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3)

回本書目錄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3)

1. 小腹滿

小腹滿者,臍下滿是也。若胸滿,心下滿,腹滿,皆為邪氣而非物。今小腹滿,皆為有物而非氣。小便利者,則為蓄血之形。小便不利者,乃是溺澀之證。滲利之劑,宜分兩途。經曰:病人素有痞氣,連在臍旁,痛引小腹,入陰筋者,名臟結也,死。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小便急結,桃仁承氣湯。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在,脈微沉,不結胸,發狂,小腹硬滿,小便自利,抵當湯。

太陽病,目黃,脈沉結,小腹硬,小便不利者,五苓散。

陰陽易,小腹痛,燒裩散。

病者手足厥冷,真武湯;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宜灸關元穴。

白話文:

小腹脹滿

小腹脹滿指的是肚臍以下部位脹滿。如果是胸悶、心窩脹滿或腹部脹滿,大多是邪氣所致而非實物積聚。但小腹脹滿則多為有形之物而非單純氣滯。若小便通暢,可能是瘀血積聚;若小便不暢,則為排尿不順的症狀。治療時應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利尿或活血的方法。

經典記載:若病人原本有氣塊積聚,連及肚臍兩側,疼痛牽引至小腹,甚至延伸到陰部筋脈,稱為「臟結」,屬於危重症候。

太陽病未癒,熱邪積聚膀胱:病人出現狂躁、小便急迫不暢,可用「桃仁承氣湯」。

太陽病持續六七天:表證仍在,脈象微沈,無胸悶結胸症狀,但出現發狂、小腹硬滿、小便通暢,適用「抵當湯」。

太陽病伴隨眼睛發黃:脈象沈滯,小腹硬滿,小便不暢,可用「五苓散」。

陰陽易病(性病傳染後遺症):小腹疼痛,適用「燒裩散」。

病人手腳冰冷:可用「真武湯」;若無胸悶結胸,但小腹脹滿、按壓疼痛,則是寒邪凝結在膀胱或關元部位,建議艾灸「關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