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殺車槌法卷之三 (6)
殺車槌法卷之三 (6)
1. 秘用三十七方就注三十七槌法
水二鍾,姜一片,槌法。加燈心一握,煎之熱服。
導赤散(即五苓散,本方自有加減法。),治小水不利,小腹滿,或下焦蓄熱,或引飲過多,或小水短赤而渴,脈沉數者,以利小便為先。惟汗後亡津液,與陽明汗多者,則以利小便為戒。
茯苓,豬苓,澤瀉,桂枝,白朮,甘草,滑石,山梔
中濕身目黃者,加茵陳。水結胸證,加木通、燈心。如小水不利而見頭汗出者,乃陽脫也。得病起無熱,但譫語,煩躁不安,精采不與人相當,此湯治之。
水二鍾,姜一片,燈心二十莖,槌法。入鹽二字調服。
六乙順氣湯(以代大承氣、小承氣、調胃承氣、大柴胡、三乙承氣湯、大陷胸等湯之神藥也,舉世無人知此奇妙耳。秘之,莫與俗人言。本方自有加減法備開。),此湯治傷寒熱邪傳裡,大便結實,口燥咽乾,怕熱譫語,揭衣狂妄,揚手擲足,斑黃陽厥,潮熱自汗,胸腹滿硬,繞臍疼痛等證,悉皆治之,效不盡述。
大黃,枳實,黃芩,厚朴,甘草,柴胡,芒硝,芍藥
潮熱自汗,譫語發渴,揚手擲足,揭去衣被,狂妄斑黃,大便實者,俱屬正陽明胃腑病,依本方。口燥咽乾,大便實者,屬少陰,依本方。下利純清,心下硬痛而渴者,屬少陰,依本方。怕熱發渴,譫妄,手足乍冷乍溫,大便實者,陽厥證,屬厥陰,依本方。舌卷囊縮者,難治,須急下之。
譫語發渴,大便實,繞臍硬痛者,有燥屎,依本方。熱病目不明,謂神水已竭,不能照物,病已篤矣,惟宜急下,依本方。目中不了了,即目不明也。轉屎氣者,謂下泄也,有燥屎焉,當下之,依本方。如更衣者,止後服,不必盡劑。不更衣者,宜再少與。大便通者,愈。結胸證,心下硬痛,手不可近,燥渴譫語,大便實者,依本方去甘草,加甘遂、桔梗。
凡傷寒過經,及老弱並血氣兩虛之人,或婦人產後有下證,或有下後不解,或有表證尚未除而里證又急,不得不下者,用此湯去芒硝下之,則吉。蓋恐轉藥硝性燥急,故有此戒。大凡傷寒邪熱傳裡結實,須看熱氣淺深用藥。今之庸醫與俗醫,不分當急下,可少與,宜微和胃氣之論,一概用大黃、芒硝,亂投湯劑下之,因茲枉死者,多矣。余謂傷寒之邪,傳來非一,治之則殊耳。
病有三焦俱傷者,則痞、滿、燥、實、堅全俱,宜大承氣湯,厚朴苦溫以去痞,枳實苦寒以泄滿,芒硝鹹寒以潤燥軟堅,大黃苦寒以泄實去熱,病斯愈矣。邪在中焦,則有燥、實、堅三證,故用調胃承氣湯,以甘草和中,芒硝潤燥,大黃泄實,不用枳、樸,恐傷上焦虛無氤氳之元氣,調胃之名自此然矣。
上焦受傷,則痞而實,用小承氣湯,枳實、厚朴之能除痞,大黃之泄實,去芒硝,不傷下焦血分之真陰,謂不伐其根本也。若夫大柴胡湯,則有表證尚未除而里證又急,不得不下者,只得以此湯通表裡而緩治之。猶有老弱及血氣兩虛之人,亦宜用此。故經云,轉藥孰緊?有芒硝者,緊也。
白話文:
秘用三十七方就注三十七槌法
用兩碗水,加一片生薑,搗碎煮。再加入一把燈心草,煎好後趁熱喝。
導赤散(也就是五苓散,此方有加減的用法),治療小便不順暢、小腹脹滿,或是下焦有熱、喝水過多,或小便短少顏色赤紅且口渴,脈象沉而數的情況,應以利小便為優先。但如果發汗後身體失去水分,或陽明經有發汗過多情況,就不適合用利小便的方式治療。
藥材組成:茯苓、豬苓、澤瀉、桂枝、白朮、甘草、滑石、梔子。
如果身體濕熱,出現黃疸,就加入茵陳。如果水液積聚在胸部,形成結胸證,就加入木通、燈心草。如果小便不暢且頭部出汗,這是陽氣脫失的現象。如果生病時沒有發熱,但出現胡言亂語、煩躁不安、精神恍惚,此方可治療。
用兩碗水,加一片生薑,二十根燈心草,搗碎煮。加入少許鹽調味服用。
六乙順氣湯(可以用來替代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大柴胡湯、三乙承氣湯、大陷胸湯等,是神奇的藥方,世上沒有人知道它的奇妙之處,要保密,不要告訴普通人。此方有加減的用法),此方治療傷寒熱邪傳入體內,導致大便乾硬、口乾舌燥、怕熱說胡話、脫衣躁動、手舞足蹈、皮膚出現斑疹黃疸、陽厥(四肢厥冷)等症狀,還有潮熱自汗、胸腹脹滿堅硬、繞著肚臍疼痛等症狀,都可治療,效果顯著。
藥材組成:大黃、枳實、黃芩、厚朴、甘草、柴胡、芒硝、芍藥。
潮熱自汗、胡言亂語、口渴、手舞足蹈、脫衣躁動、皮膚出現斑疹黃疸、大便乾硬,這些都屬於正陽明胃腑的病症,使用此方。口乾舌燥、大便乾硬,屬於少陰病,使用此方。腹瀉且排泄物清稀、心下硬痛且口渴,屬於少陰病,使用此方。怕熱口渴、胡言亂語、手腳時冷時熱、大便乾硬,這是陽厥證,屬於厥陰病,使用此方。如果出現舌頭捲曲、陰囊收縮,病情危重,要趕快用藥瀉下。
胡言亂語、口渴、大便乾硬、繞著肚臍硬痛,這是因為腸內有乾燥的糞便,使用此方。熱病導致眼睛看不清楚,表示精氣已經耗竭,無法看清東西,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必須趕快用藥瀉下,使用此方。眼睛模糊不清,就是看不清楚的意思。如果排泄出像是放屁的氣體,表示腸道在排泄,是因為有乾燥的糞便堆積,應該用藥瀉下,使用此方。如果排便後,就停止服藥,不必喝完所有的藥。如果沒有排便,可以再少量服用。大便通暢後,病就好了。如果出現結胸證,心下硬痛,手不能觸碰,口渴說胡話,大便乾硬,使用此方,去掉甘草,加入甘遂、桔梗。
凡是傷寒病程拖延,以及老弱體虛、氣血不足的人,或是婦人生產後出現下病,或是有下後病症沒有解除,或是有表證還沒解除,但里證又很緊急,不得不下瀉時,用此方,去掉芒硝來瀉下,就能好轉。因為擔心芒硝藥性太過燥烈,所以有此禁忌。一般來說,傷寒邪熱傳入體內形成實證,必須看熱邪的深淺來用藥。現在的庸醫和普通醫生,不區分應該急下、可以少量給藥、應該稍微調和胃氣的情況,一概使用大黃、芒硝等藥物來瀉下,因此枉死的人有很多。我認為傷寒邪氣傳入的方式不止一種,治療的方法也應該有所不同。
如果病症三焦都受傷,會出現痞滿、乾燥、實證、堅硬等所有症狀,應該使用大承氣湯,用厚朴的苦溫性質去除痞塞,用枳實的苦寒性質消除脹滿,用芒硝的鹹寒性質來潤燥軟化堅硬的積塊,用大黃的苦寒性質瀉下實證去除熱邪,這樣病症就能痊癒。如果邪氣在中焦,會有乾燥、實證、堅硬三種症狀,所以使用調胃承氣湯,用甘草調和脾胃,用芒硝滋潤乾燥,用大黃瀉下實證,不用枳實和厚朴,是怕傷到上焦虛無的元氣,調胃的名稱由此而來。
如果上焦受傷,會出現痞塞和實證,用小承氣湯,用枳實和厚朴來去除痞塞,用大黃瀉下實證,去掉芒硝,是為了不傷害下焦血分的真陰,也就是不傷根本。至於大柴胡湯,則是表證還沒解除,但里證又很急迫,不得不下瀉時,只能用此方來表裡雙解,緩解病情。還有老弱體虛、氣血不足的人,也適合用此方。所以經典說,轉藥的快慢,有沒有芒硝,是很重要的。有芒硝的藥性比較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