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明理續論卷之六 (8)
傷寒明理續論卷之六 (8)
1. 身痛
身痛,太陽表證也。雖曰表邪未解,而有發汗溫經先後之不同。自利脈沉,為陰病。身痛,其身重者,屬乎陽明,為有風也。又有陽邪內行,不榮於表,是又不可不知。
白話文:
身體疼痛,是太陽經受邪氣侵襲的表現。雖然說是表面的邪氣還沒有散去,但有先發汗還是先溫經的不同方式。自發性大便,脈搏沉重,說明是陰病。身體疼痛,感覺身體很沉重的,屬於陽明經受邪氣侵襲,是由於有風邪。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陽邪在體內運行,沒有表現在體表,這也是不可忽視的。
太陽身痛,脈浮緊,無汗,麻黃;或尺脈遲,為無血,先用小建中湯,候尺脈浮,卻用麻黃湯。
下利脈沉,身痛,宜四逆湯輩。
白話文:
太陽經受寒所致的身體疼痛,脈象浮緊無汗的,使用麻黃湯治療。或者尺脈脈象遲緩,表示血氣不足,先用小建中湯調理,等尺脈浮起後再使用麻黃湯。
發汗後身痛,脈沉遲,桂枝芍藥人參湯。一身盡痛,發熱面黃,七八日後結熱在裡,乃攻其表。溫里,四逆湯;攻表,桂枝。
白話文:
- 發汗後身體疼痛,脈搏緩慢,可以服用桂枝芍藥人參湯。
- 全身疼痛,發熱臉色發黃,七到八天後熱邪積聚在體內,這是因為表邪沒有及時祛除。這種情況需要溫暖身體,可以使用四逆湯;驅除表邪,可以使用桂枝。
霍亂後身痛不休,桂枝湯。濕家身疼痛,不可發汗,發汗則成痓,葛根桂枝湯。
凡中濕身痛,有本條。
白話文:
霍亂後身體疼痛不停,可使用桂枝湯。因濕邪導致的身體疼痛,不能發汗,否則會變成痓疾,此時應使用葛根桂枝湯。
2. 四肢拘急
拘急者,手足不能自如,屈伸不便,如蜷臥惡風之貌。四肢者,諸陽之本。蓋因發汗亡陽,陽虛,是有其證也。
白話文:
所謂「拘急」,是指手腳不能自如活動,彎曲伸展不便,好像蜷縮著身子怕風的樣子。四肢是人體陽氣的根本。這通常是因為發汗過度導致陽氣流失,陽氣虛弱所導致的症狀。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惡寒,腳攣急,芍藥甘草湯;小便難者,桂枝加附子。
白話文:
感冒 ,脈浮動、自發出汗、小便頻繁、心煩惡寒、腳抽筋疼痛,使用芍藥甘草湯;小便困難的人,使用桂枝湯加附子。
太陽病,發汗,遂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
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四逆湯。
白話文:
太陽病(風寒表證),發汗後汗出不止,惡寒怕風,小便困難,四肢輕微拘急,屈伸不便,可以使用桂枝加附子湯治療。
3. 咳嗽
咳者,謦咳,俗謂之嗽。肺主氣,肺為邪所乘,氣逆而不下也,故令咳嗽。有肺寒而咳者,有停飲而咳者,有邪在半表半裡而咳者,治各不同。其水咳三證,不可不辯,小青龍,太陽之表水也;十棗湯,太陽之裡水也;真武湯,水證之水氣也。蓋水與表寒相合而咳,則小青龍,當汗之。
白話文:
咳嗽,即咳嗽,俗稱咳嗽。肺主管氣,肺被邪氣侵襲,氣息上逆而不能下降,因此導致咳嗽。有因肺寒而咳嗽的,有因體內有水飲而咳嗽的,有邪氣停留在半表半裡而咳嗽的,治療方法各不相同。這三種水咳證候,不可不辨別清楚:小青龍湯,適用於太陽表證的水飲;十棗湯,適用於太陽裡證的水飲;真武湯,適用於水證的水氣。因為水氣與表寒相合而導致咳嗽,則應使用小青龍湯來發汗治療。
水與裡寒相合而咳,則真武湯,溫之。里癖合水動肺而嗽,十棗湯,所以下之也。
白話文:
水與體內寒氣結合而引起的咳嗽,用真武湯溫暖身體來治療。腸道積食與水氣結合,影響肺部而導致咳嗽,服用十棗湯可以幫助通便瀉下。
太陽病,身熱咳嗽,乾嘔,喘而利,小青龍湯。(有加減法。)惡寒身痛,只依本方。身涼咳嗽,乾嘔微利,心下痞滿,引脅下痛,十棗湯。四肢痛重,腹痛下利,咳嗽,或嘔,真武湯。(有加減之法。)
少陽病,寒熱往來,胸脅硬滿而痛,咳嗽,小柴胡湯。(有加減之法。)
白話文:
太陽病
- 發燒咳嗽
- 乾嘔
- 氣喘、大便稀
- 使用「小青龍湯」,可根據情況加減藥物。
- 如果惡寒、身體疼痛,只按照「小青龍湯」的基本藥方服用。
身涼咳嗽
- 咳嗽時身體冷
- 乾嘔、大便稍微稀
- 心窩處悶脹
- 脹痛延伸到胸脇下
- 使用「十棗湯」。
四肢痛重
- 四肢疼痛劇烈
- 腹痛、拉肚子
- 咳嗽或嘔吐
- 使用「真武湯」,可根據情況加減藥物。
少陰咳嗽,四逆湯。腹痛下利,咳嗽,中滿而嘔,大半夏湯。
白話文:
- **少陰咳嗽:**使用四逆湯。
- **腹痛下痢、咳嗽、中腹部脹滿而嘔吐:**使用大半夏湯。
4. 喘
傷寒發喘,有邪在表者,有邪在裡者,有水氣者。在表者,心腹濡而不堅,外證無汗,法當汗之。在裡者,心腹脹滿,外證有汗,法當下之。其水氣者,心下怔忡,是以有青龍湯之證。或注喘,汗出而喘,宜發之。雖然,喘特病之常也。其或直視譫語,汗出發潤,身汗如油,皆不可治。
白話文:
得了傷寒發喘的,有邪氣在表面的,有邪氣在裡面的,還有水氣的。
在表面的: 心腹部潮濕而不堅固,外證沒有出汗,方法應該發汗。
在裡面的: 心腹部脹滿,外證有出汗,方法應該下泄。
水氣的: 心下心悸,這是青龍湯的證狀。
或者氣喘,出汗而氣喘,應該發汗。
儘管如此,氣喘是這種疾病的常見症狀。
如果直視前方,說胡話,汗水發出潮濕潤滑,全身出汗像油一樣,都不能醫治。
太陽病,無汗而喘,麻黃。
陽明病,汗出,不惡寒,短氣腹滿,潮熱而喘,小承氣湯。
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滿,不可下,宜麻黃湯。
白話文:
太陽病時,如果無汗且伴有喘息,可使用麻黃來治療。
陽明病時,若出汗、不怕冷、氣短、腹部脹滿、有熱潮且喘息,可考慮使用小承氣湯。
當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出現,如果症狀為喘息和胸部滿脹,則不適合使用瀉下法,而應該用麻黃湯來治療。
誤下太陽,利不止,脈促,有汗而喘,葛根麻黃黃芩湯;無汗而喘,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白話文:
誤服太陽病藥物後,發汗過久不止,脈搏急促,有汗且喘,使用葛根、麻黃、黃芩湯。
沒有出汗且喘,使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水氣喘咳,乃太陽汗後飲水多而水停心下,小青龍湯去麻黃,加杏仁;小腹痛者,去麻黃,加茯苓。陰病喘促者,反陰丹。
白話文:
如果在出汗後喝了過多的水,導致水停留在心臟下方,就會出現水氣喘咳的症狀。這時可以使用小青龍湯,但是要將麻黃去除,加入杏仁。如果小腹疼痛,則去除麻黃,加入茯苓。如果是陰性體質導致的喘息,則可以使用反陰丹。
5. 氣逆
氣逆者,氣自腹中時時上衝也。蓋因太陽病,下之,表邪乘虛傳裡,里不受邪,則氣逆上行,仍在表也,當復汗之。厥陰客熱,氣上衝心,此熱在裡而氣上也。若病如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又動氣發汗而氣上衝者,此正氣虛而氣逆也,當依法調治之。脈沉緊者,不可汗。
白話文:
氣逆
氣逆是指氣體從腹部時常往上衝的情況。
原因:
- 太陽病被下法治療後,外在的邪氣乘虛侵入內部,內部無法容納邪氣,於是氣氣逆向上升,仍停留在表面,此時應該再次發汗治療。
- 厥陰邪熱入侵,氣往上衝擊心臟,這種情況是熱在內部而氣往上衝。
- 如果病人虛弱無力、氣少,出現氣逆想吐的症狀,或者在劇烈活動後發汗而氣往上衝,這是正氣虛弱導致氣逆,應按照治療法則調養。
不能發汗的情況: 當脈象沉而緊時,不適合發汗治療。
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不上衝者,不可與之。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浮微,胸中痞硬,氣上衝咽喉不得息,此為胸中寒,瓜蒂散吐之;脈微者,不可吐。吐則心口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搖,茯苓白朮桂枝甘草湯。
白話文:
太陽症,下利後,氣往上衝的,可以用桂枝治療;氣不上衝的,不能用桂枝。
如果症狀類似桂枝證,但是沒有頭痛、脖子不僵硬、寸脈浮而微弱、胸口悶脹堅硬、氣往上衝到咽喉處,無法呼吸,這是胸中有寒氣,用瓜蒂散催吐出來;如果脈搏微弱,不能催吐。
如果催吐,會導致心口逆滿、氣往上衝到胸部,起來後會頭暈,脈搏沉而緊,發汗會動到經脈,身體會發抖,這種情況適合用茯苓白朮桂枝甘草湯。
動氣,發汗,氣上衝者,李根湯。病後虛羸少氣,氣逆,吐者,竹葉石膏湯。
白話文:
動氣、發汗,氣往上沖者: 可以用李根湯。
病後虛弱疲勞、氣息微弱,氣息逆行,有嘔吐症狀者: 可以用竹葉石膏湯。
6. 短氣
短氣者,呼吸短促而不能相續也。《千金方》云少氣不足以息也。《金匱要略》曰:短氣不足以息者,實。大抵心腹脹滿而短氣者,邪在裡而為實。心腹濡滿而氣短者,邪在表而為虛。又有停水心下,亦令短氣,隨證攻治,無不愈矣。
白話文:
所謂「短氣」是指呼吸急促而無法連續。《千金方》說這是因為氣不足以呼吸。《金匱要略》提到,呼吸短促而無法連續的是實證。一般來說,如果心腹脹滿而短氣,是邪氣在內所致,屬於實證。而如果心腹空虛而氣短,是邪氣在外所致,屬於虛證。此外,心下停水也會導致短氣,只要根據證狀對症下藥,都能夠痊癒。
短氣潮熱,腹滿而喘,此為外欲解而里欲實,大柴胡湯,小承氣湯。
白話文:
呼吸急促,身體發熱,腹部脹滿難受,喘不過氣。這是因為身體同時有發散和收斂的需求。適合服用大柴胡湯,幫助發散外邪;再服用小承氣湯,幫助緩解腹脹。
風濕相搏,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其邪在表,甘草附子湯。
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短氣,小半夏湯。
身涼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此表解里有水,十棗湯。
誤下太陽,短氣煩躁,心中懊憹,便為結胸,大陷胸湯及丸。
白話文:
風濕相結合造成的病狀,如出汗、氣短、小便不暢、怕風而不願脫去衣服,這是邪氣停留在體表的表現,可以使用甘草附子湯來治療。
如果進食量少但飲水多,水分滯留於心下部位導致氣短,可以使用小半夏湯。
身體發涼、乾嘔、氣短、出汗但不怕冷,這表示外表邪氣已解但體內仍有水氣積聚,適合使用十棗湯。
如果在太陽病誤用了瀉下法,導致氣短、煩躁、心內不適,形成了結胸的症狀,則需使用大陷胸湯或其丸劑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