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明理續論卷之六 (1)
傷寒明理續論卷之六 (1)
1. 筋惕肉瞤
《內經》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發汗過多,津液枯少,陽氣偏虛,筋肉失所養,故惕然而跳,瞤然而動,非溫經助陽,不可也。張氏故特設真武湯以救之。或因發汗、吐、下後表裡俱虛而有此狀者,此又逆之甚矣。
太陽病,發汗不解,發熱,心悸頭眩,身瞤欲擗地,真武湯。
發汗過多,或虛弱人微發汗,或傷風自汗,妄用大青龍湯,便有厥逆,筋惕肉瞤之證,並屬真武湯;羸者,去芍藥;有熱者,去附子。應發而腹中左右有動氣者,並不可汗。汗之,則筋惕肉瞤,或頭眩,汗出不止,其候最逆,先宜防風白朮牡蠣湯,次服小建中湯,十救一二。
吐下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身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久而成痿者,通用。心下痞滿者,枳桔湯加茯苓、甘草。
白話文:
筋惕肉瞤是指肌肉抽搐、顫動的症狀。《黃帝內經》說:陽氣充足則能滋養精神,平和則能滋養筋骨。如果出汗太多,津液耗損,陽氣不足,肌肉就缺乏營養,因而出現肌肉抽搐、顫動的現象,必須溫補經絡、益氣助陽才能治療。張仲景因此特別創立了真武湯來治療。有些人因為發汗、催吐、瀉下過度,導致表裡俱虛而出現這種症狀,這是病情加重的表現。
太陽病(感冒)發汗後症狀未解,持續發熱、心慌、頭暈、全身肌肉抽搐想要抓地,應該服用真武湯。
出汗過多,或體質虛弱的人稍微出汗,或感冒自行出汗,卻誤用大青龍湯,就會出現厥逆(肢體厥冷)、肌肉抽搐的症狀,都應該用真武湯治療;體質虛弱的,去掉芍藥;有發熱的,去掉附子。如果已經出現腹部左右有氣體竄動的症狀,就不能再出汗了,否則會導致肌肉抽搐、頭暈、汗出不止,這是病情最危急的徵兆,應先服用防風白朮牡蠣湯,然後再服用小建中湯,十個病人中能救活一兩個。
吐瀉後,心下脹滿,氣體上衝胸部,站起來就頭暈,脈象沉而緊,身體顫抖,應該服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如果久病導致肌肉萎縮,也可以服用此方。心下痞滿的,用枳實薤白湯加茯苓、甘草。
2. 多眠汗下(附霍亂)
夫衛氣者,晝行於陽,夜行於陰。行陽則寤,行陰則寐。陽氣虛,陰氣盛,則目瞑,故多眠,乃邪氣傳於陰而不在陽也。昏昏閉目,陰自闔也。默默不言者,陰主靜也。經曰:太陽病,十日已去,脈浮細,嗜臥者,外已解也。鼻乾不得汗,嗜臥者,風熱內攻,不幹乎表,故熱氣伏於裡,則喜睡也。
三陽合病,但欲眠睡,目合則汗,譫則有熱也。見盜汗,其胃熱,亦嗜臥也。風溫、狐惑亦有是證,又當辯之。
太陽病十日,脈浮細,嗜臥者,外雖已解。設胸滿、脅痛、鼻乾、不得汗者,小柴胡湯;脈但浮者,麻黃湯。
少陰病,但欲寐,尺寸俱沉細者,四逆湯。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多寐,尺寸俱沉細者,四逆湯。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多寐,五六日,自利而渴,小便白者,則止矣。
其濕霍亂死者少,乾霍亂死者多。若上不得吐,下不得利,所傷之物不得出泄,壅閉正氣,陰陽懸隔,喘脹而死。《素問》: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安得有霍亂也?
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五苓散;寒多不飲水者,理中湯。
吐利汗出,脈微,惡寒,手足厥冷,拘急,四逆湯。腹滿而痛,四肢拘急,轉筋下利,理中湯加附子、官桂。加減詳見本方。
吐利止,身痛不休,桂枝湯。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四逆湯。吐利止,但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
白話文:
衛氣在白天運行於陽經,夜晚運行於陰經。運行於陽經則清醒,運行於陰經則睡眠。陽氣虛弱,陰氣旺盛,就會眼瞼下垂,嗜睡,這是邪氣侵犯陰經,不在陽經的緣故。昏昏沉沉、閉目不語,是陰氣主靜的表現。經書記載:太陽病,十天後痊癒,脈象浮而細弱,嗜睡,表示外邪已解。但若鼻子乾燥,出不了汗,又嗜睡,則是風熱之邪內侵,邪氣未從體表排出,熱邪伏於體內,所以想睡覺。
三陽經合病,只想睡覺,閉眼就出汗,神志不清就發熱。出現盜汗,胃部有熱,也會嗜睡。風溫病、狐惑病也會出現這些症狀,需仔細辨別。
太陽病十天,脈象浮而細弱,嗜睡,雖然外邪已解,但如果胸悶、脅肋疼痛、鼻子乾燥、出不了汗,就用小柴胡湯;如果脈象只是浮,則用麻黃湯。
少陰病,只想睡覺,寸關尺三部脈象都沉細微弱,用四逆湯。少陰病,想吐卻吐不出來,心煩意亂,嗜睡,寸關尺三部脈象都沉細微弱,用四逆湯。少陰病,想吐卻吐不出來,心煩意亂,嗜睡,持續五六天,大便稀溏,口渴,小便清白,則病情就會好轉。
濕邪引起的霍亂死亡率較低,燥邪引起的霍亂死亡率較高。如果嘔吐不暢,大便不通,致病邪氣無法排出,阻塞正氣,陰陽隔絕,就會出現呼吸困難、腹脹而死亡。《素問》說:飲食有節制,起居有規律,怎麼會得霍亂呢?
霍亂伴有頭痛發熱、渾身疼痛,發熱多則想喝水,用五苓散;發熱少不想喝水,用理中湯。
嘔吐、腹瀉、出汗,脈象微弱,惡寒,手腳厥冷,肌肉拘急,用四逆湯。腹部脹滿疼痛,四肢拘急,抽搐,腹瀉,用理中湯加附子、桂枝。加減用藥詳見方劑原文。
嘔吐腹瀉停止,但身體疼痛不止,用桂枝湯。既嘔吐又腹瀉,小便頻數且大量出汗,大便稀溏排出食物殘渣,內寒外熱,脈象微弱危殆,用四逆湯。嘔吐腹瀉停止,但只出汗而出現厥冷,四肢拘急不能緩解,脈象微弱危殆,用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
3. 陰陽易陰陽交
凡男子陽易,婦人陰易者,病新瘥而動淫欲也。其候身重氣乏,小腹絞痛,頭不能舉,足不能行,四肢拘急,百節解散,眼中生花,手足拳攣,其脈離經,皆不可治。或榮衛精髓竭,翕翕少氣,手足不能舉者而死。籲,外傷六氣,內傷七情,其為害若是耶。燒裩散、猳鼠屎湯、竹皮湯、乾薑湯、青竹茹湯、當歸白朮湯宜選用之。
陰陽交者,溫病不得發汗,汗之復生大熱,狂言不食,其脈燥疾是也,皆不治。若脈浮數,表證尤在,可再汗之。若脈沉實,則為胃實,又從汗下之。後復熱者,同此法。再汗用桂枝湯,再下用承氣湯。
白話文:
凡是男人陽氣過盛,女人陰氣過盛,多半是因為疾病初愈就縱慾所致。症狀表現為身體沉重、氣力不足、小腹絞痛、頭抬不起來、腳走不動、四肢拘緊、全身關節鬆懈、眼前冒金星、手腳抽搐,脈象異常,這些情況都很難治癒。甚至可能因為精氣耗竭,呼吸微弱,手腳抬不起來而死亡。唉,外感六邪,內傷七情,其危害竟如此嚴重!可以考慮選用燒裩散、猳鼠屎湯、竹皮湯、乾薑湯、青竹茹湯、當歸白朮湯等方劑治療。
陰陽失調的情況下,溫病患者不宜發汗,如果發汗反而導致高燒不退、胡言亂語、拒絕飲食,脈象又乾枯快速,則難以治療。但如果脈象浮數,表證明顯,則可以再次發汗;如果脈象沉實,則表示胃氣實證,也可以用汗法治療。之後再次發熱,則沿用同樣方法。再次發汗可用桂枝湯,再次瀉下可用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