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明理續論卷之六 (1)

回本書目錄

傷寒明理續論卷之六 (1)

1. 陽毒

大熱大渴,黑奴丸。中暑,發渴,白虎加人參湯。

白話文:

陽毒

症狀為身體極度燥熱、嚴重口渴,可使用黑奴丸治療。若因中暑而引發口渴,則適合服用白虎加人參湯。

2. 胸脅滿痛

胸滿者,胸膈間氣塞閉也,非心下滿。脅滿者,脅肋下氣填脹滿也,非腹中滿。蓋邪自表傳裡,必先自胸脅以至心腹而入胃,是以胸滿多帶表證,宜發汗。脅滿者,多在半表半裡之間,宜和解。至於邪結胸中而為實者,又須湧吐之也。

太陽病,下後脈促,胸滿,桂枝去芍藥湯。病在於胃氣,芍藥入榮,故去之。

陽明病,喘而胸滿,猶帶表證,不可下,與麻黃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胸脅俱滿,或脅下硬痛,或嘔吐,舌上白苔,或不大便,並屬小柴胡湯。

傷寒五七日,往來寒熱,胸脅若滿,默默不飲食,心煩喜嘔,或脅下痞硬,柴胡加牡蠣湯。

傷寒七八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痛,不可轉側,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胸中痰實,瓜蒂散吐之。胸膈不快,填滿閉塞,唇青手冷,脈細沉,少情緒,或腹痛,此名太陰。

白話文:

胸脅滿痛

胸滿指的是胸膈之間氣機阻塞閉塞的感覺,並非心窩處的脹滿。脅滿則是脅肋下方氣機充塞脹滿,並非腹部脹滿。邪氣從體表傳入體內時,通常會先經過胸脅,再影響心腹,最後進入胃部。因此,胸滿多伴有表證,適合用發汗法治療;脅滿則多處於半表半裡之間,適合用和解法治療。若邪氣鬱結在胸中而形成實證,則需用催吐法排出。

太陽病,經過瀉下後脈搏急促,並出現胸滿症狀,可用桂枝去芍藥湯治療。這是因為病位在胃氣,而芍藥作用於營分,故需去除。

陽明病,若出現氣喘且胸滿,仍帶有表證時,不可用瀉下法,應使用麻黃湯或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胸脅同時脹滿,或脅下硬痛、嘔吐、舌苔白膩,或大便不通,均屬於小柴胡湯的適應症。

傷寒病五到七天後,出現寒熱交替、胸脅脹滿、沈默不語、食慾不振、心煩易嘔,或脅下痞硬,可用柴胡加牡蠣湯治療。

傷寒病七到八天後,若誤用瀉下法,導致胸滿、煩躁驚悸、小便不利、譫語、全身疼痛無法轉側,應使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若胸中有痰實阻滯,可用瓜蒂散催吐。

胸膈不適,感覺脹滿閉塞,嘴唇發青、手腳冰冷、脈象細沈、情緒低落,或伴隨腹痛,此稱為太陰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