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明理續論卷之六 (8)

回本書目錄

傷寒明理續論卷之六 (8)

1. 身痛

身痛,太陽表證也。雖曰表邪未解,而有發汗溫經先後之不同。自利脈沉,為陰病。身痛,其身重者,屬乎陽明,為有風也。又有陽邪內行,不榮於表,是又不可不知。

太陽身痛,脈浮緊,無汗,麻黃;或尺脈遲,為無血,先用小建中湯,候尺脈浮,卻用麻黃湯。

下利脈沉,身痛,宜四逆湯輩。

發汗後身痛,脈沉遲,桂枝芍藥人參湯。一身盡痛,發熱面黃,七八日後結熱在裡,乃攻其表。溫里,四逆湯;攻表,桂枝

霍亂後身痛不休,桂枝湯。濕家身疼痛,不可發汗,發汗則成痓,葛根桂枝湯

凡中濕身痛,有本條。

2. 四肢拘急

拘急者,手足不能自如,屈伸不便,如蜷臥惡風之貌。四肢者,諸陽之本。蓋因發汗亡陽,陽虛,是有其證也。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惡寒,腳攣急,芍藥甘草湯;小便難者,桂枝附子

太陽病,發汗,遂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四逆湯

3. 咳嗽

咳者,謦咳,俗謂之嗽。肺主氣,肺為邪所乘,氣逆而不下也,故令咳嗽。有肺寒而咳者,有停飲而咳者,有邪在半表半裡而咳者,治各不同。其水咳三證,不可不辯,小青龍,太陽之表水也;十棗湯,太陽之裡水也;真武湯,水證之水氣也。蓋水與表寒相合而咳,則小青龍,當汗之。

水與裡寒相合而咳,則真武湯,溫之。里癖合水動肺而嗽,十棗湯,所以下之也。

太陽病,身熱咳嗽,乾嘔,喘而利,小青龍湯。(有加減法。)惡寒身痛,只依本方。身涼咳嗽,乾嘔微利,心下痞滿,引脅下痛,十棗湯。四肢痛重,腹痛下利,咳嗽,或嘔,真武湯。(有加減之法。)

少陽病,寒熱往來,胸脅硬滿而痛,咳嗽,小柴胡湯。(有加減之法。)

少陰咳嗽,四逆湯。腹痛下利,咳嗽,中滿而嘔,大半夏湯

4.

傷寒發喘,有邪在表者,有邪在裡者,有水氣者。在表者,心腹濡而不堅,外證無汗,法當汗之。在裡者,心腹脹滿,外證有汗,法當下之。其水氣者,心下怔忡,是以有青龍湯之證。或注喘,汗出而喘,宜發之。雖然,喘特病之常也。其或直視譫語,汗出發潤,身汗如油,皆不可治。

太陽病,無汗而喘,麻黃

陽明病,汗出,不惡寒,短氣腹滿,潮熱而喘,小承氣湯

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宜麻黃湯。

誤下太陽,利不止,脈促,有汗而喘,葛根麻黃黃芩湯;無汗而喘,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水氣喘咳,乃太陽汗後飲水多而水停心下,小青龍湯去麻黃,加杏仁;小腹痛者,去麻黃,加茯苓。陰病喘促者,反陰丹

5. 氣逆

氣逆者,氣自腹中時時上衝也。蓋因太陽病,下之,表邪乘虛傳裡,里不受邪,則氣逆上行,仍在表也,當復汗之。厥陰客熱,氣上衝心,此熱在裡而氣上也。若病如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又動氣發汗而氣上衝者,此正氣虛而氣逆也,當依法調治之。脈沉緊者,不可汗。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不上衝者,不可與之。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浮微,胸中痞硬,氣上衝咽喉不得息,此為胸中寒,瓜蒂散吐之;脈微者,不可吐。吐則心口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搖,茯苓白朮桂枝甘草湯

動氣,發汗,氣上衝者,李根湯。病後虛羸少氣,氣逆,吐者,竹葉石膏湯

6. 短氣

短氣者,呼吸短促而不能相續也。《千金方》云少氣不足以息也。《金匱要略》曰:短氣不足以息者,實。大抵心腹脹滿而短氣者,邪在裡而為實。心腹濡滿而氣短者,邪在表而為虛。又有停水心下,亦令短氣,隨證攻治,無不愈矣。

短氣潮熱,腹滿而喘,此為外欲解而里欲實,大柴胡湯小承氣湯

風濕相搏,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其邪在表,甘草附子湯

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短氣,小半夏湯

身涼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此表解里有水,十棗湯

誤下太陽,短氣煩躁,心中懊憹,便為結胸,大陷胸湯及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