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21)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21)
1. 百合
百合者,百脈一宗,舉皆受病,所謂無復經絡傳次也。大病虛勞之後,臟腑不平,變成此證。似寒無寒,似熱無熱,欲食不食,欲坐不坐,欲行不行,口苦便赤,藥入即吐利,其脈微數,每尿則頭痛者,六十日愈;不頭痛,但淅然惡寒者,四十日愈。若尿快然,頭眩者,二十日愈。俱用百合知母地黃湯也。
白話文:
百合,是全身經脈的根本,所有經脈都可能受到影響,病症並非循著經絡的順序傳遞。大病或勞累後,臟腑功能失調,就會出現這種症狀。患者看似有寒症卻又不完全是寒症,看似有熱症卻又不完全是熱症,想吃東西卻吃不下,想坐卻坐不住,想走卻走不動,口苦、大便發紅,服用藥物後馬上嘔吐或腹瀉,脈搏微弱而略快,小便後頭痛者,約六十天痊癒;不頭痛,只是微微發冷者,約四十天痊癒;如果小便順暢,頭暈目眩者,約二十天痊癒。這些情況都可用百合知母地黃湯治療。
2. 蛔厥
蛔厥者,厥陰病人素有寒,妄發其汗,或汗後身熱,又復汗之,以致胃中虛冷,飢不能食,食即吐蛔,乍靜乍煩,蛔或上或止。蛔聞食即出也,治法在前。
白話文:
蛔厥是指厥陰體質的人,本來就體寒,卻又不當出汗,或者汗後身體發熱,又再次出汗,導致胃部虛寒,飢餓卻無法進食,吃了東西就吐出蛔蟲,時而安靜時而煩躁不安,蛔蟲有時往上跑有時停住。蛔蟲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會出來,治療方法在前面已經說明。
3. 傷風見寒傷寒見風
熱盛而煩,手足自溫,脈浮而緊,此傷風見寒也。不煩少熱,四肢微厥,脈浮而緩,此傷寒見風也。二者為榮衛俱病,法雖用大青龍湯,此湯峻險,不可輕用,須風寒俱盛,又加煩躁,方可與之,不若羌活沖和湯為神藥也。
白話文:
發燒煩躁,手腳溫熱,脈搏浮而有力,這是風寒感冒。沒有明顯煩躁,只有輕微發熱,四肢略微冰冷,脈搏浮而緩慢,這是寒邪感冒夾雜風邪。這兩種情況都是衛氣和營氣都受損,雖然可以用大青龍湯治療,但此方藥性峻烈,不能輕易使用,必須是風寒都非常盛,又伴隨煩躁不安才能使用,否則羌活沖和湯才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