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明理續論卷之六 (4)

回本書目錄

傷寒明理續論卷之六 (4)

1. 溫毒中暍

溫毒者,冬月感寒毒異氣,至春始發也。表證未罷,毒氣不散,故有發斑之證。心下煩悶,嘔逆咳嗽,後必下利,寸脈洪數,尺脈實大,為病則重,以陽氣盛故耳。治法通用玄參升麻湯、黑膏主之。詳見發斑條中。

白話文:

溫毒病:在冬季感染了寒冷的毒邪,到了春天後才發病。感冒的症狀還沒解除,毒氣也還沒散去,因此會出現皮膚出斑疹的症狀。心下煩躁悶熱,嘔吐咳嗽,之後必定腹瀉,寸脈搏動洪大而數,尺脈實而有力,病情較為嚴重,這是因為體內的陽氣旺盛的緣故。治療方法通常使用玄參升麻湯或黑膏進行治療。詳細的治療方法請參閱發斑條目。

中暑,脈虛而伏,身熱背惡寒,面垢自汗,煩躁大渴,毛聳惡寒,昏昏倦怠而身不痛,與傷寒諸證不同矣。內外俱熱,口燥煩渴,四肢微冷而身不痛,用白虎湯。痰逆惡寒,橘皮湯。熱悶不惡寒,竹葉石膏湯。頭痛,噁心煩躁,心下不快,小便不利,五苓散下消暑丸。中暑用小柴胡湯良。

白話文:

中暑

脈搏虛弱而沉伏,身體發熱但背部惡寒,面色晦暗且出冷汗,煩躁口渴,汗毛豎立惡寒,昏昏欲睡疲倦,但身體不疼痛,與傷寒症狀不同。

內外發熱型

口乾煩渴,四肢微冷但身體不疼痛,使用「白虎湯」。

痰逆惡寒型

使用「橘皮湯」。

熱悶不惡寒型

使用「竹葉石膏湯」。

頭痛惡心煩躁型

心腹不適,小便不順暢,使用「五苓散」下消暑丸。

中暑時使用「小柴胡湯」效果良好。

脈芤遲,腠理開,灑然毛聳,口齒燥,白虎加人參湯。霍亂,煩躁大渴,腹痛,四肢冷,腳轉筋,以黃連香薷湯。

白話文:

脈象微弱而緩慢,皮膚腠理疏鬆,汗毛豎起,口乾舌燥,可服用白虎加人參湯。

古文

霍亂,煩躁大渴,腹痛,四肢冷,腳轉筋,以黃連香薷湯。 霍亂,心煩口渴,腹痛,四肢發冷,腳抽筋,可服用黃連香薷湯。

2. 發熱

夫翕翕然而熱者,表熱也。有蒸蒸而熱者,裡熱也。其屬表者,風寒客於皮膚,邪氣怫鬱於外,表熱而里不熱也。其屬裡者,陽氣下陷,入於陰中,裡熱甚而達表也。其在半表半裡者,以表熱未罷,邪氣傳裡,里未作實,則表裡俱熱,而但輕於純在裡也。太陰、厥陰皆不發熱。

白話文:

如果感覺到一種溫和的熱感,是表面的熱;如果感覺到一種蒸騰的熱感,是內部的熱。

屬於表面的熱,是因為風寒侵襲皮膚,邪氣鬱積在外,外表發熱而內部不發熱。

屬於內部的熱,是因為陽氣下降,進入陰經,內部熱盛而傳達到表面。

介於表面和內部之間的熱,是因為表面的熱還沒消退,邪氣又傳入內部,內部還沒形成實熱,所以表裏都發熱,但比純粹的內熱要輕。

太陰(脾經)和厥陰(肝經)都不會發熱。

惟少陰反有發熱之證,或其脈沉,或下利,手足冷為異耳。雖然,傷寒發熱,病之常也。脈陰陽俱虛,熱不止者,汗後復發熱,脈燥疾,下利者,皆不易治,其可例視之乎?

太陽病,發熱頭疼,惡寒有汗,桂枝;惡寒無汗,麻黃。

白話文:

只有少陰證反而是發熱的證狀,或脈象沉細,或腹瀉,手腳發冷則不同。儘管如此,傷寒發熱是疾病的常見現象。脈象陰陽兩虛,發熱不止的,出汗後又發熱,脈象燥熱快速,腹瀉的,這些都不容易治療,可以按一般情況來處理嗎?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此為實,急下之,大承氣湯;脈浮數者,大柴胡湯。

白話文:

傷寒發作六七天,眼睛裡有東西看不清楚,沒有外感和內傷的證狀,大便不通,身體微微發熱,這是實證,需要立即用大承氣湯下瀉治療。如果脈搏浮而數(節奏快),可以用大柴胡湯治療。

陽明病,發熱汗出,脈浮數實者,調胃承氣湯;脈浮,桂枝湯;汗多者,胃汁干,急下之,大承氣湯。

白話文:

陽明病,出現發熱、出汗的症狀,脈象浮數且實,使用調胃承氣湯治療;脈象浮,使用桂枝湯治療;出汗過多,胃液枯竭,應緊急瀉下,使用大承氣湯治療。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五苓散;脈浮而大,其人發熱煩渴,小便赤,表裡俱見,五苓散。

少陽發熱,脈弦細而嘔,小柴胡湯。

白話文:

中風,發熱

中風後發熱,持續六七天不解,並且煩躁不安,出現表證和裡證的症狀。患者口渴想喝水,但喝水後立即嘔吐出來,這種情況稱為「水逆」。此時應使用「五苓散」來治療。

脈浮而大,其人發熱煩渴,小便赤

脈象浮且大,患者發熱、煩渴,小便呈紅色。這表示表證和裡證同時出現。此時也應使用「五苓散」來治療。

少陰反發熱,有二病: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下利厥逆,裡寒外熱,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

白話文:

少陰經氣逆亂發熱,有兩種情況:

  1. 脈搏沉細: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

  2. 腹瀉、手腳冰冷、裡寒外熱,脈搏不出:使用通脈四逆湯。

脈浮,熱甚,反灸之,因火而動,必咽燥吐血,四逆湯。脈浮大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四逆湯;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黃芩湯。脈浮,發熱,無汗而渴,表未解也,小柴胡湯加人參栝蔞湯;壯熱,頭痛,心中煩者,梔子黃芩湯。

白話文:

脈浮,熱很嚴重,反覆施灸,因火熱而引動,必定會咽喉乾燥、吐血。 處方:四逆湯。

脈浮大而緩慢,身體表面發熱,體內虛寒,腹瀉拉出清澈的便。 處方:四逆湯。

發熱,口乾鼻燥,還能吃東西。 處方:黃芩湯。

脈浮,發熱,沒有出汗卻口渴,表證未解。 處方:小柴胡湯,加人參栝蔞湯。

高燒,頭痛,心中煩躁。 處方:梔子黃芩湯。

汗下後有熱,大汗則損氣,損氣則陽微,故脈虛而惡寒。大下則傷血,血傷則陰弱,故脈澀而發熱。誤汗,誤下皆有此耳。且陰以陽為主,陽以陰為根,下之,亡陰矣。陰無所主,邪氣搏之,血虛乃發熱也。

太陽病,發汗,遂發熱惡寒,小柴胡湯;蒸蒸而熱者,屬胃,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出汗後有發熱的現象,大量出汗會損傷氣血,氣血受損則陽氣虛弱,因此脈搏虛弱且怕冷。大量瀉下會損傷血液,血液受損則陰氣虛弱,因此脈搏澀滯且發熱。誤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都會出現這樣的症狀。而且陰氣以陽氣為主,陽氣以陰氣為根本,如果大量瀉下,就會耗損陰氣。陰氣沒有了根基,邪氣就會乘虛而入,導致血虛發熱的症狀。

下後陰弱而發熱,是為內熱,葶藶苦酒湯。若脈浮,則汗之,麻黃湯;脈實,則下之,大柴胡湯。大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梔子豉湯。發汗,又復下之,惡寒發熱,無休止時,小建中湯。

白話文:

如果下半身陰氣虛弱而發熱,這是內熱,可以用葶藶苦酒湯。如果脈象浮,就發汗,用麻黃湯;脈象實,就瀉下,用大柴胡湯。大力瀉下後,身體發熱仍不退,心中感到疼痛,說明熱邪未除,可用梔子豉湯。先發汗,又再瀉下,惡寒發熱,無法停止,可用小建中湯。

傷寒,以丸藥下之,身熱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梔子豉湯。

白話文:

針對傷寒症狀,如果服用丸藥下瀉後,仍有身發熱、輕微煩躁的情況,可使用梔子乾薑湯。

如果下瀉後,身熱不退,並且心中疼痛,則可以使用梔子豉湯。

瘥後勞復,發熱,小柴胡湯;脈浮者,當汗解,柴胡桂枝湯;脈沉者,當下解,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病後過度勞動導致復發,出現發燒,可以使用小柴胡湯。

脈象浮起的,應發汗解表,可以使用柴胡桂枝湯。

脈象沉下的,應瀉下通便,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

下利,腹反痞滿者,生薑瀉心湯;小便不利,麥門冬湯。

白話文:

拉肚子,但是肚子裡又脹脹的,用生薑瀉心湯治療;小便不順暢,用麥門冬湯治療。

食復,發熱,梔子豉湯加大黃。病後虛羸,微熱不去者,竹葉石膏湯。

白話文:

  • 飲食後發熱,用梔子豉湯加味大黃。
  • 病後身體虛弱,低熱不退的,用竹葉石膏湯。

3. 頭痛

大凡頭痛屬三陽,乃邪氣上攻也。太陽專主頭痛,陽明、少陽亦有之。三陰絡上不過頭,惟厥陰循喉嚨之後,上連目,系頂巔,故有頭痛乾嘔,吐涎沫之證,卻無身熱,亦與陽證不同。雖然,風濕在少陰,濕溫在太陰,其經從足走至胸中而還,及頭痛過於陰毒,是又不可拘也。

白話文:

一般來說,頭痛屬於三陽證,是因為邪氣上升侵犯。太陽經特別容易引起頭痛,陽明經和少陽經也會引起。三陰經的絡脈不會向上超過頭部,只有厥陰經循行於喉嚨後方,向上連接到眼睛,與頭頂相連,因此會有頭痛、乾嘔、吐涎沫的症狀,但是沒有發熱,這與陽證不同。儘管如此,風濕屬於少陰證,濕溫屬於太陰證,它們的經脈從足部走到胸部再返回,如果頭痛過於嚴重,是陰毒所致,那麼就不可拘泥於經絡理論了。

若兩感於寒,太陽、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煩滿而渴,與夫頭痛極甚,又連於胸,手足寒者,則為真頭痛,不可治矣。

白話文:

如果同時受到寒邪侵襲太陽經和少陰經,就會出現頭痛、口乾、煩躁、口渴的症狀。如果頭痛劇烈,還連接到胸部,而且手腳冰冷的情況,就屬於真性頭痛,是無法治療的。

太陽病,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麻黃湯;有汗,桂枝湯。已發汗,未發汗,頭痛如破者,葛根蔥白湯。太陽病,下之,脈細數者,頭痛未止,連須蔥白湯。

白話文:

太陽病

  • 頭痛、發燒、惡寒、無汗:麻黃湯
  • 有汗:桂枝湯
  • 出汗前、出汗後,頭痛劇烈如破裂:葛根蔥白湯

陽明病

  • 服下瀉藥後,脈搏細小而快,頭痛不止:連須蔥白湯

陽明頭痛,不惡寒反惡熱,六七日不大便,胃實,氣攻於上也,少與調胃承氣湯。少陽頭痛,脈弦,發熱,小柴胡湯。

白話文:

陽明經頭痛,不畏寒反而怕熱,五六天沒有大便,是胃內食物積滯,氣上升到頭部所致,可以服用少量的調胃承氣湯。

少陽經頭痛,脈搏緊而有力,發燒,可以服用小柴胡湯。

濕家頭痛,鼻塞,瓜蒂末納鼻中,黃水出立愈。痰涎頭痛,胸滿寒熱,脈緊,瓜蒂散吐之。

白話文:

濕氣引起的頭痛

症狀:頭痛,鼻塞。 治療方法:把苦瓜蒂塞進鼻孔裡,黃色的液體流出,頭痛即可痊癒。

痰飲引起的頭痛

症狀:頭痛,胸悶,寒熱交加,脈搏緊。 治療方法:把苦瓜蒂研末,用溫水送服,以催吐出痰飲。

厥陰頭痛,乾嘔吐涎沫,吳茱萸湯。頭痛,壯熱心煩,梔子黃芩湯。天行、勞復頭痛,四肢痛,蔥頭湯。

白話文:

厥陰頭痛

頭部疼痛,乾嘔吐出涎沫,可用吳茱萸湯治療。

頭痛,壯熱心煩

頭痛,發高燒、心煩意亂,可用梔子黃芩湯治療。

天行、勞復頭痛,四肢痛

因風寒入侵或過度勞累導致的頭痛,並且四肢疼痛,可用蔥頭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