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瑣言卷之一 (5)
傷寒瑣言卷之一 (5)
1. 傷寒言證不言病
夫傷寒言證不言病者,厥有旨哉!證之一字,有明證、見證、對證之義存焉。如婦以證奸,贓以證盜,刃以證殺,不容辭而無所逃其情矣。且人之心、肝、脾、肺、腎在人身中,藏而不見者。若夫口、鼻、舌、耳、目則露而共見者也,五臟受病,人焉能知之?蓋有諸中,必形諸外。
肝有病則目不能視,心有病則舌不能言,脾有病則口不知味,肺有病則鼻不聞香,腎有病則耳不聽聲,以此言之,則證亦親切矣。況風寒之中人,受之必有經絡部分,一或傷之,本經之證見矣。更能以脈參之,庶無差忒矣。吾故曰傷寒言證耳。如太陽傷寒,為表之表,其經行身之後,從頭下至足,則頭項痛,腰脊強之證見於項背也。
惡寒證亦在表。蓋傷寒惡寒,傷風惡風。太陽為寒水之經,凡見惡寒便為在表,最為的當。傳至陽明之經,則不惡寒,便不宜發表。如有一毫頭痛惡寒,尚在太陽,便是表證未罷,不可攻裡。故戒曰:發表不開,不可攻裡。此事不明,殺人至速。又曰:凡嘔者,不可下。經曰: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攻之為逆。
心下硬者,不可下。切宜仔細。陽明經為表之裡,其經行身之前,夾鼻絡於目,故目痛,鼻乾不眠。少陽經行身之側,為半表半裡,始於目銳眥,循脅絡於耳,交於膻中兩乳正中,故胸脅痛而耳聾。此三經病之易見,蓋如此便當診脈以參之。若太陽經則有二證,一為傷寒,一為傷風。
脈浮緊,惡寒無汗,為傷寒。脈浮為在表,緊為有寒。表受寒邪而未入里,宜麻黃湯辛甘溫之劑以發之。(冬用正藥,三時用羌活湯。)此皆有惡寒頭痛,為在太陽之表,尚未傳入里,通宜發而散之。若在陽明則脈微洪而長,按之皮膚之下,肌肉之間,此非表非里而為在經。
或渴,用葛根湯以解肌。少陽經則脈弦數,不浮不沉,在乎半表半裡之間,宜小柴胡湯以和之。(有加減法。)此二經者,不從標本從乎中治也。中之下即肌肉之下,筋骨之間也。脈按之沉數有力,則為熱入陽明之本,宜大柴胡湯、三承氣湯,看燥結微甚而下之。前之所云惡寒頭痛俱通治。
脈不浮而沉實有力,此為表證罷而里證具,宜泄去其胃中實熱而愈矣。若老弱產虛,或帶表證必須下者,皆用大柴胡湯。脈若沉遲,微弱無力,則又為陰證也,宜溫而不宜下也,謹之。
白話文:
傷寒論證不論病的道理很深奧!「證」這個字,包含了明顯的證據、可見的證據和確切的證據三種意思。就像用證據證明通姦、用證據證明盜竊、用證據證明殺人一樣,不容置疑,也無處可逃。而且人的心、肝、脾、肺、腎藏在體內,看不見;而口、鼻、舌、耳、目卻露在外面,看得見。五臟生病,人怎麼能知道呢?因為內在的病症,一定會表現在外。
肝臟有病,眼睛就看不清;心臟有病,舌頭就說不出話;脾臟有病,嘴巴就嘗不出味道;肺臟有病,鼻子就聞不到香味;腎臟有病,耳朵就聽不見聲音。由此可見,這些症狀是很直接明顯的。況且風寒侵襲人體,一定會侵犯到某些經絡,一旦受傷,就會在該經絡的部位出現相應的症狀。再配合脈象來診斷,就能避免錯誤了。所以說,治療傷寒要看症狀。例如太陽經傷寒,屬於表證中的表證,因為太陽經循行於人體的後背,從頭到腳,所以會出現頭項疼痛、腰脊僵硬等症狀。
惡寒也是表證。因為傷寒會惡寒,傷風會惡風。太陽經是寒水的經絡,凡是出現惡寒的症狀,都屬於表證,這是最明顯的。傳到陽明經,就不惡寒了,就不應該再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還有一點點頭痛惡寒,還在太陽經階段,那就說明表證還沒解除,不能攻裡。所以告誡說:表證沒有疏解開,就不能攻裡。這件事不明白,會很快致命。又說:凡是嘔吐的,不能用瀉下藥。經書上說:嘔吐很嚴重,即使有陽明經的症狀,也不能攻,攻就是逆治。
心下痞硬的,不能用瀉下藥。一定要仔細診斷。陽明經是表證中的裡證,它循行於人體的前側,經過鼻旁絡於目,所以會出現目痛、鼻乾、失眠等症狀。少陽經循行於人體的側面,屬於半表半裡,從目外眥開始,沿著脅肋連接到耳朵,交會於膻中(兩乳正中),所以會出現胸脅疼痛、耳聾等症狀。這三條經絡的病症比較容易觀察到,診斷時可以配合脈象來判斷。太陽經有兩種病,一種是傷寒,一種是傷風。
脈浮緊、惡寒無汗,是傷寒。脈浮表示在表,緊表示有寒。表證受寒邪侵襲,尚未入裡,應該用麻黃湯等辛甘溫的藥物來發汗。(冬天用正品麻黃湯,其他季節用羌活湯。)這些都有惡寒頭痛的症狀,屬於太陽經的表證,還沒傳入裡,都應該發汗解表。如果在陽明經,脈象則會微洪而長,按壓皮膚之下、肌肉之間,這既非表證也非裡證,而是在經絡之中。
如果口渴,用葛根湯解肌。少陽經的脈象則為弦數,不浮不沉,在半表半裡之間,應該用小柴胡湯來調和。(有加減法的運用。)這兩條經絡的治療,不是從標本論治,而是從中間治療。中間指的是肌肉之下、筋骨之間。脈象按之沉數有力,這是熱邪進入陽明經的本證,應該用大柴胡湯、三承氣湯,根據燥結的輕重來決定是否使用瀉下藥。前面提到的惡寒頭痛,都可以用這些方法治療。
脈象不浮而沉實有力,這是表證已解而裡證已成,應該瀉去胃中實熱才能痊癒。如果是老年體弱、產後虛弱,或者帶有表證但必須瀉下的,都用大柴胡湯。如果脈象沉遲、微弱無力,那就是陰證了,應該溫補而不是瀉下,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