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殺車槌法卷之三 (5)

回本書目錄

殺車槌法卷之三 (5)

1. 秘用三十七方就注三十七槌法

柴胡,乾葛,甘草,黃芩,芍藥,羌活,白芷,桔梗

本經無汗,惡寒甚者,去黃芩,加麻黃。冬月宜加,春宜少,夏秋去之,加蘇葉。本經有汗而渴者,治法開在如神白虎湯下。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槌法,加石膏末一錢,煎之熱服。

柴胡雙解飲(即小柴胡湯,本方自有加減法。),治足少陽膽經受證,耳聾脅痛,寒熱,嘔而口苦,脈來弦數。屬半表半裡,宜和解。此經膽無出入,有三禁,不可汗、下、吐也,只有小柴胡一湯,隨病加減,再無別湯。

柴胡,黃芩,半夏,甘草,人參,陳皮,芍藥

本經證,小便不利者,加茯苓。本經嘔者,入薑汁、竹茹。脅痛,加青皮。痰多,加栝蔞仁、貝母。寒熱似瘧者,加桂枝。渴者,加天花粉、知母。齒燥無津液,加石膏。嗽者,加五味、金沸草。壞證,加鱉甲。本經證,心下飽悶,未經下者,非結胸,乃表邪傳至胸中,未入乎腑,證雖滿悶,尚為在表,只消小柴胡加枳、桔。未效,就以本方對小陷胸加枳、桔,一服豁然,其妙如神。

秘之,不與俗人言之耳。虛煩類傷寒證,本方加竹葉、炒粳米。本經與陽明合病,本方加葛根、芍藥,如拾芥。婦人熱入血室,加當歸、紅花。男子熱入血室,加生地黃。老婦人傷寒,無表證,其熱勝者,本方加大黃;甚者,加芒硝。

水二鍾,姜一片,棗二枚,槌法,入生艾汁三匙,煎之溫服。

桂枝大黃湯(即桂枝湯內加大黃,本方自有加減法。),治足太陰脾經受證,腹滿而痛,咽乾而渴,手足溫,脈來沉而有力。此因邪熱從陽經傳入陰經也。

桂枝,赤芍藥,甘草,大黃,枳實,柴胡

本經腹滿,不惡寒而喘者,加大腹皮,去甘草。

水二鍾,姜一片,棗二枚,煎之,臨服槌法,入檳榔磨水二匙,熱服。

加味理中飲(即理中湯,本方自有加減法。),治足太陰脾經受證,自利不渴,手足溫,身無熱,脈來沉而無力。此屬臟寒。

乾薑,白朮,人參,甘草,肉桂,陳皮,茯苓

厥陰消渴,氣上衝心,飢不欲食,食即吐蛔,腹痛,大便實者,本方加大黃、蜜少許利之。本經腹濡滿,時減者,依本方去甘草。本經嘔吐者,入半夏、薑汁。本經蜷臥沉重,利不止,少加附子。利後身體痛者,急溫之,加附子。自利腹痛者,入木香磨薑汁,調服和之。

水二鍾,姜一片,棗二枚,煎之。臨服槌法,入炒陳壁土一匙調服,取土氣以助胃氣。

茵陳將軍湯(即茵陳湯,本方自有加減法。),治足太陰脾經,腹滿,身目發黃,小水不利,大便實,發渴,或頭汗至頸而還,脈來沉重者,宜用。

大黃,茵陳,山梔,甘草,厚朴,黃芩,枳實

大便自調者,去大黃、厚朴,加大腹皮利小便,清為效。

白話文:

秘用三十七方注三十七槌法

柴胡雙解飲

(即小柴胡湯,本方有加減法。)
用於治療足少陽膽經病症,如耳聾、脅痛、寒熱交替、嘔吐伴口苦、脈搏弦數。此證屬半表半裡,宜用和解法。膽經病證有三禁:不可發汗、不可瀉下、不可催吐。僅用小柴胡湯,依症狀加減,無其他替代方劑。

組成
柴胡、黃芩、半夏、甘草、人參、陳皮、芍藥

加減法

  • 小便不利:加茯苓
  • 嘔吐:加薑汁、竹茹
  • 脅痛:加青皮
  • 痰多:加栝蔞仁、貝母
  • 寒熱似瘧疾:加桂枝
  • 口渴:加天花粉、知母
  • 牙齒乾燥無津液:加石膏
  • 咳嗽:加五味子、金沸草
  • 病情複雜(壞證):加鱉甲
  • 心下悶脹不適(未經瀉下,非結胸證):加枳殼、桔梗;若無效,改對小陷胸湯加枳殼、桔梗
  • 虛煩類似傷寒:加竹葉、炒粳米
  • 與陽明經合病:加葛根、芍藥
  • 婦人熱入血室:加當歸、紅花
  • 男子熱入血室:加生地黃
  • 老婦人傷寒無表證且熱盛:加大黃;嚴重者加芒硝

煎服法
水二碗、生薑一片、紅棗二枚,煎煮後加生艾汁三匙,溫服。


桂枝大黃湯

(即桂枝湯加大黃,本方有加減法。)
用於治療足太陰脾經病症,如腹脹痛、咽乾口渴、手足溫熱、脈沈而有力。此因陽經邪熱傳入陰經所致。

組成
桂枝、赤芍藥、甘草、大黃、枳實、柴胡

加減法

  • 腹脹滿且不惡寒但氣喘:加大腹皮,去甘草

煎服法
水二碗、生薑一片、紅棗二枚,煎煮後加檳榔磨汁二匙,熱服。


加味理中飲

(即理中湯,本方有加減法。)
用於治療足太陰脾經虛寒證,如腹瀉不渴、手足溫、身無發熱、脈沈無力。

組成
乾薑、白朮、人參、甘草、肉桂、陳皮、茯苓

加減法

  • 厥陰病消渴、氣逆衝心、飢不欲食、吐蛔、腹痛且大便硬:加大黃、少許蜂蜜通便
  • 腹軟脹滿時減輕:去甘草
  • 嘔吐:加半夏、薑汁
  • 蜷臥沈重、腹瀉不止:加少量附子
  • 腹瀉後身體疼痛:急用溫補,加附子
  • 腹瀉腹痛:加木香磨薑汁調服

煎服法
水二碗、生薑一片、紅棗二枚,煎煮後加炒陳壁土一匙調服,以助胃氣。


茵陳將軍湯

(即茵陳湯,本方有加減法。)
用於治療足太陰脾經濕熱證,如腹脹滿、身目發黃、小便不利、大便硬結、口渴,或頭汗僅至頸部,脈沈而重。

組成
大黃、茵陳、山梔、甘草、厚朴、黃芩、枳實

加減法

  • 大便正常:去大黃、厚朴,加大腹皮以利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