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0)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10)
1. 口乾
口乾者,邪熱聚胃,消耗津液,故少陰證,口燥咽乾,急下之。口乾漱水不欲咽者,若見表證,鼻衄,為邪熱在經。緣陽明血氣俱多,經中熱甚,迫血妄行,犀角地黃湯。口乾,身大熱,背惡寒者,人參白虎湯。若無表證,加之胸腹滿,如狂者,又為蓄血證,桃仁承氣湯。少陽口乾,小柴胡和之也。
白話文:
口乾是邪熱聚集在胃部,消耗了津液,所以是少陰證的表現,症狀是口燥咽乾,需要緊急處理。如果口乾但漱口後不想吞口水,並且伴有表證、流鼻血,表示邪熱在經絡中。由於陽明經血氣都很多,經絡中的熱很盛,迫使血液異常運行,這時要服用犀角地黃湯。如果口乾、全身發熱、後背發冷,則要服用人參白虎湯。如果沒有表證,但伴有胸腹脹滿,神志恍惚如狂躁一樣,這是蓄血證,需要服用桃仁承氣湯。如果屬於少陽經引起的口乾,則用小柴胡湯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