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2)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2)
1. 一提金啟蒙
有病一經,已用熱藥,而又用寒藥,如少陰證用白虎湯、四逆散寒藥者,少陰證用四逆湯、真武湯熱藥者,庸俗狐疑,詎能措手哉!嗚呼,能察傷寒之證名,而得傷寒之方脈如此親切,乃為良醫。是知寒藥治少陰,乃傳經熱證也。是知熱藥治少陰,乃直中陰經之寒證也。辯名定經,明脈識證,驗證用藥。
真知在表而汗,真知在裡而下,真知直中陰經而溫。如此而汗,如彼而下,又如彼而溫。辛熱之劑,投之不差,寒涼之藥,用之必當,病奚逃乎?須分輕重緩急,老少虛實,久病新發,婦人胎產,室女經水。大凡有胎產而傷寒者,不與男子傷寒同治法。無胎產者,治相同。婦女經水適斷、適來,寒熱似瘧者,即是熱入血室,但當和解表裡。
久病者,過經不解,壞證也。新發者,始病也。老者,血氣衰。少者,血氣壯。緩者,病之輕。急者,病之重。寒藥熱服,熱藥涼服,其中和之劑,溫而服之。戰汗分為四證,要知邪正盛衰。類傷寒四證,照常法則治之。雖云發蒙,實登仲景之梯階也。余雖專傷寒科,必出乎庸俗夸誕之醫萬萬。
且餘一生所蓄肺腑家秘,語句方法,俱已備載發揮。窺我門牆者,雖有多人,然片言不繁之要,不得再四經自講明,故述啟蒙、捷法、脈要、貫珠數,一一開注,明白所示。自宜謹慎深密,勿授受於非人,毋輕泄於澆薄,莫負我之用心耳。
白話文:
有些病症,一旦已經使用了熱性藥物,卻又接著使用寒性藥物,就像是少陰證用了白虎湯、四逆散這類寒性藥物,或者少陰證用了四逆湯、真武湯這類熱性藥物,那些庸俗的醫生就會感到疑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唉!能夠辨明傷寒的病症名稱,並且能夠準確地使用傷寒的方劑,這才稱得上是良醫。這才知道,用寒性藥物治療少陰病,其實是治療已經傳變的熱性病症;也才知道,用熱性藥物治療少陰病,其實是治療直接侵犯陰經的寒性病症。要能夠辨別病名、確定經絡、明白脈象、了解病症,並據此驗證用藥。
真正了解病邪在表,就應該用發汗的方式治療;真正了解病邪在裡,就應該用瀉下的方式治療;真正了解病邪直接侵犯陰經,就應該用溫補的方式治療。如此根據病情發汗、瀉下、溫補,使用辛熱的藥物,就不會出錯;使用寒涼的藥物,也一定會有效,這樣病邪哪裡還逃得掉呢?必須要分辨病情的輕重緩急、患者的年紀大小虛實、久病或新發、婦女是否懷孕或剛生產、少女的經期狀況。一般來說,懷孕或剛生產的婦女得了傷寒,不能用治療男子傷寒的方法來治療。沒有懷孕或剛生產的婦女,則治療方法相同。婦女如果剛好遇到經期剛結束或剛來,出現像瘧疾一樣忽冷忽熱的症狀,那就是熱邪進入血室,只要用和解表裡的藥物治療即可。
久病的人,病邪經過多個經絡都還沒解除,就成了壞病;新發的病,則是剛開始的病。年紀大的人,氣血衰弱;年紀小的人,氣血旺盛。病情緩和的,病就比較輕;病情急迫的,病就比較重。寒性藥要溫服,熱性藥要涼服,至於那些中和的藥劑,則要溫熱服用。發汗時會有四種不同的情況,要知道邪氣和正氣的盛衰。類似傷寒的四種證候,就按照常規的法則來治療。雖然說是啟蒙,實際上已經登上了張仲景的醫學階梯。我雖然專攻傷寒科,也絕對和那些庸俗誇大其詞的醫生不同。
而且我一生所累積的醫學經驗,都已經詳細地記錄和闡述在我的著作中了。雖然很多人來學習我的醫術,但那些簡潔扼要的要點,如果沒有再三地親自講解,很難完全理解,所以我才寫了《啟蒙》、《捷法》、《脈要》、《貫珠數》等書,一一加以詳細的說明。希望你們自己要謹慎保密,不要隨便傳授給不適當的人,也不要輕易洩露給輕浮的人,不要辜負我的一片苦心。
2. 一提金六經證治捷法
3. 太陽經見證法
頭項痛,腰脊強,發熱惡寒,噁心,是足太陽膀胱經受證。假如先起惡寒者,本病。已後發熱者,標病。若有一毫頭痛,惡寒身熱,不拘日數多少,便宜發散,自然熱退身涼,有何變證?
白話文:
太陽經見證法
頭痛、頸項僵硬、發燒畏寒、噁心嘔吐,這些症狀表示足太陽膀胱經受邪。如果一開始就畏寒,這是本病;之後才發燒,這是標症。只要稍微頭痛,伴隨畏寒發熱,不管持續多久,都應該服用發散的藥物,自然就能退燒、身體舒緩。 至於會有什麼併發症,則另當別論。
4. 辯證法
表虛自汗者,為風傷衛氣,宜實表。表實無汗者,為寒傷榮血,宜發表。
白話文:
辯證法
外表虛弱、自汗的人,是因為風邪傷了衛氣,應該要補益表層。外表實證、沒有汗的人,是因為寒邪傷了營血,應該要發散風寒。
5. 診脈法
脈浮緊有力,為傷寒。脈浮緩無力,為傷風。
白話文:
診脈法
脈搏浮、緊而有力,是傷寒的症狀。脈搏浮、緩而無力,是傷風的症狀。
6. 用藥法
冬月正傷寒,用升陽發表湯。(即加減麻黃湯。)冬月傷風,用疏邪實表湯。(即加減桂枝湯。)春秋無汗,用羌活沖和湯發表;有汗,用加減沖和湯實表。夏月無汗,用神術湯;有汗,用前加減沖和湯。
白話文:
用藥法
冬天得了傷寒,要用升陽發表湯(也就是加減麻黃湯)。冬天傷風,要用疏邪實表湯(也就是加減桂枝湯)。春秋季節感冒沒汗,要用羌活沖和湯來發汗;有汗,要用加減沖和湯來固表。夏天感冒沒汗,要用神術湯;有汗,要用之前提到的加減沖和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