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證脈藥截江網卷之五 (7)
傷寒證脈藥截江網卷之五 (7)
1. 論妊婦傷寒又與前證有易法
《黃帝內經》曰:有故無殞也。大積大聚,其可犯也。損其大半而止,過則殺也。且妊婦傷寒,保胎宜阿膠散。大抵妊婦傷寒,仲景無治法,最宜避忌,諸藥不可以尋常例視之。凡妊婦用安胎飲,散寒邪以白朮湯。
妊婦憎寒壯熱,宜發其汗,以芍藥湯。妊婦或中時行,灑淅寒熱,作寒振慄而悸,如噦者,宜蘇木湯。妊婦傷熱,默默欲眠,不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及產後病傷風,熱入胞宮,寒熱如瘧,並經水適來適斷,病後勞復,飲熱不解,以黃龍湯。妊婦頭目眩疼,壯熱心躁,以旋覆花湯。妊婦發斑,以梔子大青湯。
白話文:
《黃帝內經》提到:若有明確病因(如疾病),用藥不會傷害胎兒。即使體內有嚴重的積聚病症,仍可適當用藥治療,但須控制藥量,損減病勢大半即應停藥,過度用藥反而有害。
孕婦若患傷寒,保胎可用阿膠散。一般來說,張仲景並未特別針對孕婦傷寒提出治療方法,因此用藥需格外謹慎,不可視為一般病症處理。孕婦安胎可用安胎飲,驅散寒邪則適用白朮湯。
若孕婦出現怕冷、高熱,應發汗解表,適合芍藥湯。若感染流行性疾病,表現為忽冷忽熱、寒顫心悸,或伴隨乾嘔,可用蘇木湯。
孕婦因熱症而精神萎靡、嗜睡、食慾不振、脅下疼痛、嘔吐痰涎,或產後感染風邪、熱邪侵入子宮,出現瘧疾般的寒熱交替,以及月經剛來或剛結束時發病,或病後因勞累復發,飲用熱湯仍無法緩解,適用黃龍湯。
孕婦若有頭暈目眩、頭痛、高熱煩躁,可用旋覆花湯。若出現皮膚斑疹,則適用梔子大青湯。
2. 論產後傷寒與胎前有別法
且產婦始生,氣血俱虛,外失衛護,內無主持,最宜調養。設受風寒,豈能救治,故與胎前不同。且產後十數日不解,頭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堅,乾嘔汗出,以陽旦湯。
產後亡津液,大便多秘,或譫語煩躁,宜服神功丸。產婦頭疼身熱,兼腹內拘急疼痛,以桂心牡蠣湯。產婦傷風,發熱,面赤而喘,頭痛,以竹葉防風湯。
白話文:
論產後傷寒與胎前有別法
產婦剛生產後,氣血都非常虛弱,體表失去防護,體內缺乏支撐,此時最需要調理養護。如果不慎感染風寒,病情會更難救治,因此與懷孕時的情況不同。
若產後十多天仍未痊癒,出現頭痛、怕冷、反覆發熱、胸口悶硬、乾嘔、出汗等症狀,應服用「陽旦湯」。
產後因流失津液,常有大便乾結的現象,或伴隨胡言亂語、煩躁不安,適合服用「神功丸」。
若產婦頭痛、身體發熱,同時腹部緊繃疼痛,可用「桂心牡蠣湯」。
若產婦感染風寒,出現發熱、臉紅氣喘、頭痛等症狀,則服用「竹葉防風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