背部反弓、手腳抽搐等症狀。

其他誘發痓症的情況還有:感冒頭痛經常出汗嘔吐,強行發汗,劇烈出汗後受風寒,產後血虛出汗受風。

若脈沉而遲,或緊,或散於指外者,皆死證也。有汗,加減沖和湯;無汗者,羌活沖和湯;口噤咬牙者,大承氣湯下之。

白話文:

如果脈象深沉而緩慢,或者緊繃,或者散佈到手指之外,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

有出汗的,加減使用沖和湯;沒有出汗的,使用羌活沖和湯;嘴脣緊閉牙齒咬緊的,用大承氣湯通便。

2. 瘛瘲

瘛瘲者,瘈則急而縮,瘲則緩而伸。熱則生風,風主乎動,故筋脈相引而伸縮。傷寒至此證,可謂死矣,能以去風滌熱之劑,間有生者,是其幸也。治法痓病同。

白話文:

痙攣抽搐:痙攣急促而收縮,抽搐緩慢而伸展。發熱會生風,風主導動作,所以筋脈會相牽引而伸縮。傷寒導致這個病症,可謂必死無疑。只有使用祛風清熱的藥物,才偶爾有存活的機會,這也是他們的幸運。治療方法與治療癲癇病相同。

3. 風溫

風溫,尺寸俱浮,素傷於風,因時傷熱,風與熱搏,即為風溫。其外證四肢不收,身熱自汗,頭疼喘息,發渴昏睡,或體重不仁。慎不可汗,汗之則譫語躁擾,目亂無睛光,病在少陰、厥陰二經,葳蕤湯、小柴胡選用。未醒者,柴胡桂枝湯。發汗復身灼熱,知母葛根湯;渴者,栝蔞根湯。脈浮身重,防己湯。誤汗風溫,防己黃耆湯也。

白話文:

風邪熱證

  • 脈搏浮動,脈率正常
  • 平素身體受風寒損傷,因時令變化而患上風熱病
  • 風邪與熱邪相互作用,形成風熱證
  • 症狀:四肢關節屈伸不利、發熱自汗、頭痛喘氣、口渴昏睡、或者身體沉重麻木
  • **注意:**不能發汗,發汗會導致胡言亂語、煩躁不安、眼睛發直無神光
  • 病邪所在經絡:少陰經、厥陰經
  • **治療用方:**葳蕤湯、小柴胡湯
  • 如果患者神志不清:柴胡桂枝湯
  • 發汗後身體仍然發熱:知母葛根湯
  • 口渴:栝蔞根湯
  • 脈搏浮動、身體沉重:防己湯
  • 誤發汗導致風熱證:防己黃耆湯

4. 濕溫

濕溫,寸濡而弱,尺小而急,素傷於濕,因時中暑,濕與熱搏,即為濕溫。其狀胸腹滿,目痛,壯熱妄言,自汗,兩脛疼,倦怠惡寒。若發其汗,使人不能言,耳聾,不知痛處,其身青,面色變,是醫殺人耳。濕溫在太陰,蒼朮白虎湯加桂。濕氣勝,一身盡痛,發熱身黃,小便不利,大便儘快,五苓散加茵陳。臟虛自利,附子理中湯也。

白話文:

濕溫病,脈象寸口濡軟無力,尺脈細小而急促,多因平時體虛,濕氣過重,加上時值暑天,濕熱交蒸,即產生濕溫病。

濕溫病症狀包括胸腹脹滿、眼睛疼痛、發高燒、神志不清、自汗、雙腿疼痛、疲乏畏寒。

如果發汗過多,會導致病人言語不清、耳聾、感覺不到疼痛,皮膚青紫、臉色發黑,這是醫生害死人的行為。

濕溫病的病機在脾胃,可以用蒼朮白虎湯加桂枝治療。

濕氣過盛,會全身疼痛、發熱發黃、小便不利、大便急促,可以用五苓散加茵陳治療。

如果是內臟虛弱引起的腹瀉,可以用附子理中湯治療。

5. 風濕中濕

風濕,脈沉,先傷濕而後傷風也。其證肢體腫痛,不能轉側,額上微汗,惡寒不欲去衣,大便難,小便利,熱至日晡而劇,治法但微解肌。若正發汗,則風去濕在,非徒無益,而又害之,羌活沖和湯。咽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外不熱,內不渴,小便利,朮附湯。緩弱昏迷,腹滿身重,自汗失音,下利不禁,白虎湯加白朮,去甘草。

白話文:

風濕病,脈象沉細,是由於先受濕邪,後受風邪所致。症狀表現為身體腫痛,無法轉動,額頭微微出汗,怕冷不想脫衣服,大便困難,小便通暢,到了中午熱度會加重。治療方法是微微發汗解肌。如果直接發汗,風邪雖然驅散了,但濕邪仍然存在,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可以使用羌活沖和湯。

如果患者口渴,小便不利,可以使用五苓散。如果不發熱,內部也不口渴,小便通暢,可以使用朮附湯。

如果患者神志不清,身體虛弱,腹部脹滿,身體沉重,自發出汗,失聲,腹瀉不止,可以使用白虎湯加茯苓,去甘草。

身腫痛,微喘惡風,杏仁湯。熱而煩渴者,小柴胡加天花粉。若誤下之,小便必不利,五苓散。

白話文:

身體腫脹疼痛、喘息輕微、畏懼風寒,使用杏仁湯。

發熱口渴的患者,使用小柴胡湯加天花粉。

如果誤用瀉藥,導致小便不通,使用五苓散。

中濕,小便不利,一身盡痛,身黃,大便快,茵陳五苓散。大小便俱利,無黃者,朮附湯。身痛鼻塞,小建中湯加黃芩也。

白話文:

中濕,小便不利,一身盡痛,身黃,大便快 濕氣內停,小便不順,全身疼痛,皮膚發黃,大便溏瀉。

茵陳五苓散 使用茵陳五苓散治療。

大小便俱利,無黃者 大小便都通行,沒有皮膚發黃。

朮附湯 使用朮附湯治療。

身痛鼻塞,小建中湯加黃芩也 全身疼痛,鼻塞,加黃芩的小建中湯治療。

6. 溫毒中暍

溫毒者,冬月感寒毒異氣,至春始發也。表證未罷,毒氣未散,故有發斑之候。心下煩悶,嘔吐咳嗽,後必下利,寸脈洪數,尺脈實大,為病則重,以陽氣盛故耳,通用玄參升麻湯也。

白話文:

溫毒是指在冬天接觸寒毒異氣,到了春天才會發病。表證(外感症狀)還沒有消失,毒氣也沒有散去,所以會出現發斑的癥狀。患者會感到心煩意亂,嘔吐咳嗽,接著一定會出現腹瀉。寸脈(寸口脈)洪盛數快,尺脈(尺澤脈)實大有力,說明病情較重,這是因為陽氣旺盛的緣故。治療時應選用玄參升麻湯。

中暑,脈虛而伏,身熱面垢,自汗煩躁,大渴毛聳,背惡寒,昏倦身不痛,與傷寒諸證大不同矣。內外俱熱,口燥煩渴,四肢微冷而不痛,用白虎湯。痰逆惡寒,橘皮湯。熱悶不惡寒,竹葉石膏湯。頭痛,噁心煩躁,五苓散。中暑用小柴胡加香薷最良。脈遲,灑然毛聳,口齒燥,人參白虎湯。

白話文:

中暑

症狀:脈搏虛弱隱伏,身體發熱、臉色暗沉,自發出汗、煩躁不安,十分口渴、汗毛豎立,背部怕冷,昏昏欲睡、身體不痛,與傷寒的各種症狀完全不同。

治療

內外同時發熱型

  • 口乾舌燥、煩渴
  • 四肢微冷而無疼痛
  • 服用白虎湯

痰氣上逆惡寒型

  • 服用橘皮湯

熱悶不惡寒型

  • 服用竹葉石膏湯

頭痛、噁心煩躁型

  • 服用五苓散

最佳治療方法

  • 中暑服小柴胡湯加香薷最有效。

其他

脈搏遲緩、汗毛豎立、口乾舌燥型

  • 服用人參白虎湯

霍亂煩躁,大渴腹痛,厥冷轉筋,黃連香薷湯治為要也,須頓冷服之。如熱服,反為吐瀉矣。

白話文:

霍亂時狂躁不安,非常口渴、腹痛,四肢冰冷抽筋,這是黃連香薷湯的主治範圍,一定要趁藥湯冷卻後立刻喝下去。如果熱著喝,反而會導致嘔吐腹瀉。

7. 戰慄

戰慄者,陰陽相爭,故身為之戰搖也。邪與正氣外爭,為戰,內與正氣爭,為慄。正勝邪,得汗而解,邪勝正,遂成寒證矣。在表者,羌活沖和湯。在內者,人參理中湯。此陰經自中之真寒者用之,傳經戰慄者,大柴胡湯治之是也。

白話文:

發抖戰慄的症狀,是由於陰陽交戰所致,所以身體才會搖晃戰慄。如果風邪邪氣在外與正氣交戰,就會出現戰慄;如果邪氣在內與正氣交戰,就會出現發抖。正氣戰勝邪氣,會發汗而病癒;邪氣戰勝正氣,就會演變成寒證。

如果發抖戰慄在表層,可用「羌活沖和湯」治療。如果發抖戰慄在內部,可以用「人參理中湯」治療。這些藥方是用來治療陰經本身的真寒證。如果發抖戰慄是經絡傳遞的,則可用「大柴胡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