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3)

回本書目錄

傷寒家秘的本卷之二 (3)

1. 兩感傷寒誤治論(與瑣言同)

傷寒兩感者,陰陽雙傳也,雖為必死之證,猶有可救之理。蓋用藥先後,發表攻裡,本自不同。《活人書》先救里以四逆湯,後攻表以桂枝。殊不知仲景云:太陽與少陰病,頭疼惡寒,邪在表;口乾而渴,邪在裡。陽明與太陰病,身熱目痛,邪在表;不欲食,腹滿,邪在裡。

白話文:

傷寒和感冒同時發病的,是陰陽之氣同時受到影響。雖然是危重症狀,但還是有救治的道理。

用藥的先後順序和治療表證、裏證的方法本來就不同。《活人書》先用四逆湯救治裏證,再用桂枝攻治表證。但是,殊不知仲景說過:太陽和少陰病,頭痛惡寒,是邪氣在表;口乾口渴,是邪氣在裡。陽明和太陰病,發燒眼痛,是邪氣在表;不想吃東西,腹部脹滿,是邪氣在裡。

少陽與厥陰病,耳聾脅痛,寒熱而嘔,邪在表;煩滿囊縮,邪在裡。三陽之頭痛,身熱,耳聾脅痛,惡寒而嘔,在表者,已自不可下之。其三陰之腹滿,口渴,囊縮譫語,在裡者,可不下乎?《活人書》引下利身疼痛,虛寒救里之例,而欲施治於煩滿囊縮,實熱之證,可乎?蓋仲景所謂發表者,葛根、麻黃是也。攻裡者,調胃承氣是也。

白話文:

古文:

少陽與厥陰病,耳聾脅痛,寒熱而嘔,邪在表;煩滿囊縮,邪在裡。三陽之頭痛,身熱,耳聾脅痛,惡寒而嘔,在表者,已自不可下之。其三陰之腹滿,口渴,囊縮譫語,在裡者,可不下乎?《活人書》引下利身疼痛,虛寒救裏之例,而欲施治於煩滿囊縮,實熱之證,可乎?蓋仲景所謂發表者,葛根、麻黃是也。攻裡者,調胃承氣是也。

當患有少陽或厥陰病時,表現為耳聾、肋部疼痛、發熱或發冷、嘔吐等症狀,這說明邪氣在體表。如果出現煩躁、腹脹、小腹收縮等症狀,則說明邪氣在體內。對於三陽病引起的頭痛、發熱、耳聾、肋部疼痛、惡寒嘔吐等症狀,如果邪氣在體表,就不能使用瀉法治療。而對於三陰病引起的腹脹、口渴、小腹收縮、說胡話等症狀,如果邪氣在體內,就不能使用瀉法治療嗎?《活人書》中引用了一個腹瀉、身體疼痛、虛寒,通過救治內臟而治癒的例子,然後想以此來治療煩躁、腹脹、小腹收縮等實熱證,這是可以的嗎?應該注意的是,仲景所說的發表法,指的是用葛根、麻黃等藥物來治療;而攻裡法,指的是用調胃承氣湯等藥物來治療。

《活人書》卻謂救里則是四逆,攻表則是桂枝。今以救為攻,豈不相悖?若用四逆,是火濟火,而腹滿,囊縮等證何由而除?臟腑何由而通?榮衛何由而行?故死者,可立而待也。學者豈可執一定之法於胸中乎?

白話文:

《活人書》上說,拯救身體裡面的疾病是使用「四逆湯」,治療身體表面的疾病是使用「桂枝湯」。現在用拯救的方法來治療,豈不是自相矛盾嗎?如果使用「四逆湯」,等於火上加油,那腹脹、腹內抽痛等症狀如何消除?臟腑如何暢通?氣血如何運行?所以病人很快就會死去。學醫的人豈能固執地將某種方法記在心中呢?

2. 傷寒合病並病論

合病並病,世所難明,若非得其精專,焉能識此證哉!合病者,兩經或三經齊病不傳者,為合病。並病者,一經先病未盡,又過一經之傳者,為並病。若並而未盡,是傳未過,尚有表證,法當汗之。若並之已盡,是為傳過,法當下之。是知傳則入腑,不傳不入腑,言其有傳受如此也。

白話文:

合併症和併發症,一般人很難區分清楚,如果不鑽研深入,怎麼能辨識這些情況呢!合併症是指同時發生在兩個或三個經絡上的疾病,不互相傳染。併發症是指一個經絡上的疾病未完全痊癒,又發生在另一個經絡上的傳染性疾病。如果併發症尚未完全痊癒,表示病毒傳染尚未結束,還會有表證,應該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如果併發症已經完全痊癒,表示病毒傳染已經結束,應該用瀉下的方式治療。由此可知,疾病傳染會進入臟腑,不傳染就不會進入臟腑,這是它們傳染機制的不同。

三陽互相合病,皆自下利,太陽陽明合病,主葛根湯;太陽少陽合病,主黃芩湯;少陽陽明合病,主承氣湯。三陽合病無表證者,俱可下。但三陽經合病,仲景無背惡寒語句。雖則有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乃屬太陽證而非三陽合病也。三陽若與三陰合病,即是兩感,所以三陰無合併例也。

白話文:

當三條陽經同時出現合病時,都表現出腹瀉的症狀。其中:

  • 太陽經和陽明經合病,應服用葛根湯治療。
  • 太陽經和少陽經合病,應服用黃芩湯治療。
  • 少陽經和陽明經合病,應服用承氣湯治療。

三條陽經合病時,如果沒有外感表證,都可以採用瀉下法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三條陽經合病時,仲景的著作中沒有提到背部畏寒的症狀。即使出現口乾渴、心煩、背部微寒的情況,也屬於太陽經的單獨證狀,而不是三陽經合病。

如果三條陽經和三條陰經同時合病,則屬於兩感證,因此三條陰經沒有合並的先例。

3. 傷寒少陰證似太陽太陽脈似少陰為反用藥不同論

蓋太陽病脈似少陰,少陰病證似太陽,所以謂之反,而治當異也。今深究其旨,均自脈沉發熱,以其有頭疼,故為太陽病,脈當浮,今反脈不浮而沉者,以裡虛久寒,正氣衰微所致。今身體疼痛,故宜救里,使正氣內強,逼邪外出,而乾薑、生附亦能出汗而解。假使里不虛寒,則見脈浮,而正屬太陽麻黃證也。

白話文:

太陽病的脈象類似少陰病,少陰病的症狀類似太陽病,因此稱為反證,治療方法也應有所不同。仔細探究其原因,都是由於脈沉發熱,但因為有頭痛的症狀,所以歸類為太陽病。太陽病的脈象應該是浮的,但如果脈象卻沉而不浮,這可能是因為體內虛寒已久,導致正氣衰弱所致。現在身體疼痛,因此應該溫補身體,使正氣強盛,將邪氣逼出體外。而乾薑、生附子也能發汗解表。如果身體沒有虛寒的情況,脈象應該是浮的,那就是正宗的太陽病,治療方法可以採用麻黃等藥材。

均自脈沉發熱,以其無頭疼,故名少陰病,當無熱,今反寒邪在表,但皮膚鬱閉而為熱,而在裡無熱,故用麻黃、細辛以發表間之熱,附子以溫少陰之經。假使寒邪在裡,則外必無熱,當見吐利厥逆等證,而屬正少陰四逆湯證也。以此觀之,表邪浮淺,發熱之反尤輕,正氣衰微,脈沉之反為重。

白話文:

所有症狀都是從脈搏深沉發熱而來,因為沒有頭痛,所以稱為少陰病。理論上不應該發熱,現在卻出現寒邪浮在表面的現象,皮膚閉塞不通暢而導致發熱,而內部並沒有熱證,因此使用麻黃和細辛來發散表面的熱,用附子來溫暖少陰經脈。如果寒邪在內部,那麼外面一定不會發熱,應該會出現嘔吐、腹瀉、氣逆的症狀,屬於正少陰四逆湯證。由此可見,表面的邪氣浮淺,發熱的症狀相對較輕,正氣虛弱,脈搏深沉的症狀相對較重。

此四逆為劑,不為不重於麻黃附子細辛湯也。可見熟附配麻黃,發中有補;生附配乾薑,補中有發。所謂太陽少陰,脈沉發熱雖同,而受病有無頭疼與用藥自別,故並言之耳。若誤治之,其死必矣。

白話文:

這個四逆湯劑,它的重要性不亞於麻黃附子細辛湯。可見:熟附子配麻黃,有發汗作用中兼有補益作用;生附子配乾薑,有補益作用中兼有發汗作用。所說的太陽症和少陰症,脈象沉細而發熱雖然相同,但受病後有無頭痛以及用藥方式截然不同,所以把兩種病證一起提到。如果誤治,必定會導致死亡。

4. 傷寒陰陽寒熱二厥辯

陰陽二厥,治之一差,死證立判。夫陽厥者,先自三陽經氣分,因感寒邪,起於頭疼發熱,惡寒,已後傳進三陽血分,變出四肢厥冷,乍溫,大便燥實,譫語發渴,揚手擲足,不惡寒反怕熱,脈沉有力,此見傳經熱證,謂之陽厥。陽極發厥者,即陽證似陰,外雖有厥冷,內有熱邪耳。

白話文:

陽性和陰性的厥證,治療時稍有差錯,就會立判死證。陽性厥證,一開始從三條陽經的氣分開始,因感受寒邪,導致頭痛發燒、惡寒,隨後傳入三陽經的血分,轉變成四肢厥冷(即手腳冰冷)、一會兒發熱,大便乾結,胡言亂語、口渴,揮手蹬腳,不惡寒反而怕熱,脈象沉穩有力。這是因經絡傳熱證,稱為陽厥。陽熱極盛而發厥,也就是陽症類似陰症,外表雖然四肢厥冷,內在還殘留著熱邪。

蓋因大便結實,失下,使血氣不通,故手足乍冷乍溫也。如火鍊金,熱極金反化水。水寒極而成冰,反能載物。厥微熱亦微,四逆散;厥深熱亦深,大承氣。正謂亢則害其物,承乃制其極也。若醫人不識,疑是陰厥,復進熱藥,如抱薪救火矣。

白話文:

之所以手腳時而寒冷時而溫熱,是因為大便過於乾燥堅硬,沒有正常排便,導致氣血不通暢。就像用火煉金,金屬加熱到極端時會化為水。水冷到極點時會結成冰,反而能承載物體。病情輕微時體溫稍熱,可以用四逆散來治療;病情嚴重時體溫很高,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治療。這正是因為過度亢盛會傷害身體,而承載可以控制這種極端狀況。如果醫生不瞭解這種情況,誤以為是陽氣不足的陰厥,再進一步服用熱性藥物,就像抱着柴火救火一樣,會使病情更加嚴重。

夫陰厥者,因三陰經血分自受寒邪,初病無身熱,無頭疼,就便惡寒,四肢厥冷,直至臂脛以上,過乎肘膝不溫,引衣蜷臥,不渴,兼或腹痛吐瀉,或戰慄,面如刀刮,口吐涎沫,脈沉遲無力。此為陰經直中真陰寒證,不從陽經傳入,謂之陰厥也,輕則理中湯,重則四逆湯溫之,勿令誤也。

白話文:

陰厥症發作的原因是三條陰經(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的血分受到寒邪侵襲。初期沒有發燒,也不頭痛,只是感覺怕冷,四肢冰冷,從手腳一直到小腿、大腿,超過肘部和膝蓋以上的部分都不溫暖,會縮著身體披著衣服躺著,不口渴。有時候還會合併腹痛、嘔吐、發抖、臉色蒼白,嘴巴吐出泡沫,脈搏緩慢、無力。這是陰經直接受到真正的寒證,不是從陽經傳來的,稱為陰厥。症狀輕微可以用理中湯治療,症狀嚴重則用四逆湯溫熱治療,不要誤診。

5. 傷寒結胸痞滿辯(詳見瑣言中)

傷寒結胸者,今人不分曾下與未下,便呼為結胸,便與枳桔湯,反成真結胸者有之。殊不知乃因下早而成,未經下者,非結胸也,乃表邪傳至胸中,未入於腑者,雖滿悶,尚為在表,正屬少陽部分,只消小柴胡加枳、桔以治其悶。如未效,則以本方對小陷胸湯,一服豁然,其妙如神。

白話文:

患有傷寒結胸的人,現在的人不懂得區分已經下過汗或是還沒下過的,就把它們通通稱為結胸,進而開立枳桔湯,結果反而變成真正的結胸,這樣的情形還是有的。其實這些人都是因為過早下汗而導致的,而沒有下過汗的人,並不是結胸,而是表面的邪氣傳到了胸中,但還沒有進入臟腑,雖然有胸悶的感覺,但還是屬於在外表,正屬於少陽的範疇,只要用小柴胡加上枳實和橘皮來治療胸悶就可以了。如果沒有效果,就用這個藥方搭配小陷胸湯,服用一次就可以豁然開朗,效果十分神奇。

秘之,莫與俗人言之耳。若因下早而成者,方可用陷胸湯,分淺深從緩而治之,不宜太峻,此乃清道至高之分,若過下之,則傷元氣也。太陽證,發熱惡寒,頭疼無汗,此寒傷榮血,當服麻黃湯發散。醫者不達而誤下之,榮血重傷而成痞滿。太陽證,頭疼惡寒,發熱自汗,此風傷衛氣,當服桂枝湯散邪實表。

白話文:

這祕方千萬別讓一般人知道。如果因為腹瀉過早而導致病情發作的,可以適當使用陷胸湯,根據病情輕重緩慢治療,不可過於激烈,這是清理病竈的關鍵步驟。如果過度瀉下,會損傷元氣。

太陽病證:發熱怕冷,頭痛無汗,這是寒氣傷及氣血,應服用麻黃湯來發散寒氣。如果醫生不懂而誤用了瀉下藥,會加重氣血損傷,導致痞滿。

太陽病證:頭痛怕冷,發熱出汗,這是風氣傷及衛氣,應服用桂枝湯來散去邪氣,實證當從表治。

醫者不達而誤下之,衛氣重傷而成結胸。蓋言榮衛,陰陽也。若言寒熱陰陽證者,則誤之甚矣。治法又錄於後條。

白話文:

如果醫生沒有徹底瞭解病情就誤用瀉法,就會嚴重損傷衛氣,導致結胸。這裡提到的榮衛,指的是陰陽。如果把寒熱症狀理解為陰陽證,那就大錯特錯了。治療方法記載在下文中。