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3)

回本書目錄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3)

1. 小腹滿

小腹滿者,臍下滿是也。若胸滿,心下滿,腹滿,皆為邪氣而非物。今小腹滿,皆為有物而非氣。小便利者,則為蓄血之形。小便不利者,乃是溺澀之證。滲利之劑,宜分兩途。經曰:病人素有痞氣,連在臍旁,痛引小腹,入陰筋者,名臟結也,死。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小便急結,桃仁承氣湯。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在,脈微沉,不結胸,發狂,小腹硬滿,小便自利,抵當湯。

太陽病,目黃,脈沉結,小腹硬,小便不利者,五苓散。

陰陽易,小腹痛,燒裩散。

病者手足厥冷,真武湯;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宜灸關元穴。

白話文:

小腹滿是指肚臍以下腹部脹滿。胸部脹滿、心窩脹滿、腹部脹滿,都是邪氣導致,而非實物阻塞。但小腹脹滿,通常是因為有實物阻塞,而非單純邪氣。如果小便通暢,則可能是積聚血液的表現;如果小便不通暢,則是小便澀滯的症狀。治療腹脹的滲利藥方,應區分不同的情況使用。古籍記載:病人原本就有痞氣,集中在肚臍旁邊,疼痛牽引到小腹,並深入陰部經脈,這稱為「臟結」,是危急的病症。

太陽病(傷寒)沒有好轉,熱邪阻塞膀胱,病人神志恍惚如狂,小便不通,應該服用桃仁承氣湯。

太陽病持續六七天,表證仍在,脈象微弱而沉,沒有胸悶,卻出現神志恍惚,小腹硬脹,但小便能自行排出,應該服用抵當湯。

太陽病,眼睛發黃,脈象沉而緊,小腹硬脹,小便不通,應該服用五苓散。

陰陽失調,小腹疼痛,應該服用燒裩散。

病人手腳冰冷,應該服用真武湯;如果沒有胸悶,但小腹脹滿,按壓腹部會疼痛,這是寒邪阻塞膀胱與關元穴,應該灸關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