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3)

回本書目錄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3)

1. 陽明經見證法

目痛,鼻乾不眠,微惡寒,是足陽明胃經受證。假如先起目痛,惡寒身熱者,陽明經本病。已後潮熱自汗,譫語發渴,大便實者,正陽明胃腑標病。本宜解肌,標宜急下,只看消息用之。

白話文:

陽明經見證法

眼睛疼痛、鼻子乾燥無法入睡、稍微怕冷,這是足陽明胃經受邪的症狀。如果一開始出現眼睛疼痛、怕冷、身體發熱,屬於陽明經本身的病症。之後若出現潮熱、自發性出汗、胡言亂語、口渴、大便硬結,則是陽明胃腑的標症。陽明經的病症適合用解肌法治療,而胃腑的標症則需迅速瀉下,應根據病情變化靈活運用。

2. 辯證法

目痛鼻乾,微惡寒,身熱,病在經。潮熱自汗,譫語發渴,便實,不惡寒,病在腑。

白話文:

辨證法

眼睛疼痛、鼻子乾燥,稍微怕冷,身體發熱,這是病在經脈的表現。

如果出現潮熱、自汗(不自主出汗)、說胡話、口渴、大便乾硬,且不怕冷,則是病在臟腑的表現。

3. 診脈法

脈見微洪,為經病。脈見沉數,為腑病。

白話文:

脈象呈現輕微洪大,是經脈的病症。脈象呈現沈而快速,是腑臟的病症。

4. 用藥法

微惡寒,自然目眶痛,鼻乾不眠者,用柴葛解肌湯。(即加減葛根解肌湯。)渴而有汗不解者,如神白虎湯。(即加減白虎湯。)潮熱自汗,譫語發渴,揭去衣被,揚手擲足,斑黃狂亂,不惡寒反惡熱,大便實者,輕則大柴胡湯,重則三承氣選用,俱在秘方六乙順氣湯內,加減治之。

白話文:

《用藥法》

若稍微怕冷,眼睛周圍自然疼痛,鼻子乾燥且無法入睡,可使用「柴葛解肌湯」(即加減葛根解肌湯)。

若口渴且出汗,但症狀未緩解,則用「如神白虎湯」(即加減白虎湯)。

若出現潮熱、自汗、說胡話、口渴、掀開衣被、手腳亂動、皮膚發斑發黃、神志狂亂、不怕冷反而怕熱、大便乾硬等症狀,輕症可用「大柴胡湯」,重症則選用「三承氣湯」。以上方劑的加減用法,皆記載於「秘方六乙順氣湯」中,可依病情調整治療。

5. 少陽經見證法

耳聾脅痛,寒熱,嘔而口苦,是足少陽膽經受證。假如先起惡寒身熱,耳聾脅痛者,本病。已後嘔而舌乾口苦者,標病。緣膽無出入,病在半表半裡之間,只宜小柴胡一湯加減,和解表裡治之,再無別湯。(本方自有加減法。)此經有三禁,不可汗、下、吐也。若治之得法,有何壞證?常須識此,宜當審焉。

白話文:

少陽經見證法

耳聾、脅肋疼痛、忽冷忽熱、嘔吐且口苦,這些是足少陽膽經的病證。如果一開始出現惡寒、發熱、耳聾、脅肋疼痛,屬於本經的病症;之後出現嘔吐、舌乾、口苦,則屬於標病。由於膽經的病位在半表半裡之間,既不在表也不在裡,只能用「小柴胡湯」加減來和解表裡,沒有其他更適合的方劑。(此方本身就有加減的用法。)

少陽經的治療有三項禁忌:不可發汗、不可瀉下、不可催吐。如果治療方法得當,怎麼會出現惡化的情況?必須時常謹記這一點,審慎對待。

6. 辯證法

耳聾脅痛,寒熱,嘔而口苦舌乾,便屬半表半裡證,不從標本從乎中治。

白話文:

辨證法

如果出現耳聾、脅肋疼痛、忽冷忽熱、嘔吐且口苦舌乾等症狀,這屬於半表半裡的證候。治療時不單獨針對表證或裡證,而應從中調和處理。

7. 診脈法

脈見弦數,本經證。

白話文:

脈象呈現弦而數的狀態,這是本經的病症表現。

8. 用藥法

耳聾脅痛,寒熱,嘔而口苦舌乾者,用柴胡雙解飲。(即加減小柴胡湯。)

白話文:

用藥方法

如果出現耳聾、脅肋疼痛、忽冷忽熱、嘔吐且口苦舌乾的症狀,可以使用「柴胡雙解飲」(也就是加減後的小柴胡湯)。

9. 太陰經見證法

腹滿自利,津不到咽,手足溫者,是足太陰脾經受證。假如先起腹滿咽乾者,本病。已後身目黃,標病。內有寒熱所分,不可混治,臨病之際,用在得宜。

白話文:

太陰經見證法

腹部脹滿且自動腹瀉,口中津液不足而咽喉乾燥,但手腳溫暖的,是足太陰脾經受邪的證候。如果最初出現腹部脹滿和咽喉乾燥的症狀,屬於本經的病症;之後出現身體和眼睛發黃的症狀,則屬於標病。病症內在有寒證和熱證的分別,不可混雜治療,臨床診治時需根據具體情況適當用藥。

10. 辯證法

腹滿咽乾,發黃者,屬腑熱。自利不渴,或嘔吐者,屬臟寒。

白話文:

辨證法

腹部脹滿、咽喉乾燥,皮膚發黃的人,屬於腑臟有熱。腹瀉但不口渴,或伴隨嘔吐的人,屬於臟腑有寒。

11. 診脈法

脈見沉而有力,宜當下。脈見沉而無力,宜當溫。

白話文:

脈象沈而有力時,應該使用瀉下的治法。脈象沈而無力時,應該使用溫補的治法。

12. 用藥法

腹滿咽乾,手足溫,腹痛者,桂枝大黃湯。(即加減桂枝湯。)身目黃者,茵陳大黃湯。(即加減茵陳湯。)自利不渴,或嘔吐者,加味理中飲。(即加減理中湯。)重則回陽救急湯。(即加減四逆湯。)

白話文:

用藥方法

腹部脹滿、咽喉乾燥,手腳溫暖且腹痛的人,適用桂枝大黃湯(即加減桂枝湯)。

身體和眼睛發黃的人,適用茵陳大黃湯(即加減茵陳湯)。

腹瀉但不口渴,或伴有嘔吐的人,適用加味理中飲(即加減理中湯)。

症狀嚴重者,則用回陽救急湯(即加減四逆湯)。

13. 少陰經見證法

舌乾口燥,是足少陰腎經受證。假如先起舌乾口燥者,本病。已後譫語,大便實者,標病。至陰經則難拘定法,或可溫而或可下。陰分直中者,寒證。傳經者,熱證。是其發前人之所未發也。

白話文:

舌頭乾燥、口乾,這是足少陰腎經受到病症影響的表現。如果一開始就出現舌乾口燥的症狀,屬於本經的病症。之後如果出現胡言亂語、大便硬結的症狀,則屬於標病。到了少陰經階段,治療方法就難以固定,有時可以用溫補法,有時也可以用瀉下法。直接受寒邪侵襲陰經的,屬於寒證;由其他經傳變而來的,屬於熱證。這是前人未曾闡述過的見解。

14. 辯證法

大要口燥舌乾,渴而譫語,大便實者,知其熱。須詳嘔吐,瀉利不渴,或惡寒腹痛者,別其寒。

白話文:

辨證法

如果出現口乾舌燥、煩渴說胡話、大便乾硬的症狀,就可以判斷是熱證。而如果出現嘔吐、腹瀉但不口渴,或怕冷、腹痛的情況,則要辨別為寒證。

15. 診脈法

脈見沉實有力,宜當下。脈見沉遲無力,宜當溫。

白話文:

診脈方法:

脈象沈穩而有力時,適合使用瀉下的治療方法。
脈象沈穩而遲緩無力時,適合使用溫補的治療方法。

16. 用藥法

口燥咽乾,渴而譫語,大便實,或繞臍硬痛,或下利純清水,心下硬痛者,俱是邪熱燥屎使然,急用六乙順氣湯,分輕重下之。(即承氣湯,有加減法。)無熱惡寒,厥冷蜷臥,不渴,或腹痛嘔吐,瀉利沉重,或陰毒手指甲唇青,嘔逆絞痛,身如被杖,面如刀刮,戰慄者,俱是寒邪中里使然,急用回陽救急湯溫之。(即四逆湯,有加減法。)

白話文:

用藥法

如果出現口乾舌燥、咽喉乾燥、口渴且胡言亂語、大便乾硬,或是肚臍周圍有硬塊疼痛,或是腹瀉排出清水,心窩處有硬塊疼痛,這些都是邪熱與燥屎(乾硬糞便)所導致,應立即使用「六乙順氣湯」,根據病情輕重來瀉下熱結。(此方即「承氣湯」,有加減變化的用法。)

如果沒有發熱卻怕冷,四肢冰冷蜷縮臥床,不覺得口渴,或是腹痛嘔吐、腹瀉嚴重,或是陰毒症狀如指甲與嘴唇發青、嘔吐絞痛、全身疼痛如被杖打、面色慘白如刀刮、身體顫抖,這些都是寒邪侵入體內所導致,應立即使用「回陽救急湯」來溫補陽氣。(此方即「四逆湯」,有加減變化的用法。)

17. 厥陰經見證法

煩滿囊卷者,是足厥陰肝經受證。假如先起消渴煩滿者,本病。已後舌卷囊縮者,標病。亦有寒熱兩端,不可概作熱治。

白話文:

厥陰經見證法

若出現心煩胸悶、陰囊收縮的症狀,這是足厥陰肝經的病證。如果最初先有口渴、心煩胸悶的症狀,屬於本病的表現;之後出現舌頭捲縮、陰囊緊縮的症狀,則屬於標病的表現。此證也有寒證與熱證兩種情況,不可一概當作熱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