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4)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4)
1. 發狂
《難經》曰:重陰者癲,重陽者狂。傷寒熱毒在胃,併入於心,遂使神不寧而志不定也,故發狂。始則少臥不飢,妄語妄笑,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逾垣上屋,皆獨陽亢極,熱之所致,非大下之,不能止也。亦有當汗不汗,瘀熱在裡,下焦蓄血如狂者,小便不利,時如狂未至於狂耳。若夫狂言直視,便溺自遺,其與汗後大熱,脈燥,狂言不食,又為可慮也。
重陽即陽毒,脈數實,狂走錯語,煩躁乾嘔,面赤咽痛,潮熱發狂,或下利黃赤,陽毒升麻黃芩湯。
時行熱病,發狂,黑奴丸。
經曰: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而血自下者,愈;若外不解,與桂枝湯;外已解,但小腹急結,桃仁承氣湯。
血證如狂,脈微,身黃,唇燥漱水,無寒熱,小腹滿,小便不利,大便黑,犀角地黃湯;甚者,桃仁承氣湯、抵當丸,取下黑物為效。
白話文:
發狂
《難經》提到:陰氣過盛會導致癲症,陽氣過盛則會引發狂症。當傷寒熱毒積聚在胃部,並影響到心臟時,會擾亂心神,使人神志不安,因而發狂。初期症狀包括睡眠減少、不感颸餓、胡言亂語、無故發笑;嚴重時甚至會爬上高處唱歌、脫掉衣服奔跑、翻牆上屋。這些都是陽氣過度亢奮、熱邪過盛所導致,必須透過強力瀉下治療才能緩解。
另外,若該發汗卻未發汗,導致熱邪瘀積體內,下焦蓄血而出現類似發狂的症狀(但未達真正狂症的程度),可能伴隨小便不暢。若出現胡言亂語、雙眼直視、大小便失禁,或發汗後仍高燒不退、脈搏躁動、狂言拒食,則病情更為危急。
陽氣過盛即「陽毒」,症狀包括脈搏快而有力、狂躁奔走、言語錯亂、煩躁乾嘔、面色發紅、咽喉疼痛、潮熱發狂,或排出黃赤色糞便,可用「陽毒升麻黃芩湯」治療。
流行性熱病引發的發狂,可用「黑奴丸」。
經典記載:太陽病未癒,熱邪積聚膀胱,患者出現類似發狂的症狀,若伴隨自然出血則可能自癒;若外邪未解,可服用「桂枝湯」;若外邪已解,僅剩小腹緊繃不適,則用「桃仁承氣湯」。
因血證引發的類狂症狀,脈象微弱、膚色發黃、嘴唇乾燥但只漱水不飲、無寒熱、小腹脹滿、小便不暢、大便發黑,可用「犀角地黃湯」;嚴重者則用「桃仁承氣湯」或「抵當丸」,排出黑色瘀血方為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